禅诗欣赏——只此浮生是梦中


无题

【唐】鸟窠道林禅师

来时无迹去无踪,

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

只此浮生是梦中。


“来时无迹去无踪”,人,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赤裸裸而生,两手一撒而去。


“去与来时事一同”,常人观念上总是生乃可喜,死亦可悲,而在悟道的人看来,幻生幻死,生就是死,有生必有死,何必到死的时候才悲哀呢?人生如浮泡、如阳焰、如梦幻,毕竟终归于一抔黄土,生与死都是一样的。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佛典中,常以“梦”与“幻”比喻一切法非实有,如《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入楞伽经》:“诸凡夫痴心执着,堕于邪见,以不能知,但是自心虚妄见故。(中略)是故我说一切诸法如幻如梦,无有实体。”浮生是梦,一切法缘如梦幻不真,何必坚固执着,徒添烦恼呢?






往期回顾




法讯|杭州灵隐寺启建癸卯清明梁皇法会通启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三皈依
学处|“信佛只要心诚,并不一定要皈依”,这种想法对吗
学处|《妙慧童女经》中的“男女平等”
学处|极乐世界里的众鸟都说什么法

☀观照
观照|发起一个正愿
观照|重法:主敬存诚,如面佛天
观照|闻声救苦 赴感随缘
观照|并非受苦 而是还愿

☀开示
开示|虚云老和尚:修与不修
开示|印光大师:菩萨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
开示|太虚大师:论学佛者须止恶行善
开示|倓虚法师:想离苦必须念佛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物语|先放腊梅凝瑞雪 次教春色到瑶池
物语|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物语|绰约新妆玉有辉 素娥千队雪成围

☀常识
常识|五位百法:无为法
常识|五位百法(合集)
常识|何谓阿鞞跋致
常识|“经”典包含的五种意义

☀素食
素食|为善最乐
素食|生机
素食|迁善改过
素食|克己

☀分享
分享|今年春节,我选择这样过年
分享|这个春节更有年味
分享|人间有味是清欢
分享|万缘放下 清净念佛

☀赏析
赏析|敦煌藏经洞唐代普贤菩萨像
赏析|南宋佛画阿弥陀三尊像
赏析|元张渥画十六臂大士像
赏析|北齐铜鎏金佛立像

☀阅读
阅读|吃素会营养不足吗
阅读|王安石《归依三宝赞》
阅读|今日方闲
阅读|五更早起

☀故事
故事|玄奘法师:修福须敬凡僧
故事|金色公主
故事|悭贪的苦果
故事|龙施女出家修道

☀视频
视频|瑞草生嘉运 林花结早春
视频|二月二 龙抬头 雨顺风调 时清道泰
视频|笑逐东风烂熳开
视频|春雨沃枯 花开万卉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审核|相莲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创建于东晋时期的灵隐寺,随着中国佛教的发展,在唐代达到了它的第一次“辉煌”,即如茶圣陆羽在其《灵隐寺记》中所言,晋宋以降的灵隐寺,“贤能迭居,碑残简文之辞,榜蠹稚川之字。榭亭岿然,袁松多寿,绣角画拱,...

参访寺院:观世音菩萨究竟是男身还是女身?

参访寺院:观世音菩萨究竟是男身还是女身?

很多人到了寺院,一定都会寻找观音殿去拜一拜观世音菩萨。即便是没有专门设立观音殿的寺院,往往都会在大雄宝殿的背面有海岛观音圣像,供信众礼拜。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在弥陀殿(或称西方殿)里供奉的西方三圣中,...

新闻|“共庆二十大·茶旅书画行”  ——云林书院走进转塘街道 助力文化共富

新闻|“共庆二十大·茶旅书画行” ——云林书院走进转塘街道 助力文化共富

万亩茶园延绵不断,龙坞茶镇秋意盎然。10月中旬,云林书院组织了杭州12个街道书画院的45位居民书画家代表,齐聚在龙坞镇何家村文化礼堂,举行“共庆二十大·茶旅书画行”文化走亲及采风活动。何家村自然环境优...

故事|净藏净眼转邪心

净藏净眼转邪心佛教故事妙法莲华经卷第七赞妙音观音,救苦寻声。净藏净眼转邪心,普贤行愿深。四法常钦,万古永为箴。《妙法莲华经》 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在法华会向大众宣讲妙庄严...

学处|《地藏菩萨本愿经》各品大意(四)

学处|《地藏菩萨本愿经》各品大意(四)

前文回顾:学处|《地藏菩萨本愿经》各品大意(一)学处|《地藏菩萨本愿经》各品大意(二)学处|《地藏菩萨本愿经》各品大意(三)称佛名号品第九以上诸品或发明六道差别之相,或赞叹地藏威神之力,或广明利益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