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处|《妙慧童女经》中的“男女平等”


今天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这是一个为了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随着时代的发展,男女平等和对妇女权利的保护也已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以慈悲、平等作为核心理念的佛教便蕴含着对当时苦难深重的女性的关切与同情,佛世时的摩诃波阇波提、耶输陀罗、莲花色比丘尼、末利夫人等,或离尘修道,或在家护法,皆由依教奉行而得到并不逊色于男子的修行成果,至于龙女成佛、天女散花这些典故更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而佛教对于男女平等的认知也体现出超越时代的智慧,这一点从《妙慧童女经》中便可见一斑。


《妙慧童女经》是《大宝积经》四十九会中的第三十会,讲述了妙慧童女向佛提出的十个问题,从如何得到端正身体和世间富贵,直到如何降服烦恼、临终见佛;针对每一个问题,佛陀都给出了四种修行法门,共有四十个法门。妙慧听了佛的解答以后,即白佛言:“世尊,若我于是四十行中缺于一行而不修者,则违佛教,欺诳如来。”

当时大目犍连尊者觉得难以置信,如此之多的甚深菩萨行门她怎么可能轻易做到呢,便以怀疑的态度问妙慧:“菩萨之行甚难可行,汝今发斯殊胜大愿,岂于是愿得自在耶?”妙慧童女以事实来证明说:“尊者,若我弘愿真实不虚,能令诸行得圆满者,愿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天雨妙花天鼓自鸣。”说是语时,虚空之中果然花散如雨、天鼓自鸣,三千大千世界也呈现出六种震动。妙慧坚定地说出了她的预言:“以我如是真实言故,于未来世当得成佛,亦如今日释迦如来”,并以“令斯大众身皆金色”来证明将来她的佛国中没有魔事、恶趣和女人之名,而当时的大众也果然身皆金色。


此时文殊师利法王子代表小乘和凡夫的见地,再来发难问疑:“汝住何法发斯诚愿?”妙慧答言:“文殊师利非所问也。何以故?于法界中无所住故。”文殊菩萨又问:“云何名为菩提?云何名为菩萨……”妙慧一一答曰:“无分别法是名菩提,一切诸法等虚空相是名菩萨……”就这样通过一层一层的问答阐述出诸法空相的般若智体,显现出圆满的大乘佛法了义。

一番问答下来,文殊师利菩萨真是赞叹得不得了,对佛说:“世尊,今此妙慧甚为希有,乃能成就如是法忍。”佛陀也对文殊菩萨介绍了妙慧的历史,她发菩提心比释迦牟尼佛发心还要早三十劫,甚至文殊菩萨当初证得无生法忍也得益于妙慧。文殊师利听了佛的介绍,从座起为其作礼赞叹,却同时又提出了一个疑问:“汝今犹不转女身耶?”


妙慧则立刻借此机会提出反问:“女人之相了不可得,今何所转”她接着对文殊菩萨说:“文殊师利!我当为汝除断疑惑。由我如是真实语故,于当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于我法中诸比丘辈,闻命善来出家入道。我国土中所有众生身皆金色,服用资具如第六天,饮食丰饶随念而至。无有魔事及诸恶趣,亦复无有女人之名。有七宝林上罗宝网,七宝莲花覆以宝帐。如文殊师利所成净刹装校严饰,等无有异。若我此言非虚妄者,令此大众身皆金色,我之女身变成男子,如三十岁知法比丘……”妙慧说此语时大众皆作金色,而她自己也转女成男,如三十岁知法比丘。


当然,大智如文殊师利,他并非不知“女人之相了不可得”的道理,不过是代表少部分仍存有分别执着之心的二乘人来提出疑惑,让妙慧童女对此疑惑加以遣除,借此机会彰显性空之理。而妙慧童女转女成男,正是以事相来证明诸法空相,了无自性,所以才能运用如幻如化的众因缘生之法,一刹那间便由童女转变为三十岁的知法比丘。由此可见,建立在缘起性空之理上的佛法果证实在是不可思议,并非人类幼稚的思想经验所能体认。

《维摩诘所说经》上说:“譬如幻师,幻作男女。”人类因无始劫来的一念贪欲,感现出这虚假色身的男女分别之相,进而起惑造业形成了这个复杂染污的世界。而在这世界中炽然不息的两性之间的占有欲,又更近一步地催动着新的惑业轮转,永无止息。这种建立在爱欲基础上的纠缠及其所带来的爱恨交织的痛苦,若不能以般若空慧加以照破,恐怕仍是求出无期的。当我们对过去“封建”“专制”“父权”制度下种种不平等的男女关系进行反思,通过如火如荼的妇女解放运动来为女性争取平等权利的同时,是否可以从妙慧童女与文殊菩萨的对话中,从佛教对男女平等的认知中获得一些深层的启发呢?


世俗的男女平等,只局限在虚假的色身相用上,所求得的平等也并不彻底——仍旧贪爱着彼此幻化的色身,漂流在生死大海中,永劫地执迷不悟。《妙慧童女经》中所开示的法性平等不二则超越了这一层面,要求我们看透幻化的外表,直趋真常不变的本体,根本解脱这一男女两性烦恼的陷阱。而清净圆融的法性所显示的神奇妙用,例如观世音菩萨的“应以何身而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这种任运自在随类化身,又岂是男女之相所能障碍局限!







往期回顾




法讯|杭州灵隐寺癸卯年二月十九观世音菩萨圣诞普佛法会
法讯|杭州灵隐寺启建癸卯清明梁皇法会通启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佛教是如何认识疾病的
学处|佛教四纲目——信、解、行、证
学处|三皈依
学处|“信佛只要心诚,并不一定要皈依”,这种想法对吗

☀观照
观照|礼敬佛菩萨的十种作用
观照|礼佛一拜 罪灭河沙
观照|发起一个正愿
观照|重法:主敬存诚,如面佛天

☀开示
开示|百丈怀海禅师教授的“大乘入道顿悟法”
开示|蕅益大师:常想病时,则尘心渐灭;常想死时,则道念自生
开示|马祖道一禅师:道不属修
开示|虚云老和尚:修与不修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物语|先放腊梅凝瑞雪 次教春色到瑶池
物语|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常识
常识|腊月初八为什么要喝粥
常识|五位百法:心不相应行法③
常识|五位百法:无为法
常识|五位百法(合集)

☀素食
素食|珍重
素食|诚且恭敬
素食|是春天的味道
素食|生机

☀分享
分享|志工服务“不打烊”,无私奉献迎新春
分享|今年春节,我选择这样过年
分享|这个春节更有年味
分享|人间有味是清欢

☀赏析
赏析|一幅与众不同的南宋佛画:西方三圣接引图
赏析|正定隆兴寺北宋天冠弥勒像
赏析|(传)张僧繇绘《鱼篮观音图》
赏析|贵霜王朝浮雕:世尊涅槃像

☀阅读
阅读|牛头法融禅师《心铭》
阅读|蕅益大师自传:八不道人传
阅读|不可妄自尊大轻视古德 不可甘心暴弃不为豪杰
阅读|弘一法师记忆中的慧明法师——2月23日慧明法师圆寂纪念日

☀故事
故事|求福的人
故事|老虎转罗汉
故事|玄奘法师:修福须敬凡僧
故事|金色公主

☀视频
视频|霏霏冻雨细无声 解洗梅花花上尘
视频|瑞草生嘉运 林花结早春
视频|二月二 龙抬头 雨顺风调 时清道泰
视频|笑逐东风烂熳开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审核|相莲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新闻|杭州市佛教协会召开七届理事会第一次常务理事会议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11月10日,杭州市佛教协会七届理事会召开第一次常务理事会议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会议邀请杭州市民宗局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周晓明宣讲二十大精神,市佛协七届理事会全体常务理事参加学习,会议由市佛协会长...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垢净明存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垢净明存

佛言: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佛陀告诉我们,我们修行用功,好像用火锻炼铁一样。因为铁里面含有杂质,要用火来烧,用铁锤来打,把铁里面的杂质去掉,就可以做成器具。去除...

释教三字经|汉明帝 梦金人 求圣教 遣蔡愔

释教三字经|汉明帝 梦金人 求圣教 遣蔡愔

东汉孝明帝永平三年,孝明帝有一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做了一个梦,看到皇宫的宫殿上面,有一个金人,颈项有一圈圆光,而且浑身都是金光灿灿的,很自在地飞来飞去。第二天早上,孝明帝就召集文武百官询问此梦。当时朝廷...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德妙法尊者(329)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德妙法尊者(329)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瞿伽梨尊者(370)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瞿伽梨尊者(370)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故事|净藏净眼转邪心

净藏净眼转邪心佛教故事妙法莲华经卷第七赞妙音观音,救苦寻声。净藏净眼转邪心,普贤行愿深。四法常钦,万古永为箴。《妙法莲华经》 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在法华会向大众宣讲妙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