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林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下)——《妙法莲华经》与莲华三喻
前文回顾:
前文中已经解释了“莲华”喻“妙法”,可以突出《法华经》所阐释的义理是因赅果海、果彻因源的圆教。结合全经二十八品的内容,莲华之喻除了因果赅彻以外,结合莲华生长成熟的过程,还有更深一层的用意。
天台智者大师在《法华玄义》中解释经题时就以三种含义来解释莲华为喻的用意:一、为莲故华,二、华开莲现,三、华落莲成。将这三义配合《法华》全经的本迹二门,可以有两组解释。所谓“本迹”,简单来说:释迦牟尼佛这一生示现教化众生,称之为“迹”,尘点劫前第一次成佛,那才是“本”。
《法华》全经二十八品,从最初的《叙品》到第十四《安乐行品》,皆属迹门的开权显实。权是权巧方便,释迦如来一代时教许多教法都是为了随顺众生根机而说的,到了法华会上开三乘权以显一实,将诸法实相彻底彰显出来,才真正畅佛本怀。
第十五品《从地涌出品》到第二十《常不轻菩萨品》,是本门的开近显远,向众生揭示释迦牟尼佛久远劫前早已成佛的事实。近是迹,远是本,因此也可以说是开迹显本。
不论迹门、本门,都有为莲故华、华开莲现、华落莲成三喻。先说迹门三喻,莲与华分别对应迹门的实与权:
为莲故华——喻为实施权,欲令众生证实相之理,而施设权巧方便。《法华经·方便品》偈云:“知第一寂灭,以方便力故,虽示种种道,其实为佛乘。”佛亲证第一寂灭涅槃,因声闻根性者没法接受佛果境界,以权巧方便之力,说法四十九年,开示八万四千等法门,其实究竟目标还是希望众生都能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华开莲现——喻开权显实。到法华会上,众生根机成熟,可以学习成佛法门,于是佛显出诸法实相之理,表过去所说皆属方便,故《法华经》云:“开方便门,示真实相。”
华落莲成——喻废权立实。未说法华经前,大乘经典中说众生有五种根性:定性声闻、定性缘觉、定性菩萨、不定性众生、一阐提人。按此说法,只有定性菩萨和部分不定性的众生能成佛,也就是五性之中有一分半能成佛,其余三分半不能。直至法华会上,释尊开权显实、废权立实,唱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如《方便品》偈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就是散乱心念声佛号也能成佛,何况行解并重者,成佛更是可期了。
接着说本门三喻,此时莲与华则分别对应本与迹了:
为莲故华——喻从本垂迹。《法华经·从地涌出品》中,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说法时,大地涌出无量无边菩萨,这些都是释迦牟尼佛教化的弟子。弥勒菩萨却心存疑惑:释迦世尊成佛才四十几年,这些大菩萨已不知修行多久了,“父少而子老,举世所不信”。因此佛告诉他:假使有人将此世界磨成微尘,经东方五百个微尘数世界,下一粒微尘,待微尘下尽,再把这些世界又磨为微尘,一粒微尘算一大劫,像这样尘点劫前我就已经成佛了。所以《寿量品》云:“我实成佛已来,久远若斯。”为度今生应度众生而方便示现,才从久远成佛之本垂示现在度化众生的种种事迹,称为从本垂迹,用“为莲故华”来比喻。
华开莲现——喻开迹显本。《寿量品》云:“一切世间皆谓今始得道,我实成佛已来,无量无边那由他劫。”法华会上开今生示现之事迹,显尘点劫前早已成佛之远本,这就是开迹显本。
华落莲成——喻废迹立本。经云:“诸佛如来法皆如是,为度众生,皆实不虚。”为什么几十年来都不说久远成佛而要种种示现呢?是为了方便度生。不仅释迦如此,诸佛如来“法皆如是”,为了利济群生,皆作如是方便示现,这都是真真实实,不是虚妄骗人的。显久远成佛之根本,废今生成佛之事迹,故以华落莲成为喻。
由此可见,莲华虽为比喻,却蕴含着《法华经》中甚深的道理,不可等闲视之。以上所说只是配合经文的本迹二门略为提示,作为初学深入这部“经中之王”的前方便。若欲细究,当自行请阅《法华》原文,配合智者大师的《法华玄义》《法华文句》(如觉阅读困难,亦可参考蕅益大师的《法华会义》),自可深入堂奥。
往期回顾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