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一切皆会舍离

  有一天,佛陀和阿难尊者在前往娑扫国城托钵的途中,看见一行人因车子坏了,满脸忧愁地坐在路旁,佛陀即开示:‘乘车时若舍离平坦的正道,而走在偏斜的路上,会导致车轮损坏。远离正法亦是如此,若起恶念、行恶行亦会感愁忧、祸患,且要忍受生死轮回之苦。’

  佛陀开示完,即入城托钵。当时,娑扫国城中有一位一百二十岁的梵志与一名年仅七岁的长者子往生,两家人同时送丧,举着五彩的幡旗,妇女、小孩们全都披头散发,亲戚们啼哭悲泣,场面哀痛不已。佛陀回到精舍后,藉由这个因缘,为比丘们开示:‘人生短暂,活不到百年就死亡了,纵使寿命有超过百年之人,最后也难逃一死。因为想要保有一切,所以心怀恐惧。对于事物的贪爱心,源自于错认一切都是恒常不变,殊不知无常总在左右。死亡犹如大海,一切都因之漂荡、动摇,世间人误以为有一个真实的我存在,应当以智慧心观察真理,勿贪爱这个虚妄不实的我。’

  ‘世间的快乐就像梦境一般,醒来后还能看见什么?贪恋世间种种的人事物也是如此,当神识变灭时,还存在些什么?曾经历过的一切都已逝去,无论善恶已不复见。一切皆会舍离这个世间,唯有过去的声名仍会存在。人们因为过于悲伤转为憎恨,却又念念不舍,贪执爱恋。若能舍离爱着,就可远离恐怖,到达安详自在之处。比丘们莫起妄念,欲望会败坏名声,你们要时时观照身口意三业。今为大众开示无住的道理,应当依此修行,舍离爱憎、悲忧;当如莲花般清净无染,不执着也不希求,不听闻偏邪之事,也无需从中求得解脱,没有染污之念,又怎会有贪着之心?当如莲花般不着相,在污水中生长着,也无需离开污水。应如是修行,闻如未闻,修而无修。’比丘们闻佛开示后,皆欢喜奉行。

  典故摘自《佛说义足经卷上》

  省思:

  无常是宇宙万象的定则,认清无常,才能由贪恋、爱着中出离,不再虚受身心的生死流转大苦。《圆觉经》云:‘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虽在生死流转中,心住正念,随顺觉性,断恶修善,终能成就无上菩提。

 

点我:

相关文章

德育故事:孝悌善报之薛包

德育故事:孝悌善报之薛包

薛包。笃行至孝。父娶后妻。分包出之。包号泣不去。至被杖。乃庐于舍外。旦入洒扫。父怒。又逐之。乃庐于里门。昏晨不废。积岁余。父母惭而还之。父母殁。弟子求分财异居。包不能止。乃中分其财。奴婢引其老者...

求财富赚钱,首先要用慈悲心散财

求财富赚钱,首先要用慈悲心散财

对于财富,大部分人都希望拥有越多越好,大家都喜欢积累自己的财富,然后花钱享受生活。大家对于怎么赚钱都非常感兴趣,所以市场上冒出很多关于如何获得财富的书籍和课程,而...

邪淫者失去的福报,可以通过放生迅速找回!

邪淫者失去的福报,可以通过放生迅速找回!

邪淫者失去的福报,可以通过放生迅速找回!1.邪淫的人必定身多疾病 - 放生可以治愈疾病,并且是身心疾病一起治愈2.邪淫的人必定多灾多难,接近横祸横死 - 放生可以...

传喜法师:修行如何打坐

传喜法师:修行如何打坐

我们先是了解一下四大威仪,行、住、坐、卧在我们佛教当中的重要性。你看,道场安静,打坐就很享受,所以清净是一种财富哦!可以跏趺坐的跏趺坐哦,跏趺坐是什么?金塔。半跏...

智者不为得失所动

智者不为得失所动

  有一年,佛陀和众多比丘在某一婆罗门的邀请下,到鞞兰若结夏安居。当他们到达时,这位婆罗门受魔王波旬的影响,却不护持佛陀等人。当时又是饥荒,鞞兰若的百姓只能在佛陀及众弟子外出化缘时供养极少数的食物...

法藏法师:理性的出家抉择

法藏法师:理性的出家抉择

理性的出家抉择 古德云:「出家非将相能为」,出家岂是容易、轻率之事?当然,劝人出家只要不是出之以威胁、利诱、欺骗等的恶心或手段,基本上也是善行之一。只是施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