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57节:第八章 勇气和信念是前进的自驱力(7)

党援之众,无竞大义。群迷之中,无辩正论。

意思是跟这些只会跟着国王起哄而不是真正追求佛法大义的糊涂人没什么好辩论的。说完,如意大师就去世了。世亲法师成名后,请求继位的国王再次召集辩论,顺利击败对手,为师父平反正名。

世亲法师也是印度佛教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人称世亲菩萨。世亲是如意法师最得意的弟子,跟他的师父一样信奉小乘佛教徒,博闻强记、悟性非凡。当世亲斗败对手为如意法师平反后,他在小乘佛教界的声望达到了顶点。就在这个时候,他的哥哥无著菩萨,却从小乘佛教转信大乘佛教。

世亲不明白哥哥为什么要转信大乘,于是就离开北印度前往求教。当他来到恒河边上时,无著菩萨已经等在河边一座古老的砖质佛塔里。但是无著菩萨没有马上与弟弟见面,而是让自己的弟子在当天夜里前往世亲所住的房间窗外诵读《十地经》。但凡高僧,都对佛经有着过人的直觉,世亲一听到这部佛经的内容,马上明白自己以前所信仰的小乘佛学并不完备,过去所花的很多时间精力可都白费了。作为小乘佛教的大师,世亲经常攻击大乘学说,于是他开始忏悔,想要找到一个赎罪的办法,最后把所有的过错都归结到了舌头上,并且拿出一把锋利的小刀,准备把自己的舌头割掉。一直在屋外观察的无著菩萨立刻现身阻止了他,说过去你用舌头攻击大乘,以后也可以用舌头去弘扬大乘,何必把它割掉呢?在无著的开导下,世亲就在恒河边的这座佛塔前改信大乘佛教,后来成为大乘佛教的顶尖人物。

更为凑巧的是,世亲菩萨写《阿毗达磨俱舍论》的地方就在胁尊者房间东面的老屋里。迦腻色迦寺见证了印度历史上佛教最为昌盛时代,也见证了一大批为了追求佛法真理者的动人故事。

在这样一个充满了岁月感和人文气息的地方,玄奘驻足良久,先贤故事固然值得追忆,但重新弘扬佛法的重任,却要由后来者去完成。

求知的紧迫感,命运的紧迫感,事业的使命感,让玄奘再度起程。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择吉日的正确方法 择吉涉及方方面面 考虑因素很

择吉日的正确方法 择吉涉及方方面面 考虑因素很

择吉,历来就是我国民间老百姓的传统,人们在举行一些重大的民事活动前,总是习惯于择吉日的正确方法。那么,你知道择吉日的正确方法是什么呢?我相信有不少人想要自己择吉,一方面。他们觉得择吉是一件比较容易的...

转化叹息为行动,智慧的做法

转化叹息为行动,智慧的做法

《世法哲言》(二十九)叹息之敌弗可视,视则明日复明日,叹息之时即为功,莫让叹息代行功,识破机关当下道,何来恼悔与叹风。社会上有很多人动不动就灰心叹气,实际上这是一种很不好的现象,这是阻碍事业成功的一...

念佛往生之见证

念佛往生之见证

念佛往生之见证观惠传芬 先父因糖尿病引起之并发症而缠绵病榻十个月,后因呕吐,异物流入气管,导至呼吸困难,紧急送医不治,急救期间,我一直守在旁边,医生宣布急救无效后,我便强忍悲痛,在其耳边说:「爸爸!...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身量部 第六章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身量部 第六章

身量部 第六章如五道经说。饿鬼形量极大者。长一由旬。头如大山。咽内如针。头发蓬乱。形容羸瘦。柱杖而行。如是者极众。最小者如有知小儿。或曰三寸。中间形量。依经具说。不可备录。六、鬼道的身体大小五道经里...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300篇(296-300)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300篇(296-300)

296、在一个偏远、封闭的小镇只能听到两个电台:第一电台专门广播名人消息、callin节目,或是热门歌曲排行榜,它的收听率相当高;第二电台则是气象专业电台,它的听众只有一小群人。一天晚上,气象电台发...

宗密大师:圆觉经略疏之钞卷第十一

宗密大师:圆觉经略疏之钞卷第十一

圆觉经略疏之钞卷第十一圭峰兰若沙门宗密于大钞略出经问所修中疏为复一人等者据下疏文此等皆有谓初三轮则三人各一最后一轮即一人具三中间交络者或前后(文云先修中修后修等)或同时(经云齐修等)亦有依次(先修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