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日莲正宗与一贯道也是佛教吗?

日莲正宗与一贯道也是佛教吗?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日本兴起了富士山大石寺派的日莲正宗,亦名创价学会,其

所建立的政党则名为公明党。该宗以日莲(西纪一二二二──一二八二)为教祖,否定印度

释迦牟尼佛的地位,说什么释迦是化佛,日莲是本佛;释迦佛已涅槃,乃是过去的佛,日莲

才是本来佛,现在化世,而且永久化世。如今的日莲正宗,则又以现尚健在的此派创始人池

田大作为教主、为永恒的佛。其虽以高唱「南无妙法莲华经」的经题为专修法门,对于共有

二十八品的《法华经》却只取其中的第二〈方便品〉及第十六〈如来寿量品〉,可谓断章取

义,而却又排斥佛教的其他经论及所有的各宗各派。故有日本学者将日莲的宗教狂热及其排

斥异己的行为,比作基督教的耶苏;其信仰的方式,与其说是佛教,当毋宁说是神道教的亚

流。其实乃是日本民族化了的神道教,当日莲宗渐渐归宗正统的佛教之后,便出现了日莲正

宗。如一定要说日莲正宗与佛教有关,也可将之归类为「附佛法的外道」,绝对不是渊源自

印度的正统佛教。 

自明朝开始,中国盛行儒、释、道三教融合之说;到了民国之后,继承白莲教等秘密结

社的余绪,而于民间流行儒、释、道、耶、回的五教合一之说,他们截取各家教义,兀自融

合,自圆其说,名之为一贯道。虽说主唱五教一贯,实则是以佛教的弥勒信仰、济公传说,

及《金刚经》、《心经》、《六祖坛经》、《维摩诘经》等,作为其挂羊头卖狗肉的理论依

据。说什么释迦牟尼佛已经退位,现今由无生老母派弥勒掌天盘;又说什么禅宗自六祖慧能

之后,道降火宅,只传俗人,所以一贯道亟力诋毁佛教的出家僧尼。他们对于尚未入其道门

的人,每每伪称是佛教;将奉祀天灯为中心的天坛,也伪称为佛堂;然在入门接受点传师点

了玄关之后,即被告知他们信的是天道,其信徒之间则以道亲互称。 

他们的思想观念和入教的仪式,均与佛教不同,他们用佛经,却不说佛法,而是采用他

们得自鸾坛及灵媒的所谓圣训,来任意解释佛经。佛教的古圣先贤无不主张以佛法解释佛

法,皆谓:「依经解经是佛说,离经一字即魔说。」可见,一贯道虽唱五教一贯,实则是以

佛教为其腐蚀侵吞,并图取而代之的对象。 

他们自己没有历史、没有教主、没有教义,却歪曲佛教的历史、搬迁佛教的教主、混淆

佛教的教义。明明自称天道,崇拜虚构的无生老母、明明上帝,信仰灵媒、乩童所宣讲的神

话,竟又利用佛堂、佛像、佛名、佛经作幌子。佛教以佛、法、僧三宝为信仰的中心,是公

开的、理性的;一贯道也借用三宝之名,却以抱合同(双掌合抱的手势)、点玄关(眉心受

点,与灵相通)、五字真言(无太佛弥勒)的口诀为三宝,乃是神秘的、感性的。 

总之,日本的日莲正宗和中国的一贯道,既然不是正统的佛教,也永远不可能与佛教合

流;性质不同,层次不同,目的尤其不同。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宣化上人:你叫人依着佛法修行,没有人会相信的。为什么?

宣化上人:你叫人依着佛法修行,没有人会相信的。为什么?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我们想要影响其他人生一种信心,自己就要实实在在地去行持佛法,所谓“依教修行”,依佛所说的教法去修行。这个修行,我们知道一点就修行一点,知道多少就做多少;不知道的,那也不需要勉强。譬...

星云法师:欲乐与法乐

星云法师:欲乐与法乐

世间上的人,种种的营求,都是为了追求快乐。快乐处处求,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欲乐,一种是法乐。 所谓欲乐,一般说,世间上有“五欲”——财、色、名、食、睡。 财——财富人人都想拥有;拥有财富固然可以为人...

本法法师:《八大人觉经》开示 第八觉知

本法法师:《八大人觉经》开示 第八觉知

第八觉知原文: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八大心普济觉我们学佛皆知「依惑必造业,依业必造报」,有业报果报身即有生死苦。为了奠定一个很好的基础在佛法...

无锡素酱排

无锡素酱排

【主 料】:藕条、水面筋【调 料】:糖、醋、酱油【作 法】:1、把水面筋裹住藕条,放入沸水中烫一下,飘起即可;把烫好的无锡排挂上面糊,2、拍上生粉,放入油锅炸透。3、锅中放入净水,加入糖、醋、酱油,...

达真堪布:偷盗(不予取)有哪三种情况?

达真堪布:偷盗(不予取)有哪三种情况?

达真堪布:偷盗(不予取)有哪三种情况? 偷盗(不予取)有哪三种情况?达真堪布解答:身三种恶业的第二种,偷盗。偷盗也就是不予取,可以分三种:强权不予取,盗窃不予取,欺骗不予取。强权不予取:是通过自己的...

佛教故事:十大弟子传:人间第一幸福儿

佛教故事:十大弟子传:人间第一幸福儿

人间第一幸福儿佛陀还没有出家的时候,是迦毘罗卫国的太子,曾经娶拘利城耶输陀罗公主为妃。太子和公主同是在十九岁的那年,生下罗侯罗,太子很欢喜,这不是一般人生了儿子的欢喜,而是因为太子曾向父亲净饭王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