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公案 小儿施土

佛陀和阿难入城乞食的时候,看见一群男孩在路边游戏,堆积泥土当做粮食、宫殿。

有个小男孩远远看见佛陀到来,心生欢喜,想要供养佛陀,就把泥土当做米,上前施给佛陀。佛陀低头称赞了小男孩一番,接受了他的供养,让他把泥土放在钵里。

阿难奇怪地问:“佛陀,您为什么接受这些泥土的供养呢?”

佛陀慈悲地说:“阿难,重要的不在于事相,而在于发心。这个小男孩发了大布施的心,不可轻视。这些土可以拿回去涂在我房间的地上。”

阿难依照佛陀的吩咐去做了,可是心里老是怀疑,禁不住又问:“佛陀,这个小男孩虽然发起真实的布施心,但是布施这点儿泥土能有什么功德呢?”

佛陀含笑说道:“因为这一举动,小男孩在我涅槃后一百年的时候成为国王,名叫阿输迦,其他的男孩都做他的大臣,统领阎浮提许多国土,兴隆三宝,广施供养,分布舍利,为我建塔八万四千座。”

后来,小男孩就投生为阿育王。

《贤愚经》阿输迦施土品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晨与阿难,入城乞食。见群小儿于道中戏,各聚地土,用作宫舍,及作仓藏财宝五谷。有一小儿,遥见佛来,见佛光相,敬心内发,欢喜踊跃,生布施心,即取仓中名为谷者,即以手掬,欲用施佛。身小不逮,语一小儿:「我登汝上,以谷布施。」小儿欢喜,报言:「可尔。」即蹑肩上,以土奉佛。佛即下钵,低头受土,受之已讫授与阿难,语言:「持此涂污我房。」乞食既得,还诣祇洹,阿难以土,涂佛房地,齐污一边,其土便尽。污已,整衣服,具以白佛。佛告阿难:「向者小儿,欢喜施土,土足涂污佛房一边,缘斯功德,我般涅盘百岁之后,当作国王,字阿输迦。其次小儿,当作大臣,共领阎浮提一切国土,兴显三宝,广设供养,分布舍利,遍阎浮提,当为我起八万四千塔。」 阿难欢喜,重白佛言:「如来先昔,造何功德,而乃有此多塔之报?」 佛言:「阿难!专心善听。过去久远阿僧祇劫,有大国王,名波塞奇,典阎浮提八万四千国。时世有佛,名曰弗沙。波塞奇王,与诸臣民,供养于佛及比丘僧,四事供养,敬慕无量。尔时其王,心自念言:『今此大国,人民之类,常得见佛礼拜供养,其余小国,各处边僻人民之类,无由修福,就当图畵佛之形像,布与诸国,咸令供养。』作是念已,即召畵师,勅使图畵。时诸畵师,来至佛边,看佛相好,欲得畵之,适畵一处,忘失余处;重更观看,复次下手,忘一畵一,不能使成。时弗沙佛,调和众彩,手自为畵,以为摸法,畵立一像。于是畵师,乃能图畵,都尽八万四千之像,极令净妙,端正如佛,布与诸国,一国与一。又作告下,勅令人民办具花香以用供养。诸国王臣民,得如来像,欢喜敬奉,如视佛身。如是阿难!波塞奇王,今我身是。缘于彼世画八万四千如来之像,布与诸国令人供养,缘是功德,世世受福,天上人中,恒为帝王,所受生处,端正殊妙,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缘是功德,自致成佛,涅盘之后,当复得此八万四千诸塔果报。」 贤者阿难,及诸会者,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相关文章

我们是该清醒的时候了佛陀和佛母报化敲醒了我当代出了一位巨圣(三)——三十多个领域都取得无可比拟的成就放下“面子”就会失掉尊严吗?看看他们是怎样做的吧!佛陀师父教我修忍辱曾经为了两分钱,我几乎失去了尊严第三世多杰羌佛云高益西诺布顶圣如来是真正的大医王(实例二)圣迹记──本文转载自《多杰羌佛第三世》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东林素食之豆沙西米布丁

东林素食之豆沙西米布丁

豆沙西米布丁主材料:红豆沙20g 小西米50g副材料:糖,精制油各少许,红樱桃一粒作法小西米泡水约1小时后拌入少许糖和精制油。取8只梅花型铜模加入一个铜模份量1/3的小西米,在加入少许红豆沙,最后在...

鸭梨蘸醋 助护肝明目(图文)

鸭梨蘸醋 助护肝明目(图文)

一片鸭梨几滴醋,这是广东潮汕几乎人人都知的保肝明目方法。制作方法也很简单,将鸭梨去皮切成片,每片鸭梨滴上一滴醋后直接吃,每天坚持吃10片。这个偏方主要是基于酸入肝和肝开目两个中医理论。酸味入肝养肝,...

悉真论-空行与仁波且之鉴别

悉真论-空行与仁波且之鉴别

空行与仁波且之鉴别根桑仁泽 转论一说到圣者,人们大部分都会错误认识,以假为真,不是把仙人当做圣者,就是把有特异神通的高人当做圣者,或者是把著书立说论理之善士当做圣者。其实这些都是把凡人当圣者,这种行...

佛教故事:佛学故事:不淋一人

佛教故事:佛学故事:不淋一人

有一位禅师写了两句话要弟子们参研,那两句话是:绵绵阴雨二人行,怎奈天不淋一人。弟子们看了这题目,便议论纷纷起来。第一个说:两个人走在雨地里,有一个人却没淋到雨,那是因为他穿了雨衣。禅师对于这个解释不...

有缘有故才有爱有恨 ; 无缘无故爱恨无存

有缘有故才有爱有恨 ; 无缘无故爱恨无存

学佛修行者的基础《世法哲言》(三)爱恨和合而生,汝爱之彼必见之、闻之、忆之,三者必居其一也,弗具一之因,其念无存,焉具其爱,恨缘亦復如是。爱与恨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有缘有故的条件下才会產生,天地之间,...

佛教故事:百业经故事集:三十一、无畏与鼓声

佛教故事:百业经故事集:三十一、无畏与鼓声

三十一、无畏与鼓声当佛陀在王舍城的时候,有一天,佛陀在前往舍卫城的途中,走进了一片寂静的森林。林中有些令人畏惧的猛兽,世尊在树下休息一会儿之后,又继续往前走。阿难尊者看见前面有个交叉路口,就报告佛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