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将心灵融入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

静心篇:无欲修禅,怡性处世

禅心禅智,追求的是静;禅理禅事,证的也是静。静自心始,忘我为静。静由意生,无欲则静,心烦气躁之人,参悟不了佛法禅道。唯有拥有恬淡平和的心境,方能入禅悟道。

禅道如此,人生也是如此。以平和之心面对生活,以怡情怡性为人处世,得意时能够淡然处之,是真君子胸怀;失意时能够泰然受之,是大丈夫风度。

将心灵融入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

有人请教慧海禅师:大师,你可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慧海回答:有。

是什么呢?

慧海答: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饭,感觉疲倦的时候就睡觉。

那个人不解:这算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有什么区别呢?

慧海回答:当然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不一样呢?那人又问。

慧海回答:他们吃饭时总是想着别的事,不专心吃饭;他们睡觉时也总是做梦,睡不安稳。而我吃饭就是吃饭,什么也不去想;我睡觉的时候从来不做梦,所以睡得安稳。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

那人一脸迷惑:这就是你的与众不同之处?

慧海说道:世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他们在利害得失中穿梭,囿于浮华的宠辱,产生了种种思量和千般妄想。他们在生命的表层停留不前,这是他们生命中最大的障碍,他们因此而迷失了自己,丧失了平常心。要知道,只有将心灵融入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

那人恍然明白:原来心无杂念的心才是真正的平常心。

心无杂念,一切随缘,将功名利禄看穿,将胜负成败看透,将毁誉得失看破。达到了这一境界,我们就能在任何场合下保持最好的心理状态,从而实现完满的自我。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宣化上人:不用出声,在心里念,这就是摄心的良法

宣化上人:不用出声,在心里念,这就是摄心的良法

  一切一切的道理,  都在摄念和离欲。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怎样能离欲?就要摄念。什么是摄念?就是摄持心念。也就是摄心、令心不跑。所谓“心猿意马”,要看守它们不要向外跑。如何摄心?念“阿弥陀佛”的...

如果秦桧学习佛法,他还会成为陷害岳飞的奸臣吗?

如果秦桧学习佛法,他还会成为陷害岳飞的奸臣吗?

提到秦桧,大家可能都会想到两件事:他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岳飞致其死亡,以及后人为纪念岳飞,铸了秦桧夫妇反剪双手的铁人跪像以表谢罪。当然,秦桧也为中国的早餐文化做出了贡献——油条(油炸烩),那是人们为表...

佛陀为弟子讲述一切众生轮回世间的颠倒妄见

佛陀为弟子讲述一切众生轮回世间的颠倒妄见

在种种妄见当中,众生自身的见性是从来没有毛病的,是始终清净的。编者注:此则故事摘取自《楞严经》当中,佛陀为弟子讲述一切众生轮回世间的颠倒妄见的问题。其中当说到同分妄见时,佛陀举了以下这个故事。佛经中...

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积德延嗣

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积德延嗣

积德延嗣景城西偏,有数荒冢,将平矣。小时过之,老仆施祥指曰:是即周某子孙,以一善延三世者也。盖前明崇祯末,河南、山东大旱蝗,草根木皮皆尽。乃以人为粮,官吏弗能禁。妇女幼孩,反接鬻于市,谓之菜人。屠者...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故事集:垢秽品·第十八品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故事集:垢秽品·第十八品

垢秽品第十八品屠夫和儿子的命运此刻,你就像枯萎的树叶,死神的使者已经在你的身边,你即将展开漫长的死亡之旅,却尚未准备任何的资粮。为自己建造安全的岛吧!尽早精进修行,成为智者吧!若能拂除尘垢与诸烦恼,...

金刚经灵异录:免罪放还

金刚经灵异录:免罪放还

免罪放还世界上人都喜欢肉味,有时候家畜肉食还嫌不太够味,时常去山间野外猎食野生肉类,调调口味。在一般的社会上来说,这算不了什么,并不认有什么犯罪行为,但在佛教来说,这却犯了五戒里面的第一杀戒。犯了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