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之道--爱语沟通

愛語溝通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需要好的人際關係,希望與別人相處和睦,能夠建立良好的友誼,彼此溝通意見,互信互助。人際關係相處得好,就是通常所謂的人緣好。人緣好是安全感的來源,是事業成功的要件。佛法認為善緣是助道的工具,是實現圓滿人生的機會,也是與別人互相影響,提昇人性的橋樑。因此,學佛修行的人應該重視如何與眾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大般若經》云:「十方世界如恆河沙等國土中,諸菩薩摩訶薩以四事攝取眾生。何等四?布施、愛語、利益、同事。

此段經文的意思是說,無論在任何地方,一切大菩薩總是透過四個基本原則與眾生建立關係,令其生起親愛之心,而引入佛道。這四個攝眾的原則,即是布施攝、愛語攝、利行攝、同事攝。也就是通過布施錢財、佛法,使雙方情誼逐漸加深,從而利於教化對方;隨眾生根性而善言慰喻,使其心生歡喜,願意來親近,以達到度化的目的;起身、口、意善行利益眾生,以損己利人的行為,感化對方;深入社會各階層中,與各行各業的人接近,隨眾生根性、所樂而一起共事,在契機契緣的情況下,而度化之。這就是菩薩濟度眾生所行的四攝法。

許多人都想要改善人緣,但往往得到相反的效果,這是因為不知道善緣永遠是建立在自己對別人的誠懇和尊敬上。人與人之間情感作用的原則即是互動,自己常關心別人,關切其生活、想法或痛苦,別人自然也會由內心對我表示關懷。人正因為能夠關愛別人,自己才變得堅強充實,也正因為與別人的關係是和好的,所以才有自在落實的感受。

在四個攝眾原則之中,「愛語攝」就是以良好的語言溝通,來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互相了解。語言是最普通、最有效的溝通工具,人們每天都要講話,所以學習講話技巧實在是非常的重要。

有一次,在菜市場上,兩個生意人由於爭吵互不相讓,結果打了起來,打成一團,旁邊立刻圍滿了許多觀看熱鬧的人。在市場買賣的朋友,趕緊將他們兩人拉開,但是兩個人仍然非常氣憤,彼此叫罵,咬牙切齒。為什麼他們會吵架呢?起因就是一個說薛平貴就是薛仁貴、一個說薛平貴不是薛仁貴,兩個人竟然為了這件小事而爭論起來,放下生意不做,憤怒的大打出手,破壞了彼此的友誼,說起來真是莫名其妙,是不是?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細心觀察檢討,即不難發現有許多人惡臉相向的原因,往往就是由於三句話不投機所引起的,比如夫妻的相處,語言溝通不合意,幾句話就吵起來,或親子之間的交談,略微不注意,很快就變成了代溝。

  不良的語言溝通,有幾種可能的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情緒不穩定容易激怒生氣,稍不如意,就出口攻擊批評,責備別人,傷害對方的自尊。其次是以自我為中心,只顧自己的觀點,不考慮別人的立場,不允許別人插話,不耐心聽別人的意見。第三個原因就是不能把握自己的原則不敢說出真心話,作出錯誤的答應,或者勉強接受對方,委屈自己,事後反悔,造成困擾。最後一種原因就是缺乏說話的訓練不能適當表達自己的意思,而造成彼此的誤解。

當自己感覺受到別人刺激的時候,千萬不要馬上說話,一定要讓自己的情緒稍微緩和下來再開口,這樣才不會因衝動而說出激憤的話。自己要學習欣賞別人的意見,看別人究竟與自己的意思相差多遠。養成習慣用商量協調的方法與人溝通,減少爭辯逞強,避免勉強去接受別人的意見,因為這對彼此都沒有好處。此外,講話語氣要溫和,不可武斷,最重要的是要懂得隨喜讚揚別人,讚揚別人要針對事來讚揚,而且表示自己的真誠。這就是以良好的語言溝通與眾生建立善緣的方法。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恶生王的因缘果报

恶生王的因缘果报

恶生王的因缘果报经言:万法唯心。错会者,谓无心则无因无果,故不患有业,惟患有心;有业无心,阎老子其奈我何?遂安意造业,无复顾忌。不知无心有二:如理思惟,用心之极,而自然入 于无心三昧者,真无心也;起...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317」“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317」“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今天分享的“题目”是有钱为什么一定要行阴德?因为老天爷安排的!佛讲,万物有成住坏空。老子说,一个事情到最高时,就是最衰...

精诚所至,终获感应

精诚所至,终获感应

唐朝僧法云,雁门(今属山西省)人,俗姓赵,性情淳善,不计较毁誉。但学习很愚笨。十二岁时,父母送他到五台山华严寺,皈依比丘净觉。搬柴运水,不怕劳累。到三十六岁,还不会念诵,大家笑他愚蠢,叫他“牛石”。...

麻辣茄饺

麻辣茄饺

材料:茄子、素肉馅、面粉、调料:葱、姜、辣椒仿荤斋菜素肉小片: 非转基因大豆蛋白纯素食品 作法:1、茄子切墩,加素肉馅2、茄夹拖面粉糊入勺炸至金黄色3、葱,姜末炝锅,放入川椒段略炒,...

莲池大师:怎么念佛?

莲池大师:怎么念佛?

  问:怎么念佛?  莲池大师开示:以净土念佛法门为归,以“持名”为中心,“持名念佛之功最为往生净土之要”。“大藏经,所诠者不过戒、定、慧而已”,而一心念佛,即是戒、定、慧。因为戒乃防非为义,若能一...

禅宗公案与赏析二:初示宗旨

禅宗公案与赏析二:初示宗旨

公案原文:菩提达摩祖师到东土时,受到梁武帝的迎请。梁武帝问道:“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少,有何功德?”达摩祖师答道:“实无功德。这些只是福德,算不上真正的功德,只能获得人天小果。”梁武帝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