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镜清道怤禅师悟道因缘

镜清道怤禅师悟道因缘

越州镜清寺道怤(fu)顺德禅师,雪峰义存禅师之法嗣,俗姓陈,永嘉人。道怤禅师幼时即厌荤腥,村里的人曾强迫把枯鱼塞进他嘴里,他当随便哇哇呕吐不休。后求出家,并于本州开元寺受具足戒。旋即游方参学,不久来到福建,礼谒雪峰义存禅师,发明心地。

初礼雪峰,雪峰禅师便问道怤禅师:甚处人?

道怤禅师道:温州人。

雪峰禅师道:恁么则与一宿觉是乡人也。

道怤禅师反问道:只如一宿觉是甚么处人?

雪峰禅师道:好吃一顿棒,且放过。

道怤禅师一听,便礼拜而退。

后来,道怤禅师又问雪峰:只如古德,岂不是以心传心?

雪峰禅师道:兼不立文字语句。

道怤禅师又问:只如不立文字语句,师如何传?

雪峰禅师默然良久,于是道怤禅师便起身礼谢。

雪峰禅师道:更问我一转岂不好?

道怤禅师道:就和尚请一转问头。

雪峰禅师道:只恁么,为别有商量?

道怤禅师道:和尚恁么即得。

雪峰禅师道:于汝作么生?

道怤禅师道:孤负(辜负)杀人!

一日,雪峰禅师谓众曰:堂堂密密地。

[堂堂密密一语,禅林中多用它来表示,真如实相或自性,朗然呈现于一切处,一切无不是它的现行。类似的说法还有遍界不曾藏。]

道怤禅师遂走出大众,问道:是甚么堂堂密密?

雪峰禅师便站起来立来,喝道:道甚么!

道怤禅师于是退步而立。

雪峰禅师遂垂语道:此事得恁么尊贵,得恁么绵密。

道怤禅师道:道怤自到来数年,不闻和尚恁么示诲。

雪峰禅师道:我向前虽无,如今已有,莫有所妨么?

道怤禅师道:不敢!此是和尚不已而已。

雪峰禅师道:致使我如此。

经过雪峰禅师多次点拨,道怤禅师由此信入,更无疑滞。后便留在雪峰禅师身边,随众作务、请益。时人谓之小怤布衲。

一日,普请次,雪峰禅师举沩山语录云:沩山道,见色便见心。当道还有过也无?

道怤禅师道:古人为甚么事?

雪峰禅师道:虽然如此,要共汝商量。

道怤禅师道:恁么则不如道怤锄地去。

后来,道怤禅师又入室再参雪峰,雪峰禅师问:甚处来?

道怤禅师道:岭外来。

雪峰禅师头号:甚么处逢见达磨?

道怤禅师反问道:更在甚么处(达磨现在什么处)?

雪峰禅师道:未信汝在。

道怤禅师道:和尚莫恁么粘泥好!

经过这几番勘验,雪峰禅师知道怤禅师已彻,遂予印可。

雪峰禅师圆寂后,道怤禅师曾一度遍历诸方,饱参禅德。初住越州镜清,唱雪峰之旨,学者奔凑。后又应钱王之命,居龙册寺,后晋天福初年(942)示灭。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舍弃我禅师:让火山止熄

舍弃我禅师:让火山止熄

前言(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六日)要以浅白的方式涉略智慧禅这深奥的课题并非易事,但我们总要有个开始。介绍这类禅定修行好些年后的今天,我仍然觉得我们缺乏适合予没有任何佛学根底的入门手册。许多这方面的书籍都充...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佛法的教育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佛法的教育

佛法的教育佛法的教育和其它的教育有区别。佛法的教育是用恭敬心、信心来获得的。修习佛法,若是没有恭敬心、没有信心就不可能有收获。现在很多人都学佛修行,也特别精进,但就是没有正确的方法,或者修行的方法不...

佛教故事: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第五十四节 发心朝山,舍身得救

佛教故事: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第五十四节 发心朝山,舍身得救

第五十四节 发心朝山,舍身得救煮云法师著普陀山自从开山以来,已有一千多年,从没有听说过什么人因朝普陀山进香,遭巨浪落海而死,更没有听说有来山进香的香船,在海里翻沉,或溺死了多少香客,这就是感应的威灵...

高僧告诉你,情人是什么?

高僧告诉你,情人是什么?

师徒两人,无事泡茶谈天,因情人节刚过,便聊起这个话题。徒:情人是什么人?师:情人是爱人、是仇人、是陌生人。徒:为何如此说?师:两人相爱时,是爱人;反目成仇时,是仇人;视同陌路时,是陌生人。徒:为何会...

印光法师:怎样才能吃出健康

印光法师:怎样才能吃出健康

所言吃素,原为悯彼痛苦,养我仁慈,油与肉,有何分别。肉汤亦当不食。然众生根性不一,能常素,则令其常素。否则,令持十斋,六斋,食肉边菜耳。此乃为不能吃常素之方便法,非实义也。汝既以病苦之故,愍念众生之...


学佛因缘有种种,有人学佛后如意顺利;也有人学佛后障碍滋生,生活不顺。为什么呢?要如何做?

学佛之后,不代表就能事事顺心,甚至不受任何业报。因为我们在还没学佛之前做过的种种事皆有因果,哪怕后来学了佛,因果也不会断,该有的果报还是要承受的。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高僧大德,都是这么过来的。他们都在用行动告诉我们,如果不能竭尽全力忏悔业障,不能精进地修行,只会用嘴巴有口无心地学,对成就没有任何意义。

《佛说慢法经》有谈过这个内容:

佛告阿难:“有人事佛以后便富贵;有人事佛以后衰丧不利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有人事佛,当求明师;得了了者,从受戒法。为除诸想,与经相应;精进奉行,不失其教。受者不犯,如毛发者,是人不犯道禁,常为诸天、善神侍卫拥护,所向谐偶,财利百倍,众人所敬,后当得佛,何况富利!如是人辈事佛,为真佛弟子。又复有人事佛,不值明师,亦无经像,又复不礼敬。……”这段话什么意思呢?

有的人学佛是为了真正明佛理,得了悟的善知识,断除自己各种贪嗔痴妄念,日常能依教奉行,精进修行,待人做事都能依佛法行事,如理如法,所以他能够在之后事事称心如意。但是有的人学佛,没有遇到真正的明师,也没有经书、佛像,又不恭敬三宝,对佛理既不懂又不理解,对佛法有时信有时不信,放不下五欲的享受,又不肯努力修行,还在做种种贪、嗔、痴的行为,自然也就障碍滋生,生活不顺。

该如何改变?当然是从当下开始,通过自己的努力,用正确的方法,从因上下手,就好像种地必须下种、施肥、浇水,并且小心看护,如此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得到好的瓜果。

而我们需要精进闻思修佛法,发起猛烈的忏悔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若遇顺逆诸境,能安然处之,如此用功,定能一切如意。

学佛之后,能否万事顺心呢?

学佛因缘有种种,有人学佛后如意顺利;也有人学佛后障碍滋生,生活不顺。为什么呢?要如何做?学佛之后,不代表就能事事顺心,甚至不受任何业报。因为我们在还没学佛之前做过的种种事皆有因果,哪怕后来学了佛,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