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妇女与佛化家庭

家庭妇女与佛化家庭

佛化家庭的关键,往往与家庭主妇有很大关系。

在佛陀诞生之前,妇女在印度得不到尊重。印度作家黑摩禅陀把妇女贬低为照亮通往地狱的火炬。在佛陀降世之前,妇女没有享受到应有的自由。她们展示内在精神能力和思想才智的机会被剥夺了。

在佛陀的教法中,肯定了妇女对社会的重要性。

佛陀曾同拘萨罗国王谈过有关妇女之事。有一次,国王诚恳地同佛陀交谈,一侍卫走了过来,小声地告诉他,皇后生了一个女儿。国王一听这个消息,脸上一阵的不高兴。在古代印度(即使在今天也一样),女儿的出生不会给家庭带来快乐。这是由于多方面自私的原因,比如说提供嫁妆等问题。

不同于其它宗教师,佛陀对妇女作了热情洋溢的赞美,并在如下的话语中表彰了妇女的四种品德:

有些女人真的比男人强,万民之主,把她抚养成人。

她们有智慧,有道德,忠贞诚实,敬奉婆婆如神明。

如此高贵的妻子会生下勇敢的儿子,统治王国的国王。

有的女人比男人强,这是佛陀亲口所说。特别是在妇女不受尊重的印度,没有一个宗教家说如此勇敢而又高尚的话语。

佛陀虽然看到妇女性格上的脆弱,但他教导人们要看到她们的内在美德;作为母亲,妇女在佛教中占有值得尊敬的地位,母亲被认为是升天的方便之梯,妻子是丈夫的最好朋友,同时,性别不是纯洁和服务的障碍。

女性比起男子来,虽有她的弱点,但女性的柔和、坚忍、慈爱,都胜过男人,而与大乘的特质相契合。一位贤慧的妻子,是家庭的融和安定力,也是丈夫在事业上成功的助力。在儿女的教育上,母亲的教导更重要。如果在家女众,能对佛法有真诚的信心,坚毅的愿力,正确的智力,这对于家庭、人间的净化和乐,可说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特别是在佛教弘扬方面,家庭主妇信佛,更是佛化家庭的主要力量。

佛陀时代,在广大学佛居士中,也有许多以虔敬、慷慨、信仰、学识和慈爱而著称的妇女。

《胜鬘经》中,由于胜鬘夫人的言行化导,首先化导了丈夫──友称大王。进一步,城中女人,七岁以上,化以大乘;友称大王,亦以大乘化诸男子,七岁以上,举国人民皆向大乘。胜鬘夫人还发十大誓愿,护持正法,饶益众生。

维莎诃是僧团的女大护法,在妇女界中犹为突出。

那库罗母是一位忠诚的妻子,她通过列举自己福德,把她的丈夫从死神口中挽救回来。

沙摩婆蹄是一位虔诚而又值得敬重的王后,当她被人用火烧死时,她没有恶意,反而对谋害之人施以慈爱心念。

玛理卡王后多次劝谏,安慰她的丈夫拘萨罗王。

女仆库玖陀罗讲说佛法,救度了众多的皈依者。

输曼努和输跋达是两位具典范品德的姐妹,对佛陀的信仰绝对的虔敬。

这几个例子足够说明妇女在佛陀时代所起的伟大作用。

中国唐朝的文成公主信仰佛教,为了唐朝和西藏两国的关系,嫁到了西藏,把汉传佛教也带到了西藏,为西藏佛教的渊流播下了重要的种子,并且把唐朝的文化传扬于异域。

在中国大陆,七、八千万佛教居士 中,女性占到百分之八十以上。每逢过年过节或平时寺庙举办法会,无论在城市或农村,积极参与者,女性往往占绝对多数。

今天,妇女在家庭、杜会和国家中,有其举足轻重的重要性,尤其今日是妇女除了传统的责任(相夫教子、事奉公婆)以外,还参与到经济生产、杜会政治的行列中,这些更显示出妇女,比过去任何时代,对于社会的安定和谐都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陀教你不生气:把心放回心窝里

佛陀教你不生气:把心放回心窝里

把心放回心窝里给自己的心增添价值,本来就是一个不容易的过程,烦躁、愁苦、惊动、惧怕这些都是统统要扔弃的。活到老,学到老。不停地学习,就是给自己心增添价值,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修身养性。这修身养性,可不是...

念佛的方法和修学过程(一、二)

念佛的方法和修学过程(一、二)

念佛的方法和修学过程[念佛]两个字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但是任何事情都不会像表面那样简单,一定有次第方法上的差别所以本篇1楼和2楼提出[初学念佛]和[进阶念佛]的次第方法,供大家参考就像[开车],或者[...

佛教故事:法音集:喜恶

佛教故事:法音集:喜恶

喜恶守成法师著佛弟子中智慧第一之舍利弗,一日入城乞食,途中见一天人,散华于死尸之上,并且极其恭敬。舍利弗问之。天人曰:此死尸是我前身,因在世时,孝养父母,恭敬三宝,广行众善。因此,令我今日享受天福,...

达真堪布:觉了以后还会再迷吗?

达真堪布:觉了以后还会再迷吗?

达真堪布:觉了以后还会再迷吗? 问:觉了以后还会再迷吗?答:我们的心本来是光明的,这些烦恼、习气就像突然起的云彩。那么这些“云彩”驱散了以后,还会再生起吗?觉了以后还会再迷吗?达真堪布答:不会的,因...

观世音菩萨灵感事迹四、弘法 赐子女

观世音菩萨灵感事迹四、弘法 赐子女

赐子女●唐时,万回大师,俗姓张,因母亲向观音像祈祷而怀孕。万回生下后,像个愚蠢人。后来,万回因到哥哥驻扎安西守边的地方探望,早去、晚归,日行万里,人们才大大惊异。玄奘到天竺时,看见佛柱上题着:“菩萨...

法照大师的念佛奇缘

法照大师的念佛奇缘

法照大师也是唐代高僧,因其思想与行持,皆与善导大师相似,后人认为他是善导大师再来示现的,所以尊称他「后善导」。 法照大师出家不久,有次在他心很寂静的时候,看到自己的钵显现一种圣境:高山中有间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