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经》:述佛品第二十二原文和白话译文

作者:尊者法救 维只难

前言:

《法句经》尊者法救(撰)维只难(译)

《法句经》是从佛经中录出的偈颂集。法救尊者是公元一世纪的北印度人,他重新整理古来传诵的佛祖法句,编集出新的《法句经》。

《法句经》述佛品第二十二

二十有一章。述佛品者。道佛神德无不利度明为世则。

己胜不受恶  一切胜世间

睿智廓无强  开曚令入道

决网无挂碍  爱尽无所积

佛意深无极  未践迹令践

勇健立一心  出家日夜灭

根断无欲意  学正念清明

见谛净无秽  已度五道渊

佛出照世间  为除众忧苦

得生人道难  生寿亦难得

世间有佛难  佛法难得闻

我既无归保  亦独无伴侣

积一行得佛  自然通圣道

船师能渡水  精进为桥梁

人以种姓系  度者为健雄

坏恶度为佛  止地为梵志

除馑为学法  断种为弟子

观行忍第一  佛说泥洹最

舍罪作沙门  无娆害于彼

不娆亦不恼  如戒一切持

少食舍身贪  有行幽隐处

意谛以有黠  是能奉佛教

诸恶莫作  诸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佛为尊贵  断漏无淫

诸释中雄  一群从心  快哉福报

所愿皆成  敏于上寂  自致泥洹

或多自归  山川树神  庙立图像

祭祠求福  自归如是  非吉非上

彼不能来  度我众苦  如有自归

佛法圣众  道德四谛  必见正慧

生死极苦  从谛得度  度世八道

斯除众苦  自归三尊  最吉最上

唯独有是  度一切苦  士如中正

志道不悭  利哉斯人  自归佛者

明人难值  亦不比有  其所生处

族亲蒙庆  诸佛兴快  说经道快

众聚和快  和则常安

《法句经》译文及解读--22述佛品

【译文】

述佛品的大意是讲,大道与佛的神威大德,没有一样不是方便救度的,明明白白可为世人行为准则。

战胜自己(意欲)不受恶的折磨,所有一切世俗压力均能承受;钗智辽廓无边无际,启开了蒙昧使之进入大道(境界)。㈠

行决(世俗)爱欲罗网之後就无所牵挂,(对世俗)恩爱已绝便无所滞执;佛(教)之意蕴高深无极,没有践行(佛法)之人可以使他归依践行。 ㈡

勇敢果断地树立专一心志,出家之後日日夜夜损减世俗(之念);斩断世俗尘缘就不会有任何欲望,习学正念(必然)获得清净明朗。㈢

窥见了真谛(自然)净洁了污秽,便会出离五道轮回的生死海。佛的出现普照世间,是要除去芸芸众生的烦忧苦难。(四)

求得人生的大道颇为艰难,要想获得生命长寿亦很难得,世间要想遇佛也很困难,(真正)的佛法也难(随意)听见。(五)

(生命之)我既没有(船)师可以保护(渡过此岸),也没有(真正)伴侣陪同,(而是)独立无倚:恒守一道获得佛法真谛,自然而然通向圣人之道。 ㈥

撑船的舵手能使船儿顺利渡水;精进便是度脱尘世苦海的桥梁:人们因为种姓的羁绊牵连(不得脱身),(自我)救度之人便为人间强健的豪雄。(七)

铲除了恶(念)自我救度便是佛,停止了(心念)之处便是清净之志;除去了(对世俗欲望)的饥馑便是习学(佛)法,斩断了六根烦恼便是佛家弟子。(八)

观看人世所为「忍行」是第一等苦行,佛所阐扬的「涅槃」是人生最高境界:抛舍了罪恶愿作修行人,不要加害这种(悔过)之人。(九)

不恶骂也不恼怒,持之以恒奉守戒律,节制饮食舍弃对身体的贪恋,行走在幽静隐蔽之处,心念真谛有所领悟,如此这般便能奉持佛之教诲。㈩

各种恶事切莫去做,各种善事坚决履行;自我净化心中意念,这些均是佛的各种教义。(十一)

佛乃至尊至贵,(已经)斩断烦恼除去淫欲,是救度世人领袖中的最伟大者,统领众生归依佛教。(十二)

多么欢快呀福报来临之时,所愿之事终有所成:迅速理解最高寂静,自我精进达到涅槃(境界)。(十三)

有的人为求自我救度,树立山川各种神只,建立庙宇绘制图像,祭祀诸神以求多福。(十四)

如此这般救度自己,并非吉利上等方法,这些神灵并不能来,救度我等众生之苦。(十五)

如若有人自我救度,佛法之中上等之法众多:仅是「苦集灭道」四圣谛,必然使人获得正等智慧。(十六)

生死的极度痛苦,从真谛处获得救度:救度世间的八种法则,这样才能驱除各种苦(阳)。(十七)

自度凭依「佛法僧」三宝,最为吉利最为高明:唯独拥有「佛法僧」三宝,能够解脱世间一切苦厄。(十八)

上人如若中道直行,专志向道毫不畏缩,自心归依佛法,这样的人啊一定获得大益。(十九)

明智之人难以遇见,也不能是比比皆是:他所生活之处,家族亲人都能承受吉庆。 (二十)

许多佛出现令人快乐,述说恒常大道畅快,众人和睦相处欢快,平和相处就能相安无事。(二十一)

【原典】

述佛品第二十二二十有一章

述佛品者,道①佛神德,无不利度,明为世则。

己胜②不受恶,一切胜世间,睿智廓③无疆,开蒙令入道。㈡

决纲无罣碍,爱尽无所积;佛意深无极,未践迹令践⑤。(二)

勇健⑥立一心,出家日夜灭;根断无欲意,学正念清明。 ㈢

见谛诤⑦无秽,已渡五道渊;佛出照世间,为除众忧苦。(四)

得生人道⑧难,生寿亦难得,世间有佛难,佛法难得闻。(五)

我既无师保⑨,亦独无伴侣⑩,积一行得佛,自然通圣道。㈥

船师能渡水,精进为桥梁⑾,人以种姓系⑿,度者为健雄。(七)

坏恶⒀度为佛,止地为梵志⒁,除馑⒂为学法,断种为弟子⒃。(八)

观行忍第一,佛说泥洹最:舍罪作沙门,无娆害於彼。(九)

不娆亦不恼,如戒一切持,少食舍身贪,有行幽隐处,意谛以有黠⒄,是能奉佛教。(十)

诸恶莫作,诺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十一)

佛为尊贵,断漏无淫,诸释中雄,一群从心。(十二)

快哉福报,所愿皆成;敏於上寂,自致泥洹。(十三)

或多自归⒅,山川树神,庙立图像,祭祀求福。(十四)

自归如是,非吉非上;彼不能来,度我众苦。(十五)

如有自归,佛法圣众⒆,道德四谛,必见正慧!(十六)

生死极苦,从谛得度,度世八道,斯除众苦。 (十七)

自归三尊⒇,最吉最上!唯独有是,度一切苦。 (十八)

士如中正,志道不悭,利哉斯人,自归佛者。 (十九)

明人难值(21),亦不比有;其所生处,族亲蒙庆。 (二十)

诸佛兴快,说经道快,众聚和快,和则常安。 (二十一)

【注释】

①道:说、阐述。

②己胜:战胜自我的人。

③廓:开阔恢宏。

④决纲:冲决世俗各种束缚、规范。

⑤践:此句两个践字,前一践字作践履、实践讲;後一践字可作归依、归顺讲。

⑥勇健:勇敢果断。

⑦诤,《中华大藏经》,宋本《法句经》均作净。

⑧得生人道:求得人生的大道,最高法则。

⑨我既无师保:佛教把此岸世界看作是苦海,「我」要脱离这一苦海,必须自驾航船,并没有船师来保护你。师,指导师。

⑩伴侣:非寻常之伙伴也。人走进死亡时,是孤独无伴的。生命是自足而又孤独的。

⑾精进为桥梁:譬喻句,把自己努力向上的行为看作是救渡苦海的桥梁。

⑿种姓系:种姓,印度社会特有的等级制度,当时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等不同等级。系,即牵绊、附属。

⒀坏恶:铲除恶、消除恶。

⒁梵志:音译婆罗门、梵士。意译净裔、净行。即清净之志。

⒂除馑:蔬菜无收曰馑,此处引伸为人生没有获得佛所揭示的要义。除谨,即是避免对人生意义的无知。

⒃断种为弟子:人的烦恼皆由六根所生,斩断六根烦恼便为佛门弟子。种,此处当指六根。

⒄黠:聪明、聪慧。

⒅自归:即自我救度。

⒆圣众:比众教更高明,且方法更多。

⒇三尊:即三宝,佛、法、僧。

(21)难值:难以遇上。下文「比有」是对举用法,不是比比皆是。感叹世人的糊涂。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5)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三)-海仁老法师(5)

即尝与味,二俱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初二句明因缘即假,后二句明因缘即中。以味尘及舌之尝性,相妄性真,本如来藏,藏性随缘不变,故非因缘;不变随缘,故非自然。众生不知,二尘即藏性,故为味尘所缚;若悟...

农村阳宅风水 有钱人住的庭院风水都是这样选的

农村阳宅风水 有钱人住的庭院风水都是这样选的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社会,农村对于房子的风水都是极为讲究的,甚至很多人都会专门请一些风水术士来为自己的房子选定一个风水宝地,以求能够以房子的风水去滋养自己以及后世子孙。下面就来和大家一起说一说关于农...

佛经中的古德须赖,是如何看待物质享受的

佛经中的古德须赖,是如何看待物质享受的

佛陀住世时,舍卫城中住着一位赤贫如洗的佛弟子,名叫须赖。他虽然贫穷潦倒,却深信佛陀所开示的教理,因此丝毫不把贫苦放在心上,寡欲知足,修持梵行,并且时常到僧团当中聆听教义,恭敬地供养礼拜佛陀。此典出自...

素食斋-焦溜豆腐

素食斋-焦溜豆腐

焦溜豆腐做法材 料:豆腐300克,新兰花半个,胡萝卜半根,量,生抽1勺,醋半勺,盐、植物油、玉米淀粉少许步 骤:1、北豆腐切块,2、坐热一锅水,加半勺盐,豆腐块放入水中 ,等水煮开后再捞出沥水备用。...

星云大师:第二十二节 初转*轮教团成立

星云大师:第二十二节 初转*轮教团成立

第二十二节 初转*轮教团成立佛陀踏着慈悲的步伐,独自向迦尸城而来,途中,忽然逢到一个名叫优波迦的求道者,他见到佛陀威严的相好,不知不觉生起恭敬的心,用很尊敬的礼节站在路旁,待佛陀经过他身边的时候,跪...

星云法师:佛教的女性观

星云法师:佛教的女性观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从今天起我将和往年一样,在这个最大的会堂举办三天的佛学讲座。三天的讲座我要和各位谈的题目分别是:‘佛教的女性观’、‘佛教的福寿观’、‘佛教的政治观’。我为什么要选这三个题目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