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尽尘光生,照破山河万物。

人本具有一颗通亮的宝珠,只因妄念做作,名缰利锁,使得本自清净的明珠,蒙于六尘杂染之中。唯有梵行修证,始能磨去古镜苔痕,还我明珠神光。

茶陵郁禅师,宋朝卫州人(今湖南南卫阳),年少就披剃削发,师承不详,禅师常日以四处应供主法为修持,因为禅师所驻锡的禅院位居佛教禅刹往来的冲要,经常有十方的云水僧行脚至此。而禅师以化缘应供为梵行,看到云水僧来到自己的寺院,也能广结善缘,赡养寻师访道的行脚僧。

有一天,杨岐方会禅师刚巧来到茶陵郁的道场,茶陵郁看到立名于世界丛林,开创临济宗杨岐派的一代宗师方会禅师到此,人缘难逢,赶紧整衣摄心就教杨岐方会禅宗的要旨,杨岐于是举出一条现成公案说:“以前有些初参法味的衲子每次就教法灯禅师:“百尽竿头,若何更进一步?”时,法灯禅师老是回答:“恶”!今天你问我什么是祖师的要旨,就是这个“恶”字,往后你好好用心参究,必能透彻自家的消息!

茶陵郁果真守住这句“恶”,努力地要参出个中的密密意,行住坐卧,二六时中,未当转瞬离于念头。如斯过了三年,有一天有时应檀那施主的礼请,前往祈福普照。茶陵郁骑着一头瘦削矮小、跛行蹒跚的驴子,心念却全神注在参“恶”字,小驴子一路迤逦地走上一座摇摇欲坠的危桥。年久失修的木桥,桥面上现有一个一个的窟窿,把桥下清澈的流水切出不规则的图形。小驴子走呀走地,人缘凑巧,一脚踩在桥上的破洞里,驴背上一路颠礩的禅师,冷不防从驴子身上摔了下来,跌了个满天星斗,紧扣于心中的那句,不知不觉脱口而出:“恶”!茶陵禅师如水清鱼现,豁然开悟,于是吟了一首诗偈:

我有明珠一颗,

久被尘劳关锁;

今朝尽尘光生,

照破山河万物(朵)。

开悟的茶陵郁,于是拜见杨岐方会,呈上自己的偈子,请杨岐印证,自己是否已经明心见性。杨岐欣喜的为茶陵郁印可,茶陵郁从此不再游方,专心接机度众,座下有后来承嗣杨岐宗风的剃度学生白云守端。

白云守端弱冠之龄跟随茶陵郁削发,后来到杨岐门下参学,有一天杨岐溘然问他:“你的受业师父是谁?”“茶陵郁和尚”。“我据说他有天过桥,摔了一跤,是以人缘而开悟,你可记得他说了一首偈子?”白云守端于是朗朗诵出茶陵郁禅师澈悟自性的诗偈,杨岐听了,不只没有叹的言语,溘然间站了起来,趋向白云身前,诡异地笑了起来:“嘻!嘻!”然后不发一语进了禅房。

一头雾水的白云,惊愕地不知所措,困惑如潮涌,自己究竟说错了什么,和尚那奇怪的笑声含藏什么意思?白云彻夜不能入眠,好不轻易挨到了天亮,迫在眉睫去就教杨岐。

杨岐于是正色说道:“你看到昨日庙口那耍猴子把戏的小丑吗?”“看到啦!”“你完全不能和他比拟”,“师长教师此话什么意思?”白云惊愕不已,“那小丑做出各类的动作声音,千方百计要博得别人的笑声,而你却禁不起别人轻轻一笑!”白云立时如虚空破裂摧毁,拔云见月一般,无始以来,那根深蒂固的我执、我见刹那荡除尽净,于是说了一首偈子,来赞叹自己的剃度恩师茶陵郁:

平步青云曾进步,

溪桥一踏没山河。

从兹不出茶川上,

吟啸无非啰哩啰。

《法华经》上譬喻我们众生人人本具一颗通亮的宝珠,然则因为妄念做作,日夜追逐于名缰利锁,让本自清净无瑕的明珠蒙上了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尘,从此生活在漫漫长夜的无明之中,若能透过梵行修持、参禅体证,磨去古镜苔痕,还我神珠明光,不只自己能见诸法宝相,草木山河也是以而遭遇光明,那无疑恰是一种“抛却身心现法王,前程何必问行藏;若能识得娘生面,草木丛林尽放光” !佛光普照的世界!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男女结婚前看生辰发现相冲 有什么样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

男女结婚前看生辰发现相冲 有什么样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

我们知道合婚是为了保障婚姻生活可以幸福安稳,在以后的日子里婚姻不会出现变动,两人能够一起到老。那么,如果八字日支相冲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对婚姻有影响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一个人的八字里隐藏着什么秘密...

选择结婚吉日注意什么 这几点千万别犯

选择结婚吉日注意什么 这几点千万别犯

结婚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结婚也不是什么玩乐,而是要慎重对待的事情,那么在结婚前很多人都会选择结婚吉日,这个选择结婚吉日注意什么事项呢?有哪些事项是不能做的呢?如果想知道的话,不妨一起看一看接下...

佛教故事:处世哲理:承担的力量

佛教故事:处世哲理:承担的力量

一天,孩子和父亲在朋友家做客,主人等客人就座后为他们沏好茶,把暖水瓶放在桌上,好像又想起了什么,就离开客厅到里屋去了。当。当父子二人正欣赏着窗外美丽的景色时,突然听到一声炸响,两人回头一看,原来是暖...

云何不残杀而仁爱

云何不残杀而仁爱

云何五戒?今当先列其名:一、不残杀而仁爱;二、不偷盗而义利;三、不邪淫而礼节;四、不欺妄而诚信;五、不服乱性情品而调善身心。云何不残杀而仁爱?“残”谓伤有情类──有情类者即动物──身体;“杀”谓断有...

佛教故事:十大弟子传:奉派去息诤

佛教故事:十大弟子传:奉派去息诤

奉派去息诤在僧团里,依法修行证果的人很多,但犯戒的人也不少。像比丘中的迦留陀夷、提婆等,比丘尼中的修摩、婆颇、偷兰难陀等,都是常常犯戒的,他们的恶行、恶名声,常常让佛陀烦心,佛陀总是劝大家以优波离持...

选择一个专注的对象

选择一个专注的对象

选择一个专注的对象一行禅师正念与平和是行禅的目的,因为其需要觉知,所以我们使用了了分明的呼吸、行走、数数及含笑。这四种要素带给我们精神上的力量,他们就居住在我们身内,并显示着那觉察与全知的心之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