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上努力 果上随缘

今天是小丫头新学期开学的第二天,因为平常给她灌输了不少早起不迟到的思想,今天早上,小丫头早早就主动起床,而且还一边催我快起床。说是要快一点,不然就不能第一个到学校。在一切准备好,准备出门的时候,我发现她因为衣服的拉链没拉上,表现出极度急燥的情绪。一旁的我看在眼里,心里感到好像哪里有点不对劲。

过去有一段时间,孩子总是拖拖拉拉, 我们夫妻俩就不断给她灌输思想,让她早起,早到学校。现在早起了,可是她的表现好像还不是我们所希望的那样,究竟哪里出了问题呢?。

我开始反思,观察到,小孩虽然追求早起和早到,可是全过程都很着急,只要有一点阻碍就会急躁。仔细想一想“着急”和“积极”可不是一回事啊!

“着急”的原因是过于注重结果。念头一旦栓在了果上,就会缺少观察,缺少变化,只想一条直线能够直达目标。可是,过程并非一定是直线,也不一定能直达。所以,“着急”的人在过程中稍有一点点障碍就会急躁烦恼,并且“着急”的人不善于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去运用智慧,用一个好的心态去达成目标。

“积极”是知道果更重视因。知道有个果,但这个果并不是能够完全掌控,这个果是由因,缘和过程来达成的,因此“积极”的人就会把重点都放在因和过程中,而不是果上,知“果”而不被“果”所累,把念头从对“果”的执著中解脱出来,在观察事务变化的过程中积极的去应对去解决就可以了。

于是我把丫头轻轻的拉到身边,一边帮她拉拉链,一边跟她说,你知道着急和积极的区别吗?然后我又同时表演了她着急焦躁的样子,和她积极上进的样子,她开心的笑了,知道这样的着急不好看,问她明白了吗,她笑着说明白了。她说积极就是很自信的样子。

生活中孩子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在孩子身上反射的就是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态度。许多事情在她身上行不通的时候,往往可能就是自己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搞清楚,或者观察的不够仔细,或者是自己并没有很好地身体力行。

学佛之初就认为自己已经明白透彻的因果道理,孩子的这件事情让我感到,原来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去恶积善的浅层面上, “因上努力果上隨缘”这句话更多的只有头脑上理解,嘴上说说,实际生活中并没有很好地去践行。

回想起来,多少次下班回家,工作中的纷争情绪,对工作中问题的担忧和焦虑往往也都一并带回了家,这样不但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把负面的情绪带给家人;多少回自己做了一点事情,或是帮助了别人之后,因为没有听到想听的话,没有看到想看到的别人的态度,没有得到自己所期待的结果,于是就会心生不快;多少次在接引别人学佛的过程中因为对方暂时听不进自己的观点而着急,继而说话就会极端激动…

以上种种,都是因为自己内心对结果太过在乎而造成的。菩萨重因众生畏果,菩萨勤于耕耘,随缘收获。我们往往没有参透,没能体行,不知不觉地在“因”与“果”里颠倒乾坤,往往在耕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担忧收获,所以心躁心累!

正确的态度是,要放下对事务结果的期盼,专注于当下,排除脑中一切杂念,心无旁骛全力以赴,不悔过去不惧未来,把此时此地此事做好是关键。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达真堪布:我想皈依,但做饭时会杀生,怎么办?

达真堪布:我想皈依,但做饭时会杀生,怎么办?

达真堪布:我想皈依,但做饭时会杀生,怎么办? 问:我想皈依,但家人不信佛,我给家人做饭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杀生,所以不敢皈依。请问上师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办?答:可以皈依,先慢慢来,没有一下子就到位的,...

佛教故事:孝的故事:宋代宗赜禅师念佛度慈母

佛教故事:孝的故事:宋代宗赜禅师念佛度慈母

宗赜禅师宋代长芦宗赜禅师,湖北襄阳人,自幼丧父,他的母亲陈氏,把他带往舅父家中抚养。少年时代,读诵儒书,博通世典。二十九岁,忽然觉悟人生的无常,立志修学佛法,礼长芦秀禅师出家,参通玄理,深明宗要。想...

办公室鱼缸风水大有学问 看你都选对了吗

办公室鱼缸风水大有学问 看你都选对了吗

风水其实是围绕在我们身边的一种气场,冥冥之中影响着我们的运势,很多人都知道有家居风水一说,但对于工作的人来说,办公室也有它自己的风水气场。水生财,不少企业就会在办公室里放鱼缸养鱼,今天就来看看办公室...

佛经中有关“闻我名者”和“闻”的介绍

佛经中有关“闻我名者”和“闻”的介绍

顿强居士,2008 所谓“闻我名者”,并不是简单的听到佛的名字,立即就能得到上述的利益,“闻我名者”是有一定的标准的,详见《占察善恶业报经》。 若人虽学如是信解,而善根业薄,未能进趣,诸恶烦恼不得渐...

请温柔地对你的家人讲话(图文)

请温柔地对你的家人讲话(图文)

一个女同事讲话极温柔,我们也因为她的温柔性格受益不少。每逢碰到急事,人人都像热锅上的蚂蚁,措辞又急又冲,面红耳赤之际,冲突与纷争就在所难免。唯有她,始终那般温婉,莺声燕语,娓娓道来。问题解决之后,我...

佛法僧三宝:第十四课、僧的意义

佛法僧三宝:第十四课、僧的意义

第十四课僧的意义「僧依戒住,僧住则法住」。「僧」是梵语「僧伽」的简称,意译为「和合众」, 即指信奉佛陀教义,修行佛陀教法的出家人;亦指奉行「六和敬」,「和合共住」的僧团。在佛教尚未兴起以前,「僧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