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治贪嗔?

如何对治贪嗔?

1、有理我也不嗔

  我记得多年前,有一次我们开车去上海,在高速上被后面的车追尾了,我们看了车不碍事,就自己开走了。后来有人知道这件事,说当时应该跟他理论理论,我心里想在高速公路上,那不是讲理的地方。

  讲这个事情,实际上也引申到在轮回的路上,即便你很有理,但是你要发脾气吗?你要跟对方针锋相对吗?有时候不值得的,有理我也不嗔,因为嗔心能烧功德林啊。

  嗔,最难修。贪嗔痴里面,毁灭性最大的就是嗔。所以我师父他老人家就跟我讲,他说贪还可以度众生,但嗔心度不了众生。我师父还一步解释,他说菩萨广积资财为布施之因,贪不一定是坏事,嗔就不行的,一点点嗔也不好的。

  我们既不要幼稚的无理嗔;也不要觉得成熟了,就有理嗔;更不要觉得我考虑得很专业,然后就理论嗔、议论嗔。议论嗔都是觉得自己的对,实际上没有绝对的对。

2、佛教的对治法

  《天台宗纲要》就讲到了嗔有三种:无理嗔、有理嗔和议论嗔。贪有三种:自贪、他贪、遍计贪。

  我们现在知道这些概念了,就有镜子可以照了,就可以去识别了,但是能识别并不代表会对治。佛给我们总结之后,我们就可以对号入座了,佛力就已经入驻我们的生命了。对号入座就是借佛的观照力来观照自己,然后再用佛教我们的方法去对治。

  就像我们已经被贪、嗔的毒箭射中了一样,想要自救,就要拔箭、涂药,要刮骨疗伤,这就是对治。对治能否起作用,就要看你观修的质量。

3、多贪众生修不净观

  比如说贪心的众生修不净观,当你认真地观不净的时候,自然就能对治这个贪欲,贪自己、贪别人、遍计贪三种都会对治的。

  一个人在将死的时候,还贪什么呢?他真的就知道什么也没有用,钱买不来命,权也换不来命。所以我师父就给我们开示到这一点,我们往往很重视医院、名医,师父就很平淡的,他说如果花钱就能把病治好,那天下有钱人就不会死了。所以对死亡的这种观会让我们放下很多东西。

  我也提醒大家,这些很重要的。如果我们没有办法去对治这些,你往后还谈什么?所以我们现在要建立一个修行的概念。从大乘佛教来说,小乘戒律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受的,这都属于基本功。实际上很多出家人都会在房间里贴骷髅相的,这是出家人或者佛弟子修行的基本功。

4、活出禅悦人生

  一个人的生命如何升华精神世界,净化心灵世界, 是有办法的,否则我们粗重的烦恼,既染污自己,也染污他人,也染污这个世界。

  佛教的对治法,就能把我们的生命变成降伏烦恼的力量,变成纯净的慈悲喜舍,这是佛教的智慧,它可以从根本上去解除我们人的这种本能状态。因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当人的这种本然的贪嗔痴状态得以消减,人格得到净化,这个社会自然就进步了。

  现在社会上各行各业中的成功人士中,能走出比较完美人生的,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他有宗教信仰,而且福报大的人不止这一生有信仰,甚至他的家庭也是有信仰的传统的,所以这个子孙才会呈现出非同一般的福报。

  虽然有信仰的人不一定人人都能成为社会精英,但是能成为社会精英的人必然是有信仰的人。哪怕成不了社会精英,他们也能打理好自己,能降伏自我,能在平凡的人生中,活出不平凡的、觉悟的、禅悦的人生。

  所以我们每天学习,每天闻思修,无论我们资质怎么样,一天一天总是会有进步的。上等根器的人,今天比昨天进步了;中根根器的人,这个月比上个月有进步了;再差的根器,今年比去年进步了。总的来说都是有进步的。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汉传佛教寺院住持任职办法

汉传佛教寺院住持任职办法

(2019年7月24日中国佛教协会第九届常务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修订) 第一条 为了规范汉传佛教教务管理,根据《宗教事务条例》《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任职备案办法》的相关要求和《中国佛教协会章程》...

交朋友时应注意什么事情和原则

交朋友时应注意什么事情和原则

问:有人因为被朋友伤害而不肯相信朋友,我们在交朋友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应该注意的事情和需要掌握的原则? 圣严法师答:交朋友除了掌握友直、友谅、友多闻的原则之外,另外还有四点需要注意: 第一,要保护自己。...

拜佛很重要,但身体有病不能拜,该怎么办

拜佛很重要,但身体有病不能拜,该怎么办

问:师父您好!阿弥陀佛!从昨天到今天,师父一直说拜佛很重要,身口意一定要忆佛、念佛、拜佛。那如果因为年纪大一点,膝盖有退化性的关节炎,医生也建议说不适合一直这样跪着、起来,这样的话,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把「牛」释放,幸福才有可能出现

把「牛」释放,幸福才有可能出现

问:佛教常说放下?什么是放下?怎么才放下? 一行禅师答:可能你们很多人没听过放牛的故事。有一天,佛陀和弟子在森林里修习,他们在用午饭,一位农夫匆匆走过,见到佛陀便问:请问你们有没有见到我的牛?佛陀问:...

当嗔心生起时不要随着它跑

当嗔心生起时不要随着它跑

【原文】   嗔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嗔恚。   《佛说遗教经》   【注释】   当嗔心生起时,则应学会观照自己的心,而非顺着这一心理惯性继续。很多时候,事情刚发生...

念佛时间被占用了,利生事业是否要往生后再来做

念佛时间被占用了,利生事业是否要往生后再来做

问:每天念佛的时间被发心做事占用了,而且有空念佛时,也都是要做的事在脑子里面转,感觉这样心里很不安。那么发心利益众生的事业等往生回来再做,是不是才有能力做好?现在先安心念佛呢? 大安法师答:这大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