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波罗蜜是什么意思?南传十波罗蜜解释

能弘法师:十波罗蜜是什么意思?南传十波罗蜜解释

  十种波罗蜜在南传佛教里也是重视的,它是讲成佛生生世世所要修行的十种波罗蜜。我们要走向成佛之道,也要修这十种波罗蜜。

  南传佛教说的十种波罗蜜都是什么?第一,布施;第二,持戒;第三,出离;第四,智慧;第五,精进;第六,忍耐;第七,真实;第八,决意;第九,慈;第十,舍。

  波罗蜜就是到彼岸的意思,从凡夫到达佛的彼岸,要实现这十种德目。

第一,布施

  布施,包括财施、法施。财施就是广结善缘,法施就是结法缘。

  财施,就是把自己所有的财和物给需要的人,也可以布施自己的劳动能力、技术、文化知识等。假如是别人需要,一些物质的财产,或者无形的精神方面的文化、技术等的财产,都是可以拿来布施的。

  布施目的就是为了克服自己的悭贪吝啬,因为人有悭贪吝啬就在此岸生死烦恼,不能解脱。所以透过财施来放下自己的悭贪吝啬,就能相应解脱一些烦恼。

  财施要修好,就要做到有求必应,尽心尽力地给予。当然,这要有一个过程,所以说要修。修就是不断地去改进自己的身、口、意不符合于道的方面,也是让自己不断地接近于道。

  法施,就是用佛法来布施。比如现在师父在这里讲法给大家听,这就属于法施。法有各方面的法,有人天善法、解脱道法或者菩萨道法。需要以什么样的法来帮助人,或者别人需要什么样的法来受益,就可以讲什么样的法。

  人天福报一般讲的就是五戒十善;解脱道一般讲的是四圣谛、十二因缘、三法印;菩萨道就是讲缘起空性、六度、四摄、万行,或者大乘的三大系的思想,也就是性空唯名、法相唯识、真如唯心。

  在解脱道和菩萨道,修行的法门也有不同,修定、修慧有不同,也是根据根机来讲相应的法,应机说法,这都属于法施。法施也是要做到有求必应,随分随力地做或者尽心尽力地做,当然这也是一个修的过程。我们要能做到布施圆满,就要不断地增上自己的一切能力。

第二,持戒

  持戒就是要做到身、口都不造恶业,乃至防止恶业的生起。要做到持戒清净,具足戒不毁犯,戒律没有哪怕一点点的污染。当然这个也是要修的,要不断地去坚持、对照、守护,如果有犯,就要及时忏悔、改过。要做到戒律清净,被圣者所赞叹乃至成就三昧定力的基础,这个也是不容易的,也是得坚持的。

第三,出离

  出离就是出离束缚,出离烦恼,出离生死。当然,从究竟上要出离生死轮回也是不容易的,也是要逐步来做到。

  像一般解脱道都讲究出家,出家不光是身出家,还要心出家,身体从世俗中走出来,心也从烦恼中走出来。首先要做到身出离,才有可能保证心出离。出离的好处就是能远离很多的没有必要的人情往来,能够清净自在地修行,终究是为了出离烦恼、出离生死、出离轮回。

第四,智慧

  智慧有程度的不同,智慧从闻、思、修乃到证,它是深浅不同的。听闻来的智慧是最浅的;要进一步去思维,改掉原来错误的思想观念,树立起正见;有了正见,坚固了正见以后要产生观照,就是修;修到极点就有可能证。所以,闻、思、修、证是智慧的逐步深入。

  这里的智慧指的是正见,解脱道的正见和菩萨道的正见是不同的。前面我们已经说过,解脱道有四圣谛、十二因缘、三法印这些正见。菩萨道就是大乘三大系,即性空唯名、法相唯识和真如唯心三大系的智慧。那么,解脱道和菩萨道的智慧都是要透过闻、思、修、证的。只有证才是究竟的智慧、真实的智慧,闻、思、修只是过程。

第五,精进

  精进就是没有间断地、专精地用功,勇往直前而不退转。

  精进主要是对戒定慧的精进已生之恶令断灭,未生之恶令不生,已生之善令增长,未生之善令发生。透过对戒定慧的精进,才能够速证解脱觉悟乃至成佛。

第六,忍耐

  忍耐是安忍不动,不论是对于外部环境还是对于人的语言、非礼等,都能够安忍不动,而且对于法也能安忍不动,这样才有可能不被境转,不被世间的八风所动。能安住于法,才能够最终究证道。

第七,真实

  真实就是不妄语,是非曲直绝对不胡说,真实的、坦诚的为人,保持心没有谄曲,没有覆盖。心真实,修道才好真正的进步,假如不真实、虚假,那修行也没有什么意义。

第八,决意

  决意就是绝对信守诺言,绝对不食言,一诺千金,说了就算,做出决定就要去落实、去履行。这个也很重要,修定、修慧就是要有决意的心,决定不变,落实到底。没有这个决心,修行也不好成就。

第九,慈

  慈就是自己欢喜快乐,也给别人欢喜快乐。假如自己欢喜快乐不起来,那也不太可能带给别人欢喜快乐,所以慈心也是要从自己开始的。

第十,舍

  舍就是一个平等心,放下冤亲的对立,放下两边的对立,拥有一个平等心,平心静气不执着。

  这十种波罗蜜,布施,就能免遭吝啬、贪爱的困扰;持戒,就避免犯戒造罪,避免堕落;出离,就免了污染、束缚;智慧,就远离了愚痴、无明;精进,就远离懈怠、放逸;忍耐,安忍不动就不会说坐不住、受不了,而能继续用功,一切法得成于忍;真实,就是没有欺诳,没有欺骗,没有虚伪;决意,就避免了犹豫不断,很多时候就是犹豫不断,错过修道的机会。在世间也一样,老是拿不定主意,就是在浪费时间、消耗生命;慈,就远离了嗔恨;舍,就远离了执着、挂碍。所以这十波罗蜜都有它的好处。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空中大道场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与他人交谈时应注意什么

与他人交谈时应注意什么

问:与他人交谈时,应该注意什么? 达真堪布答:我们跟别人交谈的时候,内心要有正知正念,真心实意。这样说话,语言就有力量。而且要说好听的话,说有意义的话。你要有发心,而且发心必须要清净,这样才有力量,才...

无信不深入,无戒不解脱

无信不深入,无戒不解脱

  你是否认为如果没有信心,事业就不能成功?你是否觉得学佛必须持戒?有信心是事业是否成功的必要条件,学佛亦然,没有信心无法深入,不持戒就不能解脱生死。   【原文】:入佛法海,信为根本。渡生...

念佛人断气后遭遇违缘能往生吗

念佛人断气后遭遇违缘能往生吗

问:末法众生若命终、未命终,家中眷属即为其穿衣,杀生,哭泣,造种种违缘,不复有安慰、助念等临终关怀,使临终人、已亡人生大烦恼,无复正念。幸此等人平时有信愿持名,心向极乐世界。或云临终念佛决定往生之去向...

修行人如何打坐?

修行人如何打坐?

  打坐时先要身心清净,然后上坐。初步练习不一定就要双盘,(可先学坐单盘,习惯了,再渐进双盘)。要坐下去舒适自然。   眼帘下垂(约留三分),舌尖翘起,以眼观鼻,以鼻观心,要观眼、耳、鼻、舌...

佛教是如何看待同性恋的

佛教是如何看待同性恋的

问:佛教是如何看待同性恋的?同性恋可以往生净土吗?该如何生活、工作、修行? 大安法师答:对于同性恋的问题,虽然有些国家将它合法化,有些人将同性恋作为一种时尚,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五浊恶世众生的迷惑颠倒是...

 龙华树与佛教有什么关系?

龙华树与佛教有什么关系?

龙华树与佛教有什么关系?   龙华树,又作那伽树、龙华菩提树,简称龙华。龙华树原产于孟加拉、印度和安达曼群岛等地,其树形成庞大,就像铁刀木一样,树干笔直,直耸入云,其叶子光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