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世界上最大的“连锁企业”

佛教——世界上最大的“连锁企业 ”

  今天很高兴受邀参加连锁企业的座谈会。我经常和周围的朋友开玩笑说:“我是世界最大的连锁企业的成员之一。只是我所在的企业不以盈利为目的。我以我的‘企业 ’为荣。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譬喻呢?  我所在的“连锁企业 ”就是佛教。佛教产生于距今两千五百五十五年以前,今天它已经成为了一种世界性的宗教,佛教思想也因使得各个国家、各个时代的人们获益良多而成为了许多人毕生服膺的信仰。那么,它究竟凭借什么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并延续至今呢?  我所在的“企业 ”,它所保有的核心理念、群体价值、生活仪轨等自古而然,到了今天依然基本保持着创立时的原貌。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位出家师父的衣着、打扮几乎都是相似的——一律的光头和僧衣,每一座佛教的寺院尽管各具特色但也是共性明显——我们所供奉的都是释迦牟尼佛;大家也可以明确地感到,每一位出家师父所受的教育,我们的谈吐、知识结构、生活习惯、人生信仰也大有相近之处。总之,不需多言,你便可以轻易地从人群中找到我们,可以在寺庙中与我们交谈,可以从我们身上体会到我们所在“企业 ”的文化与律仪。实际上,我们身上所传承和体现着的,就是佛教历久弥新的核心价值、核心文化。  当然,我把佛教比喻为“连锁企业 ”,可能会令很多人感到不适应或不接受。因为人们总是习惯地认为竞逐利益才是商业的本性,白居易《琵琶行》说:“商人重利轻别离 ”,“重利 ”就是讲求实利,“轻别离 ”也就是漠视感情。这是对于商人的习见,却也是陈见。  而人们又认为,宗教自性清净,何谈利益二字呢?然而,只需稍稍转念,便能认知到两者的共同之处。我们认为,企业的目的不应是为了满足一己私利而存在的,它作为社会中的一个小齿轮,作为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必须以利益客户,利益大众作为自己的根本旨归;而佛教所言,也是利益四众,是要以人们的心灵为服务的对象,帮助大家确立正信,摆脱苦难纠结。因此,从奉献利他这一点来讲,就是企业和佛教共通的地方。当我们能够客观地认识金钱,认识人性,便不会产生对于商业的种种傲慢与偏见。《思危》这本书上讲:“金钱和爱情一样,只有当你放弃了彻底占有的方法时才是最好的获得。 ”的确,现在每一个人都亟待以一种健康、积极的观念来看待金钱,看待事业,看待经济。  中国自古有重农抑商的传统,往往以商业为末端。但佛教讲求众生平等,因此我常常说,我们就是“连锁企业 ”的一份子。同时,我们也可以说,我就是农民中的一份子、工人中的一份子。  佛教不做行业上的分别,只要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而工作的人,都是我们的朋友,他们都清净自在,都是一尊佛,都值得我们尊敬。

~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如何帮助不务正业的人早日回头

如何帮助不务正业的人早日回头

问:如何帮助一个有赌博,不务正业的人早日回头? 大安法师答:不务正业的人很多,都是无明烦恼习气很重。帮助他第一要看,你跟他的因缘,他能不能接受你的帮助。这里面并没有一定的规则,总之你要有颗慈悲心,忍...

偈语怎么读?是什么意思?

偈语怎么读?是什么意思?

偈语怎么读?   偈语读作: jì yǔ 偈语是什么意思?   偈语是佛经中的唱词。偈陀之省。如:偈颂(偈文,偈句,偈言,偈语,偈诵。均为梵语偈佗。即佛经中的唱颂词)。附缀于佛...

临终神识昏迷,给此人念佛能不堕落三恶道吗

临终神识昏迷,给此人念佛能不堕落三恶道吗

问:《地藏经》中云,临终人能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不论有罪无罪,都不会堕落三恶道,如果有人临终不能认人,神识也昏迷了,听不到声音,给此人念佛,此人还能不堕落三恶道吗?请法师慈悲开示。 大安法师答:要相信...

为什么有时会突然闪现非常恶的念头

为什么有时会突然闪现非常恶的念头

问:有时非常恶的念头会突然闪现,这是为什么? 大安法师答:俗话说,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为什么是自己呢?你看到自己今生这个样子好像很单纯,像个人模人样的样子,但是无量劫以来,我们在各个道里面都待过,每一...

自杀是否真能逃离绝境

自杀是否真能逃离绝境

问:有些人在陷入绝望时,就选择自杀来逃避,这样做真的能逃离绝境吗? 索达吉堪布答:很多人在追求虚幻的五欲生活中,往往对某种事物特别特别地执著,如异性、财产、地位等等,一旦得不到满足,就忧伤绝望,为巨大...

生死业力凡夫如何才能发大愿

生死业力凡夫如何才能发大愿

问:阿弥陀佛在因地里广发四十八大愿时,已是大菩萨身份,而我等乃是生死业力凡夫,身心所感诸事不顺,苦恼不已。此时我等应如何才能广发大愿,坚固大愿,落实大愿,是否广发大愿,我等业力方可转过来? 大安法师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