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世界上最大的“连锁企业”

佛教——世界上最大的“连锁企业 ”

  今天很高兴受邀参加连锁企业的座谈会。我经常和周围的朋友开玩笑说:“我是世界最大的连锁企业的成员之一。只是我所在的企业不以盈利为目的。我以我的‘企业 ’为荣。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譬喻呢?  我所在的“连锁企业 ”就是佛教。佛教产生于距今两千五百五十五年以前,今天它已经成为了一种世界性的宗教,佛教思想也因使得各个国家、各个时代的人们获益良多而成为了许多人毕生服膺的信仰。那么,它究竟凭借什么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并延续至今呢?  我所在的“企业 ”,它所保有的核心理念、群体价值、生活仪轨等自古而然,到了今天依然基本保持着创立时的原貌。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位出家师父的衣着、打扮几乎都是相似的——一律的光头和僧衣,每一座佛教的寺院尽管各具特色但也是共性明显——我们所供奉的都是释迦牟尼佛;大家也可以明确地感到,每一位出家师父所受的教育,我们的谈吐、知识结构、生活习惯、人生信仰也大有相近之处。总之,不需多言,你便可以轻易地从人群中找到我们,可以在寺庙中与我们交谈,可以从我们身上体会到我们所在“企业 ”的文化与律仪。实际上,我们身上所传承和体现着的,就是佛教历久弥新的核心价值、核心文化。  当然,我把佛教比喻为“连锁企业 ”,可能会令很多人感到不适应或不接受。因为人们总是习惯地认为竞逐利益才是商业的本性,白居易《琵琶行》说:“商人重利轻别离 ”,“重利 ”就是讲求实利,“轻别离 ”也就是漠视感情。这是对于商人的习见,却也是陈见。  而人们又认为,宗教自性清净,何谈利益二字呢?然而,只需稍稍转念,便能认知到两者的共同之处。我们认为,企业的目的不应是为了满足一己私利而存在的,它作为社会中的一个小齿轮,作为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必须以利益客户,利益大众作为自己的根本旨归;而佛教所言,也是利益四众,是要以人们的心灵为服务的对象,帮助大家确立正信,摆脱苦难纠结。因此,从奉献利他这一点来讲,就是企业和佛教共通的地方。当我们能够客观地认识金钱,认识人性,便不会产生对于商业的种种傲慢与偏见。《思危》这本书上讲:“金钱和爱情一样,只有当你放弃了彻底占有的方法时才是最好的获得。 ”的确,现在每一个人都亟待以一种健康、积极的观念来看待金钱,看待事业,看待经济。  中国自古有重农抑商的传统,往往以商业为末端。但佛教讲求众生平等,因此我常常说,我们就是“连锁企业 ”的一份子。同时,我们也可以说,我就是农民中的一份子、工人中的一份子。  佛教不做行业上的分别,只要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而工作的人,都是我们的朋友,他们都清净自在,都是一尊佛,都值得我们尊敬。

~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何为真正纯净的布施?

何为真正纯净的布施?

  布施时布施者应持何种心态?怎样是布施的最高境界?有爱心,有慈悲心,真诚帮助一切有情,尊重对方,学佛要先从做人开始,人都没有做好,想一步登天那是不可能的! 【原文】   大仙问言:何者净施...

美丽的鹿野苑

美丽的鹿野苑

都说鹿野苑很美憧憬着亲自体验一下日子过得好快转眼之间就到秋天了虽然为了生活每天忙的不可开交还是决定抽空去玩玩给心情放个假来了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路上景色如画秋天的颜色——五颜六色的大山潺潺流水的小溪小溪...

为什么善趣和恶趣都应该出离

为什么善趣和恶趣都应该出离

问:为什么说善趣和恶趣都应该出离? 索达吉堪布答:三恶趣是充满痛苦的无暇之处,而人天善趣有许多欲乐,因而有人以此对善趣生起爱执,不欲出离,这也是不明善趣真实面的非理爱执。生活在大地以上的人天有情,无一...

元音老人问答录

元音老人问答录

1问:什么是外道? 答:心外有法就是外道。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心游道外,故名外道。究竟来说,罗汉也是外道,因为他有法可得,法执未除。 2问:何为感应道交? 答:此感彼应也。念佛持咒为感,佛菩萨加被行者...

婚葬酒席会杀害许多生命该怎么办

婚葬酒席会杀害许多生命该怎么办

问:按照农村习俗,婚葬要置办酒席,会杀害许多生命。那学佛人该怎么办? 大安法师答:是有这个习俗,不仅是农村,城里更厉害,还要到五星级宾馆去吃那些海陆空。但学佛知道因果,知道杀生不好,那怎么办呢? 如果...

修净土要不要兼持楞严咒与往生咒

修净土要不要兼持楞严咒与往生咒

问:修净土的人要不要兼持《楞严咒》与《往生咒》? 答:《楞严咒》在丛林早课中都要诵念,此咒伏烦恼、消业障、开智慧的功德甚大。如有因缘,念佛之余,兼持亦无妨,于《往生咒》亦复如是。 然往生正因,乃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