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中三德六味是何意?

佛教说:凡是办造饮食的地方皆叫做“大寮 ”。在《维摩诘经·香积佛品》里提到,香积佛国饮食的香气为十方三界第一,他们会用香饭供养诸佛菩萨,因此佛门的大寮又被称为“香积寮 ”。准备饮食供养三宝的地方,都称之为香积厨;如果厨师对三德六味不能了解,又不能清净自己的身、口、意三业,那么厨房则不能称之为香积厨。

什么是三德?即清净、柔软、如法。什么是六味?即淡、咸、辛、酸、甘、苦。

佛门讲:法轮未转,食轮为先;清净、柔软、如法,是修行人调柔的功课,在挥动锅铲之中,若能系心于此,则即使身在热如铁锅、急如星火的厨房里,也能做好修行的功课;旧时佛门丛林有句话说:金衣钵,银客堂,珍珠玛瑙下厨房,说明厨房工作的重要性。

吃了三德六味具足的斋食,能令人五脏调和、身心安适、神清气爽,不论是禅坐观想,还是经行持诵等,都能日见其功;相反,不良的饮食,有可能间接造成修行上的障碍;如,供奉佛和僧的饮食不够净洁,对葱蒜等五辛及污秽的东西不加挑选,就失去了清净的品德;如果食物不精细甜淡,稍有粗涩,就失去了柔软的品德;如果不按时筹划办理,造办不适宜,稍有疏忽,放纵情欲,并且没有供奉就先尝,就失去了如法的品德。

另外,如果六味不调和的话,三德也不能成就;淡味是其它味道的根本;咸味性润,能滋养肌肤,因此调味当以盐为首选;辛味性热,能够温暖腑脏的寒气,因此辛味是辣;酸味性凉,能解诸味之毒性,因此酸味是醋;甘味性和,能温和脾胃,因此甜味是甘;苦味性冷,能解腑脏的热气,所以味啬的是苦。

如能对三德六味仔细用心,知道其中的道理,并且具足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及无寿者相的心,调动六根,四肢勤劳,善巧预备饭菜,供奉佛和僧众,那么功德无与伦比。

为什么这样说呢?三德六味调和的饮食,如果佛陀闻到,僧人尝到,则如嗅檀香,如饮甘露,五脏调和,肌肤舒畅,身心轻安;外则资益色身,内则资益心力;色身得到滋养则调和健康;心力得到滋养则精神顺适;身体健康有助修行,心神顺适的时候禅观则容易成就;凡是饮食不如法的人,身体多病、心神不宁,身心不安,谈修行乃至开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以此看来,修行人的性命实在是掌握在厨师手里,所以,如果厨师对三德六味不辨不精,则与杀生害命没有什么两样;如果对三德明了于心,六味善于烹饪,又能以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及寿者相的发心,身体力行如法烹饪,并供奉佛及僧众,这样的人可称为是大慈大悲的菩萨了,因此,三千诸佛都出在厨房里。

  

如果常怀悭吝的心,不尊敬有德行的人,将来就会得到投生饿鬼的报应;如果经常奢侈浪费,不顾及食物的来处艰难,将来就会得到贫穷的报应;如果烹饪时不谨慎,放纵九窍(七窍加排溺二窍,共称为九窍),手脚不干净,将来会投生到粪蛆臭虫的报应。

  

以上都是佛陀所说的,要像亲耳听闻,亲眼所见一样,当生惭愧心,遵照实行;如此,则无明一定破,智慧一定开;众罪必消,万福必集;现世身心得安隐快乐,将来一定成就无上佛道,位登觉地;佛所说的话真实不虚,庖厨之中的佛弟子,应当体察佛陀之心,出离苦海才有希望。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居士遇到假和尚应该怎么办

居士遇到假和尚应该怎么办

问:遇到假和尚化缘怎么办?一个出家师父开示,说碰到假和尚也要恭敬他,因为他穿着出家人的衣服,还说假和尚也是一种外护,就好比一颗大树,它根部周围必定会有杂草,如果把杂草除掉了,那大树也活不成了。请问,这...

因前世懂得这样,今生才能拥有此等姿容

因前世懂得这样,今生才能拥有此等姿容

  【原文】:为人端正。颜色洁白。晖容第一。手体柔软。口气香洁。人见姿容。无不欢喜。视之无厌。从忍辱中来。   《佛说罪福报应经》   【注释】:为人端庄挺拔,肤色洁白无瑕,每天容光焕发,四...

怎样忏悔才能消除自己的业力

怎样忏悔才能消除自己的业力

问:数年前我因车祸伤身,现在行走还是不便,我虽已皈依佛门我却不知该多看哪些经书?我该怎样忏悔才能消除自己的业力,恢复健康的身体。请理净法师教诲! 理净法师答:对于每一个车祸的受害者来说都是不幸的,今天...

妄想纷飞该如何放下

妄想纷飞该如何放下

觉得死更容易,是不知道死后还有来生,所以才以为死能解决一切问题。但事实是,如果不去改变和对治,问题就会永远存在,死亡只是换个样子重头再受一遍苦,甚至更苦。学诚法师 网友:师父,自己妄想纷飞,该怎么办...

念佛时间被占用了,利生事业是否要往生后再来做

念佛时间被占用了,利生事业是否要往生后再来做

问:每天念佛的时间被发心做事占用了,而且有空念佛时,也都是要做的事在脑子里面转,感觉这样心里很不安。那么发心利益众生的事业等往生回来再做,是不是才有能力做好?现在先安心念佛呢? 大安法师答:这大概是...

学会世间上的两种快乐

学会世间上的两种快乐

问:经常会觉得付出得不到回报,对别人好往往结果会产生失望和伤心,怎么来调整这种心理状态,请大和尚慈悲开示。 妙江法师答:我们来到五台山,要学会世界上的两个快乐:一个是知足常乐,一个是助人为乐。对外要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