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中三德六味是何意?

佛教说:凡是办造饮食的地方皆叫做“大寮 ”。在《维摩诘经·香积佛品》里提到,香积佛国饮食的香气为十方三界第一,他们会用香饭供养诸佛菩萨,因此佛门的大寮又被称为“香积寮 ”。准备饮食供养三宝的地方,都称之为香积厨;如果厨师对三德六味不能了解,又不能清净自己的身、口、意三业,那么厨房则不能称之为香积厨。

什么是三德?即清净、柔软、如法。什么是六味?即淡、咸、辛、酸、甘、苦。

佛门讲:法轮未转,食轮为先;清净、柔软、如法,是修行人调柔的功课,在挥动锅铲之中,若能系心于此,则即使身在热如铁锅、急如星火的厨房里,也能做好修行的功课;旧时佛门丛林有句话说:金衣钵,银客堂,珍珠玛瑙下厨房,说明厨房工作的重要性。

吃了三德六味具足的斋食,能令人五脏调和、身心安适、神清气爽,不论是禅坐观想,还是经行持诵等,都能日见其功;相反,不良的饮食,有可能间接造成修行上的障碍;如,供奉佛和僧的饮食不够净洁,对葱蒜等五辛及污秽的东西不加挑选,就失去了清净的品德;如果食物不精细甜淡,稍有粗涩,就失去了柔软的品德;如果不按时筹划办理,造办不适宜,稍有疏忽,放纵情欲,并且没有供奉就先尝,就失去了如法的品德。

另外,如果六味不调和的话,三德也不能成就;淡味是其它味道的根本;咸味性润,能滋养肌肤,因此调味当以盐为首选;辛味性热,能够温暖腑脏的寒气,因此辛味是辣;酸味性凉,能解诸味之毒性,因此酸味是醋;甘味性和,能温和脾胃,因此甜味是甘;苦味性冷,能解腑脏的热气,所以味啬的是苦。

如能对三德六味仔细用心,知道其中的道理,并且具足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及无寿者相的心,调动六根,四肢勤劳,善巧预备饭菜,供奉佛和僧众,那么功德无与伦比。

为什么这样说呢?三德六味调和的饮食,如果佛陀闻到,僧人尝到,则如嗅檀香,如饮甘露,五脏调和,肌肤舒畅,身心轻安;外则资益色身,内则资益心力;色身得到滋养则调和健康;心力得到滋养则精神顺适;身体健康有助修行,心神顺适的时候禅观则容易成就;凡是饮食不如法的人,身体多病、心神不宁,身心不安,谈修行乃至开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以此看来,修行人的性命实在是掌握在厨师手里,所以,如果厨师对三德六味不辨不精,则与杀生害命没有什么两样;如果对三德明了于心,六味善于烹饪,又能以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及寿者相的发心,身体力行如法烹饪,并供奉佛及僧众,这样的人可称为是大慈大悲的菩萨了,因此,三千诸佛都出在厨房里。

  

如果常怀悭吝的心,不尊敬有德行的人,将来就会得到投生饿鬼的报应;如果经常奢侈浪费,不顾及食物的来处艰难,将来就会得到贫穷的报应;如果烹饪时不谨慎,放纵九窍(七窍加排溺二窍,共称为九窍),手脚不干净,将来会投生到粪蛆臭虫的报应。

  

以上都是佛陀所说的,要像亲耳听闻,亲眼所见一样,当生惭愧心,遵照实行;如此,则无明一定破,智慧一定开;众罪必消,万福必集;现世身心得安隐快乐,将来一定成就无上佛道,位登觉地;佛所说的话真实不虚,庖厨之中的佛弟子,应当体察佛陀之心,出离苦海才有希望。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老人的寿衣可否用戒衣代替

老人的寿衣可否用戒衣代替

问:法师您好,末学家母为七十七高龄在家居士,受五戒,食全素。老人深信因果,但怕亵渎佛法,想请教百年后的寿衣是否可用戒衣,还是用俗家的?另,西方三圣像被请去助念过,还能请回家来供吗?请法师开示。 大安法...

怎样分辨肉体病和冤亲债主的病

怎样分辨肉体病和冤亲债主的病

问:请问法师,怎么分辨病人的肉体病和冤亲债主病,要怎么样对治? 海涛法师答:第一种就是自然老化的、四大老化的病,这是自然的谁都要接受; 第二种就是冤亲债主病,这个冤亲债主病就是因为我们杀生、吃肉,所以...

如何看待生死的真相

如何看待生死的真相

问:佛法如何看待生死的真相? 惟觉长老答:生死事大,无常迅速。谈到死亡的问题,每个人都很忧愁、恐惧。关于死亡,可以分成色身的死亡、心灵的生死及没有死亡三方面来探讨。 第一种是色身的死亡。色身是由地、水...

禅宗精神

禅宗精神

禅宗思想体系的内涵、结构、核心来看禅宗的基调是以心性论为基点,通过心性修持获得心性升华的心性学说,是一种摆脱烦恼、追求生命自觉和精神境界的文化理想。贯穿于禅宗心性学说、文化思想的本质内容是:自然——内...

如何正确理解和落实「万缘放下」

如何正确理解和落实「万缘放下」

问:事与理的统一怎么那么难?在家居士的万缘放下真的不容易,有个故事说一个婆婆万缘放下,小孙子掉到井里了,她也不理,这样做对吗? 大安法师答:完全不对,那不是一般的不对。万缘放下是指什么?是指我们的心...

念佛时打坐好吗

念佛时打坐好吗

问:我是初学者,请问念佛时打坐好吗? 大安法师答:可以。念佛,行走坐卧都能念,尤其要重视经行念。因为我们现代众生心里太浑浊了,往往一打坐容易昏沉,昏沉就念不清楚,听不清楚。所以念佛最好是以经行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