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佛珠为什么千僧千卷不如一僧一卷?

  南宋时的有朋法师,字牧庵,浙江金华人,天生记忆力强。参拜车溪择卿法师,日夜殷勤请教,后来完全体悟择卿法师所传的法要。


  有朋住持仙潭寺的时候,专门宏扬天台宗的止观法门。当时天衣寺的持法师正好托钵到境内,于是入寺听讲,很震惊地说:‘这是我从来没有听到过的讲经。 ’于时,恭敬地礼拜后才离开。
  当时有一位湖州(旧地名,在今浙江省吴兴县)人薛氏,他的媳妇早死,经常现形在家中,家人斋戒、礼请、供养千僧,为她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超度,并请有朋法师讲解该经。
  法会圆满后,媳妇附体别人说:‘感谢翁婆的一卷经,我已经得解脱了。 ’公公问:‘我们请了千位僧人一起诵经,为何只说一卷呢? ’媳妇回答:‘有朋法师所诵的那一卷就是了,师诵时不接世语,兼解义为胜。 ’
  后来,有朋法师又迁到能仁寺。晚年住持延庆寺,开座讲经日益兴盛。南宋孝宗乾道四年(西元一一六八年)十二月三日,坐在“青玉轩 ”屋内,叫弟子们讽诵《观无量寿佛经》,诵到“真法身观 ”时,忽然命大众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接着留下偈颂而往生。(译自《佛祖统纪》)

  评:天衣寺的持法师,是一个有道高僧,也是当时佛教界德望最高的人,讲经法师,若无真修实证,断难得到他的赞美!
  有朋法师的事迹,足以证明,明经要旨,依义起修,随修证理,为自为他,才能具获佛经的殊胜利益。假如对佛经既没有解行证的功夫,又不能三业清净的一心一意(心无杂念)持诵,只是牙牙学语般,有口无心的念念,自然千僧千卷,不如一僧一卷!
  怎样才是三业清净呢?
  第一、平时除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或修净业,或修其它法门外,在诵经前,沐浴更衣,漱口净手,然后静坐片刻,涤除妄念。
  第二、或端身正坐,或跪在佛前,凝视经本,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朗朗而读,句句分明,字字清楚,换句话即是,口里念得清楚明白,耳朵听得明白清楚。这样自有事半工倍之效,读经的人不可不切实注意。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孝道是什么,该如何弘扬孝道

孝道是什么,该如何弘扬孝道

问:现在弘扬《弟子规》的朋友们也经常宣扬《二十四孝》。可是我听说里面有个郭巨为了孝养母亲,却要活埋自己的亲生儿子,难道这也算孝道吗? 大安法师答:《孝经》是我国传统社会一部非常有影响力的著作。中国的古...

律宗戒律理论

律宗戒律理论

分类律宗的教理分成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四科。戒法是佛所判定的戒律;戒行是戒律的实践;戒相是戒的表现或规定,即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等。该宗的主要学说是戒体论。戒体是受戒弟子从师受戒时所发生而领受在自...

学佛很久身心没有变化是什么原因

学佛很久身心没有变化是什么原因

问:我学佛很久了,但是在平时生活中,面对对境的时候依然烦恼,身心没有任何的变化。我觉得自己没有进步。请问上师,是我学修不够努力,还是理解认识上出现了偏差? 达真堪布答:主要是法没有融入相续,修行没有融...

看不见三世因果,该如何相信呢

看不见三世因果,该如何相信呢

网友:大师,佛陀认为有善与恶之分吗?如果有,可以除恶扬善吗? 学诚法师:善与恶,在不同的层次下定义不同。就第一个层次而言,善即是未来能带来好的果报的行为,恶即是未来能遭致苦的果报的行为。杀生、偷盗、...

如何让我们能远离痛苦烦恼

如何让我们能远离痛苦烦恼

问:痛苦烦恼的本质是什么?什么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痛苦烦恼? 希阿荣博堪布答:痛苦源于无明。无明指对人、事、物的错误认识。就人而言,认为有一个独立、恒一存在的我,继而对这个我生起执著,然后对我的生起执著。...

环境对人的影响有多大?干净才是家里的好风水

环境对人的影响有多大?干净才是家里的好风水

  时光匆匆,俶尔远逝。转眼之间又是新的一年。每逢年尾接年头,中国人都讲究辞旧迎新。所以一到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做一件事大扫除。   为得就是将过去一年的烦恼、忧心、污秽通通清理干净,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