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佛珠为什么千僧千卷不如一僧一卷?

  南宋时的有朋法师,字牧庵,浙江金华人,天生记忆力强。参拜车溪择卿法师,日夜殷勤请教,后来完全体悟择卿法师所传的法要。


  有朋住持仙潭寺的时候,专门宏扬天台宗的止观法门。当时天衣寺的持法师正好托钵到境内,于是入寺听讲,很震惊地说:‘这是我从来没有听到过的讲经。 ’于时,恭敬地礼拜后才离开。
  当时有一位湖州(旧地名,在今浙江省吴兴县)人薛氏,他的媳妇早死,经常现形在家中,家人斋戒、礼请、供养千僧,为她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超度,并请有朋法师讲解该经。
  法会圆满后,媳妇附体别人说:‘感谢翁婆的一卷经,我已经得解脱了。 ’公公问:‘我们请了千位僧人一起诵经,为何只说一卷呢? ’媳妇回答:‘有朋法师所诵的那一卷就是了,师诵时不接世语,兼解义为胜。 ’
  后来,有朋法师又迁到能仁寺。晚年住持延庆寺,开座讲经日益兴盛。南宋孝宗乾道四年(西元一一六八年)十二月三日,坐在“青玉轩 ”屋内,叫弟子们讽诵《观无量寿佛经》,诵到“真法身观 ”时,忽然命大众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接着留下偈颂而往生。(译自《佛祖统纪》)

  评:天衣寺的持法师,是一个有道高僧,也是当时佛教界德望最高的人,讲经法师,若无真修实证,断难得到他的赞美!
  有朋法师的事迹,足以证明,明经要旨,依义起修,随修证理,为自为他,才能具获佛经的殊胜利益。假如对佛经既没有解行证的功夫,又不能三业清净的一心一意(心无杂念)持诵,只是牙牙学语般,有口无心的念念,自然千僧千卷,不如一僧一卷!
  怎样才是三业清净呢?
  第一、平时除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或修净业,或修其它法门外,在诵经前,沐浴更衣,漱口净手,然后静坐片刻,涤除妄念。
  第二、或端身正坐,或跪在佛前,凝视经本,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朗朗而读,句句分明,字字清楚,换句话即是,口里念得清楚明白,耳朵听得明白清楚。这样自有事半工倍之效,读经的人不可不切实注意。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阿弥陀佛是在自心之内,还是在自心之外

阿弥陀佛是在自心之内,还是在自心之外

问:《阿弥陀经》有言: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那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在吾人自心之内,还是在吾人自心之外呢? 答:净业行人欲知此事,宜先明了真心与妄心之别。 念念生灭、...

为何把婚前性行为定义为邪淫

为何把婚前性行为定义为邪淫

问:佛教中对婚姻的要求是一心一意,而现在社会价值观是在谈恋爱时就同居,与婚姻相同,都是单一性伴侣。谈恋爱有可能会分手,但结了婚也可能会离婚,为何佛教却把婚前性行为定义为邪淫? 大安法师答:这就是五浊恶...

为何欣愿往生还会对疾病和死亡格外害怕

为何欣愿往生还会对疾病和死亡格外害怕

问:弟子是一名公务员。从二〇一三年开始在家念佛、读经、抄经。弟子一心皈依佛陀,虽未受戒,但一心一意欣愿往生。弟子有一困惑,请开示:为什么欣愿往生还会对疾病和死亡格外害怕呢?害怕得病、恐惧死亡,是不是说...

佛说观音前世早已成佛,为了众生才示现为菩萨

佛说观音前世早已成佛,为了众生才示现为菩萨

【原文】   此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威神之力,已于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大悲愿力,为欲发起一切菩萨、安乐成熟诸众生故,现作菩萨。一切人天,常须供养,专称名号,得无量福,灭无量罪,...

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闭幕 与会佛教代表提出七项倡议

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闭幕 与会佛教代表提出七项倡议

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30日下午在福建省莆田市圆满闭幕。与会佛教代表在闭幕式上宣读《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宣言》,就加强佛教交流、保护文化遗产等内容提出七项倡议。本届论坛以“交流互鉴、中道圆融”为主题,来自5...

蓝毗尼花园——佛陀出生的地方

蓝毗尼花园——佛陀出生的地方

传说佛陀(Buddha)俗家姓名为乔达摩·悉达多(Gautama Siddhartha),父亲是释迦族(Sakya)的首领净饭王(Suddhodana),母亲摩耶夫人(Mahadevi)。传说印度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