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佛珠为什么千僧千卷不如一僧一卷?

  南宋时的有朋法师,字牧庵,浙江金华人,天生记忆力强。参拜车溪择卿法师,日夜殷勤请教,后来完全体悟择卿法师所传的法要。


  有朋住持仙潭寺的时候,专门宏扬天台宗的止观法门。当时天衣寺的持法师正好托钵到境内,于是入寺听讲,很震惊地说:‘这是我从来没有听到过的讲经。 ’于时,恭敬地礼拜后才离开。
  当时有一位湖州(旧地名,在今浙江省吴兴县)人薛氏,他的媳妇早死,经常现形在家中,家人斋戒、礼请、供养千僧,为她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超度,并请有朋法师讲解该经。
  法会圆满后,媳妇附体别人说:‘感谢翁婆的一卷经,我已经得解脱了。 ’公公问:‘我们请了千位僧人一起诵经,为何只说一卷呢? ’媳妇回答:‘有朋法师所诵的那一卷就是了,师诵时不接世语,兼解义为胜。 ’
  后来,有朋法师又迁到能仁寺。晚年住持延庆寺,开座讲经日益兴盛。南宋孝宗乾道四年(西元一一六八年)十二月三日,坐在“青玉轩 ”屋内,叫弟子们讽诵《观无量寿佛经》,诵到“真法身观 ”时,忽然命大众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接着留下偈颂而往生。(译自《佛祖统纪》)

  评:天衣寺的持法师,是一个有道高僧,也是当时佛教界德望最高的人,讲经法师,若无真修实证,断难得到他的赞美!
  有朋法师的事迹,足以证明,明经要旨,依义起修,随修证理,为自为他,才能具获佛经的殊胜利益。假如对佛经既没有解行证的功夫,又不能三业清净的一心一意(心无杂念)持诵,只是牙牙学语般,有口无心的念念,自然千僧千卷,不如一僧一卷!
  怎样才是三业清净呢?
  第一、平时除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或修净业,或修其它法门外,在诵经前,沐浴更衣,漱口净手,然后静坐片刻,涤除妄念。
  第二、或端身正坐,或跪在佛前,凝视经本,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朗朗而读,句句分明,字字清楚,换句话即是,口里念得清楚明白,耳朵听得明白清楚。这样自有事半工倍之效,读经的人不可不切实注意。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人怎样才能走出自我的束缚

人怎样才能走出自我的束缚

网友:人怎样才能走出自我的束缚?我有些观念和习惯是如此的根深蒂固。当我看到了这些盘根错结的缺点想要剥离它时,往往有种不知从何下手的迷茫感。常常是看到了问题的概貌,而看不到它的核心。宗教、哲学我都尝试...

学佛以后走的是一条逆行的道路

学佛以后走的是一条逆行的道路

  学佛以后,我们走的是一条逆行的道路。什么叫做逆行啊?就是时常跟我的心是违背的,比如我今天特别想要去喝酒,这个时候,其实就是在与我的心在作违背,我所有的财色名食睡的追求、我所有欲望的追求、...

为什么集结经典都是由阿难负责背诵?

为什么集结经典都是由阿难负责背诵?

弟子问:   法师,佛陀有那么多弟子,为什么集结经典都是由阿难负责背诵呢? 宏海法师答:   阿难尊者是佛的堂弟,佛成道那一天阿难才出世。阿难跟佛出家后,一直做佛的侍者,阿难跟佛,跟我们确实...

超度亡人为什么要念经

超度亡人为什么要念经

问:超度亡人为什么念经? 答:超度的时候念经,是超度亡人渡过苦痛之海,而到于无苦难之境地。这个意义比世间追悼会更深刻,世间追悼会只是纪念怀念一下,仅仅是一种回忆纪念,顶多是在大会上宣扬一下,这个人在世...

虽身处地狱也不生苦想及悔心

虽身处地狱也不生苦想及悔心

  编者按:一个普通人能够理解佛陀的思想吗?在佛陀伟大的精神力量面前我们显得如此渺小,我们该怎么办?从现在开始,从帮助身边的人开始,从不生苦想及悔心开始,这就是精进的动力。 【原文】   如...

「做事不一定要发心,发心一定要做事」对吗

「做事不一定要发心,发心一定要做事」对吗

问:有老师父开示说:做事不一定要发心,发心一定要做事。请问师父,做事和自修的辩证关系如何? 大安法师答:发心是我们佛门里常常用的一句习惯语,劝人做什么利益人的事情,就说:你发发心。如果把这两个字说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