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障究竟啥模样?

勿以恶小而为之 -


一、业海茫茫
  我们来讲《地藏经》的第十九讲。十八讲之前全是讲的《地藏经》的上卷部分,接下来我们讲《地藏经》的中卷。中卷第一讲是业海茫茫。承接上一讲的最后讲述因果,经文当中再次地叙述众生所谓的业感、业力。经文当中说: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是故众生,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  这里的一个关键词是业力,或者叫业障。业力有两层含义,第一个是过去的行为所致,所留下来的一股潜在的力量。时间上是过去的,形状上面我们不了解,形状上面是潜在的、隐藏的。所以如果照镜子的时候,我脸上有个墨水,洗掉很容易。可是照镜子的时候能不能看到你的心是什么样子啊?对,就是这个问题,你看不见。用我们的眼睛,它是看不见,它是无形的,它只是你的沉浸在其中的某种力量。我们说,这个人性格怎么样?这个人性格还可以。我们说这个人性格虽然不好,但人好的。这个性格就是业,它是无形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它是甚深的,我们认为它是深深地埋藏在我们身体当中的。业它埋藏在哪里?有人说埋藏在心里,这是大部分人的解释。心是什么?这里我给大家界定一下,大部分人说的心,在习惯语境上,心不只是这里,我们在语言习惯当中的心是指你的所有,是你的整个生命都浸泡在其中,它甚至比你的身体还要大。如果你是个在游泳池里面的人的话,它是一个整个游泳池。我们总认为业它是小于我们的躯体的,其实业大于了我们的躯体,我们整个人浸泡在其中。这也是为什么说业海茫茫的一个最大原因。它是大海,它超出了我们形体的大小,在具体的表现上,它是我们的人格。  从时间上来讲,它是过去时,过去所种下来的因所导致的现在的这种力量。从表现的力的角度来说,它是当下的力量,可是从当下力量的源泉的角度来说,它是过去的。从显性和表征来看,它是隐形的,它不是显性的,所以很多人说业不存在,就是因为他看不见,他有侥幸心理,认为它不存在。还有从它的大小,或者说从放置的地方来讲,它是遍一切处,它大于我们的身体,并且以围绕我们身体的运行而运行的。在具体表现的所谓业力的这个力的时候,它的表现是什么?它的表现是我执。这是最困难的一点。大部分时候,我们人格的代码、人格的主要材料、人格的基因是业力。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他觉悟的是什么?他觉悟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而不再以业力为自己的人格。  我们上次讲了看见世界、遇见自己,完全就是在表述业力是如何左右我们的,这个我们讲了很多遍。这里讲的是,没有觉悟的凡夫,他们的起心动念是以业力,就是以过去的行为所造成的一股力量来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的。而为什么让它成为我们的行动准则?我们认为那种力量就是自己。那股力量是你的时候,你从此失去了认识真实自我的能力。为什么?《法华经》当中不是说了吗,端着金饭碗去讨饭,认贼作父。一旦你自己认为贼是你的父亲的时候,导致两个严重的问题,第一个,你从此没有了你的父亲,你认为贼是你的父亲。还有,即便真的父亲到你面前来,你也老死不相往来,你甚至会打他骂他,把他踢出你的家门去,为什么?因为在你的视野当中,他决然不是你的父亲。  所以,业是这样的可怕,而我们又是这样的不自知。所以经文当中,说业力甚大,从形状上来讲,比须弥山还大。从包围我们的身心来讲,如同一个人在大海当中,我们是这么小,大海是那么大,业力是这么大,你很难出得去。所以回头是岸,我们总觉得解脱在前方,于是游啊游啊游,游得很累的时候,你怎么看不到边际?祖师们告诉我,有时候你往前游,岸在前面,但是,往后游,起步的那个地方也是岸呀。这个我们今天不说它。二、业障圣道
  我们说,它跟我们身体的比例是这样子大,最重要的是能障圣道,它障碍了我们了解、彻证宇宙人生的真相。众生是可怜之可怜,是因为我们以为自己活着有自尊,我们以为自己真的活着,其实我们活着没有自尊,我们认贼作父,其实我们活着从来没有遇见过自己,我们只是遇见了业力,遇见了烦恼,我们把烦恼当成自己。  上次我们讲焦虑的时候,焦虑的人,他不焦虑他会很痛苦,他不能放下焦虑。受虐狂,被别人打的人,他总觉得被别人打才是人生的第一件重要的事情,那为什么没有人来打我呢?希望有人来打他。他除此之外,他没有别的对人生的认识,这才是最可怕的。  我们的人生到底是什么?我们的人生就是这样吗?还是除此之外,我还能有一个叫解脱的东西?还有我们是不是要像佛陀那样,真的得解脱大道?这是一个人生的大问题。如果你不能去想,不能去思考,不能去行动,这一生只能在业海茫茫当中度过。  面对人生这么大的一个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当然应该修行了。但问题是,在寺院当中很想修行,回家了就不想了,对吧?发心的时候很想修行,过两天,要不玩会吧?要么今天休息吧,你看今天下雨,不适合拜佛。就跟我们跑步,你看今天下雨,不适合出去跑步一样,今天朋友来了也不适合跑步......所以我们就是这样懈怠了。  我们会为什么会慢慢懈怠呢?就是经文下面所说的:是故众生莫轻小恶,以为无罪。到了要死的时候,你才知道真有报应。人的决策是怎么发生的?人的决策是起心动念当中抉择出来,起心动念当中有两股力量牵引你,一股是业力,一股是修行。对大部分人来讲没有修行。  还有一股,除了所谓的轮回和解脱之外,我要问大家,你们要轮回还是要解脱的话,大部分人都讲,我们要解脱。有一个奇怪的逻辑,每个人都要解脱,可是在生活当中,要解脱的人常常都是走在轮回的路上,是什么原因?是侥幸。就是每个人都想要最好的,但是我们又想少付出一点,我们不要付出那么多,少付出一点,甚至我们是不是可以休息一下,干了这么多好事,总要干点坏事吧,来奖励一下自己嘛。对吧?为什么你想干坏事?没事,我干了已经干了那么多好事,我要干点别的。这个是侥幸。侥幸是什么?侥幸才是巨大的愚痴,这个我们以前也讲过。所以是故众生,莫轻小恶,以为无罪。你的起心动念的那个贪心,对修行人来讲,没有戒律当中所谓的杀盗淫妄酒,但对我们来讲起心动念当中那个贪心、侥幸、那个不像正道的愚痴之心是最可怕的,因为那是有漏法。  我们要真的知道,因果是自作自受的。尽管你与你的家人同处在屋檐之下,看上去是一个小的命运共同体,但我们《地藏经》后面会讲到,轮回路上,即便父子相逢,无肯代受。这是这一段经文主要跟大家讲的。三、小结
  这段经文主要跟大家讲两个,第一个是业力的定义。从时态上来讲,它是过去的,从表现上来讲,它是一股力量。这股力量当它发生的时候,你才要知道过去做了什么。当你想吃肉,你应该做什么?常人来讲,当你想吃肉的时候就去吃,因为你想人生总要该开心就开心啊。当你有这个念头的时候,你要知道这个念头的来源,因为你有贪心了,而且你不顾众生的生死。所以,当这股力量没有表现的时候,你不知道在哪里,表现出来的时候,你要警觉它,这是股力量,你不要把它当成你自己,这是过去的习气与业力使然。  它的表现是这样,它的形状呢?形状总的来讲,它是大于你的身体,而不是小于你的身体的某一部分。我们总认为业力是我们的一个缺点,不知道你其实坏透了,全是坏的。我们是被泡在福尔马林里面那个尸体,这个福尔马林就是业力,你很难改变,除非你穿透它,从浸泡福尔马林的那个水池当中离开,脱离苦海,你能爬上来。它比我们的身体要大,包裹着我们的身体,使得我们认贼做父,使得我们认为这就是自己的真相,认为自己的需要就是真相,活着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往往我们需要的不是真相,我们需要的只是业力,我们需要的不是我们的人格,我们需要的只是过去留藏在自己身体里的业力。你需要吃肉的时候只是你饿了,但是你可以吃什么?可以吃素,不要对众生造成伤害,这就是觉者。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成功人士为何还要学佛

成功人士为何还要学佛

问:一些成功人士,他们的生活已经很好,有体面的工作、幸福的家庭、健康的身体,这种人会觉得为什么我还要学佛。您怎么看? 索达吉堪布答:很多人以为不成功或有痛苦才要学佛,但实际上,佛教不仅仅可以减少痛苦,...

一生的罪业和临终时几句佛号,谁轻谁重

一生的罪业和临终时几句佛号,谁轻谁重

问:《安士全书》中有一个故事,说唐代的张善和一生以屠牛为业,临终时遇到善知识开导,仅念了几声佛号,便说见到了阿弥陀佛,往生净土。 末学一直不解,佛教说:所经百千劫,所造业不亡。那么张善和有屠牛的罪业,...

如何走出自卑的阴影

如何走出自卑的阴影

网友:法师,我很缺乏自信,如何才能提高呢? 学诚法师:多想自己所拥有的,少想自己所没有的。 网友:师父,我因为自卑以及内心的不安全感,导致对别人不信任,怎样化解? 学诚法师:内心的阳光没有开发出来,...

请法师到自己家供养,这样是犯戒吗

请法师到自己家供养,这样是犯戒吗

问:弟子这里有法师来,可是有师兄却说是奔他而来的,就请到自己家里去,自己去供养,不给其他师兄机会,这样是犯戒吗? 大安法师答:我们每个学佛的人都要反省:学佛是学什么?我们有很多烦恼和执著,很多是来自一...

既然众生平等有佛性,为何还要修佛?

既然众生平等有佛性,为何还要修佛?

既然众生平等有佛性,为什么还要修佛?   正亮法师开示:   我们每个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性,我们的佛性是具足的,但是佛已经把他的烦恼清空了,我们还有无量的烦恼;佛打破了自己的无明烦恼,而我们还...

如何才能看到一念未生之前,即念头起处

如何才能看到一念未生之前,即念头起处

问:请问师父,怎么样才能看到一念未生之前,就是念头起处。 达照法师答:要看到一念不生之前,首先要看见你的念。我们的念就像是客人,也叫客尘烦恼。实际上我们的念像尘埃一样的,一个念接一个念,念头很多,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