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的由来及传说

由来: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的五台山,原先并不叫五台山,而是叫紫府山,也称作五峰山道场。

最早,这里曾是道士们修行的地方。东汉时期天竺(今印度)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从洛阳白马寺来到五峰山一带,以天眼神通观此地,说这里原本是文殊菩萨的住处,兼有育王所置佛舍利塔。于是打算在这里建筑寺院,供奉文殊菩萨,可是当时遭到当地道士的强烈反对。

不得已,当朝皇帝汉明帝在洛阳白马寺举行僧道比法大会,结果当然是两位高僧获胜。从此,佛教界在台怀镇一带就取得了建筑佛教寺院的权利,所建的第一座寺院就是如今的显通寺。

从此,历经各个朝代的修建、扩建,以台怀镇为中心的寺院最多时曾达到360多座,直到今天还保留着100多座。因此,五台山也就以其佛教寺院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位于全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传说:

据当地百姓相传。从前五台气候终年酷热,赤日炎炎,久旱无雨。文殊菩萨来此传教,见百姓受苦决定用法除灾,造福万民。于是他变成一个化缘和尚,跑到东海龙宫向龙王借宝。龙王领他遍览宫内奇珍异宝,任他选。文殊菩萨看了只是摇头,一样也看不中,最后,他提出只要龙宫外面那块又大又黑的石头。龙王听了有点为难,想道:此乃歇龙石,吾儿被他拿走如何歇息?”龙王打算推托,但转而一想:“此石又大又重,料这老和尚也搬不动,不如作个人情,免得让人笑我小气。”于是假装点头答应,站在一旁,看这老和尚如何处理。不料话刚出口,老和尚立即双手合十作谢,然后用手指轻轻一,歇龙石竟然由大变小,装进和尚的袖筒里去了。龙王见状,后悔莫及,却又无可奈何。

歇龙石就这样被文殊菩萨带回了五峰山。说也奇怪,歇龙石一落地,整个山区顿时就清泉潺潺,草长花开,气候变得凉爽舒适起来。此后,人们就把这块歇龙石叫做清凉石,五峰山叫做清凉山。

再说龙王的五个儿子回到龙宫,见没有了歇龙石,问明原由后,就一起赶到五峰山想找回去。只见五峰高耸,雾海苍茫,哪里还找得到歇龙石。五位龙子气得挥动龙爪,横冲直撞,乱挖乱翻,不仅削掉了五峰的尖顶,使它成为五座平台,还在每座台顶的半坡上,留下了成堆乱石,大小参差,飞棱斗角,这就是俗称的“龙翻石”。其实,歇龙石就安安稳稳地躺在台怀西南18公里的清凉谷中的清凉寺内。石长5米,宽2米,面平而下锐。石面上好象铭刻经文,但又模糊不清。据说,当年文殊菩萨常常端坐在石上讲经说法,周围能容纳数百僧徒聚坐聆听。《佛说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载:佛告金刚密迹王言:‘我灭度后,于此南赡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震那,其中有山名五顶,文殊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中国古称震那国,佛教徒认为中国在佛经中所说的南赡部洲,五台山的五台犹如五顶,地理和地理形势与经中描述的文殊菩萨的住处极其相似,这是五台山被视为佛教圣地的重要原因之一。又据〈华严经〉中所记述的文殊菩萨的住处也非常相似,这是五台山被称为佛教圣地的又一原因。

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历史上曾有佛寺数百座,真可谓寺院遍及群山,钟磬不绝于耳。现几经兴废,仍留有庞大的寺庙建筑群。其中不少建筑中的殿堂楼阁、古塔经幢,以及附属于这些建筑的雕塑、壁画、碑记、匾额等,已经成为佛教文物中的瑰宝。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如何减轻或断除对身体的执著

如何减轻或断除对身体的执著

问:修行人该如何减轻或断除对自己身体的强烈执著? 索达吉堪布答:我们作为修行人,应该对身体时时剖析,哪怕走路时,也要看着自己的手指想:虽然我今天执著它,但终有一天会抛弃它,抛弃时它就不是我的东西了,所...

持大悲咒可以往生西方吗

持大悲咒可以往生西方吗

问:一位师兄看到《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若诸人天诵持大悲章句者,临命终时,十方诸佛皆来授手,欲生何等佛土,随愿皆得往生,很欢喜很有信心,于是发愿一生专持《大悲咒》,至少每天一百零八遍,以求命终往生西方极乐...

佛陀开示一切法的本质

佛陀开示一切法的本质

【原文】   观一切法,皆无所有,犹如虚空,无有坚固。不生不出,不动不退,常住一相,是名近处。   《法华经》   【注释】   观一切法,皆无所有,犹如虚空,无有坚固:要静观一切诸法,本来...

脸白就是修的好,脸黑就是修的不好吗

脸白就是修的好,脸黑就是修的不好吗

问:常听一些学佛的居士说:某某人的脸色又白又亮,所以她修的好;某某人的脸色发黑,所以她业障现前,修的不好,因为相随心转。请师父开示,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明安法师答:相随心转是很正确的道理,如果我们...

练气功后经常出现幻觉幻听该怎么办

练气功后经常出现幻觉幻听该怎么办

问:我爸爸十多年前练气功后经常出现幻觉幻听,神智不大正常,总是说有人害他。学佛后,我认识到他是当年练功时,心急求神通,着魔了。现在给他讲念佛,他也听不进去。作为佛弟子,我该如何才能真正帮到他?是有冤亲...

曾玩过碟仙,心仍有余悸该如何对治

曾玩过碟仙,心仍有余悸该如何对治

问:弟子初中时和同学玩过碟仙,但一直有后怕,曾因此一度失眠,至今无法消除恐惧。现在接触佛教已经五年,但没皈依。虽然感觉比从前好一些,但仍心有余悸。请师父为弟子解惑及开示对治方法。 大安法师答:这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