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传入五台山的真正历史

优美的传说,动人心扉,但是,传说并不等于史实,况且佛教还是正信的宗教,追求的是真谛,真谛就是真实不妄的道理。因此,我们就依据佛祖的“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依不了义经” 的教导,来考察一下佛教在五台山地区的流布。

唐代高僧慧祥在其《古清凉传》卷上,引《仙经》云:五台山,名为紫府,常有紫气,仙人居之。其《传》卷上又说:晋永嘉三年,雁门郡后人县百余家,避乱入此山,见山人为之 步驱而不返,遂宁居岩野。往还之士,时有望其居者。至诣寻访,莫知所在,故人以是山为仙者之都矣。

五台山原为神仙方士所居,故名紫府。直到西晋永嘉三年(309)还为仙者之都,没有佛教传人。

到东晋十六国时期,山西为十六国中的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和后燕5个国家相继所占。其中后赵的石勒、石虎,崇奉佛教,扶植佛教,遂使佛教从洛阳传入山西。《晋书》卷95《佛图澄传》说:“永嘉四年,来适洛阳。”佛图澄(232—348),本姓帛,西域人,既是一位“妙解深经、旁通世论”、辩才无碍的义学高僧,又是一位“善通神咒、能役使鬼神” 的神僧。所以,当他于永嘉四年(310)来到洛阳后,于次年通过石勒部将郭黑略结识了后赵国王石勒,又以医术、咒术取得了石勒对他的信任、支持,遂使其 “受业追随者,常有数百,前后门徒,几且一万。所历州郡,兴立佛寺八百九十三所,弘法之盛,莫与先矣”。

《山西通志》卷160《仙释》中说:“佛图澄尝卓锡于中条山白石寺”,中条山白石寺在正今山西永济市。说明此时山西境内有了佛、法、僧三宝和许多寺庙。释慧皎《高僧传》卷第5《晋长安五级寺释道安传》说,佛图澄的高足释道安于前秦苻健皇始三年(353)“于太行恒山创立寺塔”,聚众讲说,弘赞像法,声名著闻,遂有雁门楼烦(今山西省原平市茹岳村)的慧远、慧持兄弟二人往归出家,后至代县白仁岩、原平楼烦寺开辟道场,至今还有石浮图、说法台、称杆石、定心石、试心石和古南庵等佛教名胜。

所有这些都是慧远在东晋永和九年至升平五年,即公元353年至361年间传法布道的遗迹,而且这些遗迹又在五台山西台、北台附近。况且发源于五台山东台的滹沱河是流经繁峙、原平、代县、忻府、定襄、五台、盂县、阜平2省8县(市、区)流入子牙河的。所以说,道安、慧远、慧持等是五台山地区最早的名留史册的一批高僧;恒山寺、白仁岩寺、楼烦寺及其内的浮图像是五台山地区最早的一批寺庙、佛像。佛、法、僧三宝俱全,因此说,在东晋初年、后赵时期,佛教从洛阳传人了五台山地区。

东晋太元十七年(392),慧远以禅、经、律藏多未完备,而着其弟子支法领和法净等僧赴西域取经。他们在于阗得《华严经》36000偈梵本,旷岁返回金陵 (今南京市)。南朝刘宋永初二年(421),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于道场寺译出,名为六十卷《华严经》。以其卷29《菩萨住处品》日:“东北方有菩萨住处,名清凉山。过去诸菩萨常于中住,彼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有一万眷属,常为说法。”

这一说法,随着晋译《华严经》从南朝向北朝的流布,就传人了北魏境内。北魏的皇族是鲜卑族拓跋氏。西晋之乱后,晋封其为代王,出居楼烦(今代县境内)。其后代拓跋珪于公元386年称帝,改元登国,国号日魏,迁都平城(今大同市),始称太祖道武皇帝。北魏崇信佛法就是从他开始的。其长子太宗明元皇帝也崇佛敬僧,建寺兴教,遂奠定了北魏佛教的基础。其长子太武帝即位之初,也崇奉佛教,还招著名禅师玄高为太子晃之师,并命白足禅师惠始至五台山清凉谷等地传法布教。太延五年(439)九月,他平定北凉后,还“徙其国人于京邑,沙门佛事皆俱东来”, 遂使平城(今大同市)乃至魏境“象教弥增”,佛教得到迅速发展。但他尊奉儒学,锐志武功,决心恢复羲农之治;又以长安种麦寺僧人违戒违法,疑与盖吴起义相通;还听了敬信天师道的司徒崔浩的谤佛之言,遂于太平真君五年(444)、七年(446)二次下诏毁灭佛教,这就使魏境佛教受到沉重打击,从而延缓了五台山佛教的兴起。

正平二年(452),太武帝被弑,后其嫡孙拓跋濬继位,改元兴安,史称文成皇帝。是年十二月,文成帝就下诏复兴佛教。和平初年,于平城武周塞开凿五窟,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云冈石窟中的“昙曜五窟”。就在昙曜任沙门统时,还制订了“僧祗户”和“佛图户”两项发展佛教寺院经济的政策,从而促进了佛教的迅速兴起。

文成帝之后,经过献文帝特别是到孝文帝时,魏境的佛教就有了更大的发展。这是因为,孝文帝能够绳武祖业,以儒治国,以老处世,以释修行养性;他崇佛敬僧,建寺造塔,设斋度僧,对佛教采取了限制、利用、提高僧人素质的政策之故。金元之际的杰出诗人元好问在其《台山杂咏十六首》中说:“一国春风帝子家”、“山上离宫魏故基”,就是说五台山是北魏拓跋氏封地代州境内的一座五峦巍然、层盘秀峙、曲径萦纡、灵岳神溪、非薄俗可居的思玄栖禅的名胜之地。《清凉山志》卷2“憨山”条下说:《古传》云,昔有梵僧,从魏孝文帝乞一坐具地,帝许之。僧展卧具,覆五百里。帝知其神,骇之,趿然随后。帝日:“尔憨耶!”山乃止,故以为名。

这一给憨山命名的神话传说中的梵僧,据《佛祖历代通载》卷第7说,就是文殊的化身。它说明了魏孝文帝时,晋译《华严经》已传到了五台山腹地。隋•侯君素《旌异记》和《大唐内典录》卷第10又载: 魏高祖太和中,代京阉官自慨刑余,奏乞入山修道,敕许之。 乃赍《华严》昼夜读诵,礼悔不息。一夏不满,至六月末, 髭须生,得丈夫相。以状闻,帝大惊,重之。于是,国敬《华严》,复尊恒日。

《华严经传记》卷10也说:高祖敬信由来,更增常日。华严一经,于斯转盛。

这三条记载都说明了五台山是华严圣地、文殊道场,遂引起了魏孝文帝的重视和崇奉。《魏书》卷7《高祖纪第七上》载,太和五年(481)“三月辛酉朔,车驾幸肆州”。肆州,为太平真君七年(446)所置,其故治在忻府区。忻府区离五台山不远。据清代的《五台县志》说,孝文帝曾到驴夷县(今五台县)佛光山造 “佛光寺”, 还“登临西台”,“射箭攻略”。 《广清凉传》’卷上还说,孝文帝“曾至五台山避暑,往覆宿此”。又游行于中台,上置“小石浮图”。 还于清凉谷建清凉寺。 又见菩萨顶“类西域之灵峰。其上祥云屡兴,圣容频现,古谓之化文殊台”。所以,孝文帝就“爰发圣心”, 在此兴建了大孚灵鹫寺。又于寺“前种华园地,方二顷,夏中发艳,状同铺锦,光彩晃耀,乱人心目”, 并环绕灵峰“置十二院”。 今日之显通寺就是那时的大孚灵鹫寺,现在的菩萨顶就是昔日的真容院,当代的碧山寺就是过去的北山院。由是,五台山佛教即时兴起。

总之,两汉之际,印度佛教传人中国;东晋初年、后赵时期,佛教经洛阳又传人五台山地区;到北魏时,佛教又经过凉州、敦煌、长安、大同传人了五台山腹地。孝文帝时,五台山已经依次有了铜钟寺、公主寺、木瓜寺、大谷寺、净名寺、宕昌寺、佛光寺、清凉寺、大孚灵鹫寺及其周围的12座寺院等等,也有了研习华严、般若、四论、净土等经论的名留史传的昙鸾、灵辩等高僧,五台山成了北朝研习《华严经》的圣地。这就是五台山佛教的由来。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受五戒后饮酒需要重新受戒吗

受五戒后饮酒需要重新受戒吗

问:弟子已受过五戒,但在年终的年会上不得已喝了酒,请问法师是否需要重新受,还是怎样?感恩法师。 容通法师答:我们受了五戒,本来是没有任何理由再去喝酒的,但是到了年终的年会上,可能因为种种原因,避免不了...

佛教的合掌可以在什么场合使用?

佛教的合掌可以在什么场合使用?

  合十,也称为合掌,是佛门中最常用的礼节之一,不仅是威仪、礼仪的体现,又是调心、修行的方法。   动作看似简单,但却可令身心快速恢复平和与安定,有统一圆满、全心全意的内涵,给人一种谦和的印...

夫妻间的纷争该如何解决

夫妻间的纷争该如何解决

网友:师父,我老公特别不理解我,怎么办?什么事,只要顺着他就行,不顺着他就不行。比如我天天在家闲着特别闷,想养只狗,他就死活不让养,我特别难受!就因为他不理解我,我把自己手腕划出血了。 学诚法师:看...

哪些供品不能吃

哪些供品不能吃

问:斋跟素? 梦参老和尚答:吃素就是不吃荤,不吃葱、韭、薤、蒜,不吃肉;吃斋不是,斋是过午不食。持八关斋戒,那个斋就是晚上不再吃东西;晚上不但不吃东西,水果、茶水、有颜色的水都不可以喝。如果你长期的有...

有出离心的人,怎么看待子女和父母的责任

有出离心的人,怎么看待子女和父母的责任

问:有了出离心的人,怎么看待他对子女和父母的责任? 索达吉堪布答:不少人以为,对家人不管不问就是有很强的出离心,其实不是。《三主要道论》里说:修人身难得、寿命无常,会对今世生起厌离;修轮回过患、因果不...

极乐世界的人死后又去哪里呢

极乐世界的人死后又去哪里呢

问:西方世界的人有些也是有生命界限的,那么他们在西方世界死去后又去哪里了呢? 大安法师答:你这个问题的前提是不存在的,西方极乐世界往生者是没有生命界限的。他是无量寿啊!你难道没有了解四十八大愿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