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富有

  从前有一个婆罗门国家,名叫多味象,这个国家的国王信奉外道。

  有一天,国王起了一念善心,想要行大布施,于是就依婆罗门法,以七宝堆积如山,只要有乞丐来,随他们自取一把而去。经过了几天,宝山仍然看不出有任何的减少。佛陀知道度化多味象王的因缘成熟了,于是化作一位修行人来到多味象国。

  国王问修行人:「你有什么索求,尽管说,不要觉得为难。」

  修行人回答道:「我从遥远的地方来,想要乞讨珍宝来盖我的房舍。」

  「太好了!你就自己拿一把回去吧!」

  修行人拿了一把珍宝,走了七步,又回头把它放回原处。国王问他:「你这是做什么!难道你不要了吗?」

  修行人答道:「这些财宝只够建房子用,如果要再娶媳妇的话,恐怕会不够,我想就不用拿了。」

  「那你就再取三把回去吧!」

  修行人拿了之后,走了七步,又回头放回原处。国王又问:「你怎么又不拿了呢?」

  「这些虽然够娶媳妇,可是没有田地、奴婢和牛马,要怎么过日子呢?我看还是算了吧!」

  「那你就再取七把吧!」

  修行人拿了之后,走了七步,又再回头把它放回去。国王忍不住又问:「你为什么又放回来了呢?」

  「大王啊!如果家中有男女,一定会有嫁娶,到时候这些财宝一定不够用,干脆不要算了。」

  「那么这座宝山就悉数送给你好了。」

  修行人接受了之后,过了不久又舍弃。这时国王心中不禁生起了极大的疑惑,就问修行人:「我已经给你无量的珍宝,你的生活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了,你为什么又把它归还给我呢?」

  「大王!我原本是要用这些财宝来过生活,可是想到人活在世间没有几年,万物无常,旦夕难保。就算再多的财宝也无法满足贪欲,只有徒增痛苦罢了,不如息下贪念,追求佛道,如此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

  国王听了之后,心开意解,而信奉佛教。

  于是修行人放出佛光,踊身于空中,并以偈语说道:

  虽得积珍宝,崇高至于天,

  如是满世间,不如见道迹。

  不善像如善,爱而似无爱,

  以苦为乐像,狂夫之所厌。

  国王见到佛光,又听闻这首偈语,深受感动,就带领群臣受持五戒,并且都证得了须陀洹果。

点我:

相关文章

《百喻经卷下》:72、唵米决口喻

《百喻经卷下》:72、唵米决口喻

  译文:  曾有一人到丈母娘家去,见她在家捣米,就去那儿偷了一把米含在嘴里。妻子来见丈夫,想跟他说话,而他满口含着米,唔唔地不应答,因为在妻子面前怕难为情,不肯吐弃出来,也就不说话了。妻子见他不...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33、极难行之种种布施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33、极难行之种种布施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百喻经卷下》:78、与儿期早行喻

《百喻经卷下》:78、与儿期早行喻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夜中对儿子说:「明日与你一道到那村落去,有些东西想去索取。」儿子听了,至次日清晨,竟不问父亲索取什么,独自直奔那儿去了。到了那地方,身体疲惫极了,却一无所获,又吃不着东...

生命中最后的时光,来看看禅师怎样享受死亡

生命中最后的时光,来看看禅师怎样享受死亡

  德普禅师性情豪纵,十八岁受戒后,就大开讲席弘道。  宋哲宗元佑五年十月十五日,德普禅师对弟子说:“诸方尊宿死时,丛林必祭,我以为这是徒然虚设,因为人死之后,是否吃到,谁能知晓。我若死,你们当在...

宝光天子

宝光天子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

《百业经》:一只乌龟,血肉施蚁获证菩提

《百业经》:一只乌龟,血肉施蚁获证菩提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