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不杀

  距离王舍城约五百里的地方,有一座山,山中住着一户人家,他们以打猎为生,信仰的是牛鬼蛇神,从未见过佛法僧三宝。

  有一天,佛陀路过此地,他们一见到佛陀,立刻被佛陀的光明相好摄受,欣喜的向前顶礼。佛陀为他们讲说杀生的罪过及护生的福报,大家听得非常欢喜,于是来到佛前,告诉佛陀:「我们是山野小民,平日以打猎为生,但是我们想供养您一餐饮食,希望您能接受。」

  佛陀说:「肉食为佛法所不允许,我已经用过饭了,你们不必再为我准备饮食了。」

  接着佛陀又说:「人生在世,能够吃的东西太多了,为什么不找些有益身心的食物来吃呢?你们杀害生命来维持自己的生命,死了是会堕落恶道的,对修道有损无益啊!人吃五谷,要悯念畜生和水族等的生命,它们也爱惜自己的生命啊!你杀害它们来养活自己,这种祸患是无穷的,慈悲不杀生,才能生生世世无灾无殃。」

  佛陀又说了一首偈语:

  为仁不杀,常能摄身,

  不遭横死,所适无患。

  不杀为仁,慎言守心,

  不遭横死,所适无患。

  垂拱无为,不害众生,

  无所娆恼,死生梵天。

  常以慈哀,净如佛教,

  知足知止,是度生死。

  大家听完佛陀的开示,都非常欢喜的信仰了佛法,并且改以种田为生,从此不再杀生造业。

  八正道中的正命,就是正当的职业,以杀生为业是佛法所不允许的,譬如贩卖毒品、刀枪,或者以杀戮众生为谋生的职业。因为以杀害众生的生命来养活自己的色身,是断慈悲种,招感恶业的恶行,智者所不为也。

点我:

相关文章

海涛法师:宿世的恩缘 报恩七天

海涛法师:宿世的恩缘 报恩七天

  有一位菩萨隐居在深山幽谷中修行,他常以大慈大悲的心,同情天下众生的生死苦恼,静心诚意,追求大道。但有个东西一直妨碍他的修炼和求道,那就是一只虱子。  虱子在这位菩萨的衣服上居住,每当菩萨禅坐时...

佛陀前身 六牙白象的故事

佛陀前身 六牙白象的故事

  舍卫国有一位长者,生了一个女儿。奇怪的是,她刚坠地,便讲了一通令人惊讶地话:“我做了不善的事,我做了不孝的事,我做了不知羞愧的事,我做了罪恶的事,我做了忘恩负义的事。”讲到这里,又突然默不出声...

海涛法师:彼此关怀

海涛法师:彼此关怀

  释迦牟尼佛住在舍卫国期间非常忙碌,几乎是日以继夜地解答弟子心中疑问。他也会为施主们讲解佛法,并不定时为新皈依的弟子授戒,或参加信徒们邀请的斋宴。  有一天晚上,佛陀就经过僧房。忽然,他听见一间...

《百喻经卷下》:74、出家凡夫贪利养喻

《百喻经卷下》:74、出家凡夫贪利养喻

  译文:  从前有位国王,设立了一条教法:凡是婆罗门等教徒居住在我国内必须将身体洗净,若不洗净,则驱使他做种种苦役。有位婆罗门空提着澡罐,谎说洗净了。别人替他注了水,他随即就泻弃掉,说:「我不洗...

《百业经》:(96)懒惰者 见佛生喜得佛授记

《百业经》:(96)懒惰者 见佛生喜得佛授记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释迦牟尼佛广传:二、发愿品2、辐轮王率众供养如来

释迦牟尼佛广传:二、发愿品2、辐轮王率众供养如来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与由衷的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