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我们是生活在相对的世界里,极乐世界没

【郁单成七宝。横揽成万物。光精明俱出。善好殊无比。著於无上下。洞达无边际。】

这个几句话是说明西方世界所有万物都是成於自然。「自然」在此地不太好懂,很难体会,因为这个是性德的流露,与我们通常这个「自然」的观念不一样,决定不相同,所以佛经里头有一个术语叫「法尔」,「法尔」就是一切法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这不得已我们还用比喻说,比喻,诸位要知道,只能比喻个彷佛,没有法子比得那么样逼真,但是从这个彷佛,你去体会、去领略,能得一点轮廓。真正要明白这个境界那一定要功夫,功夫到家,你亲自证得的那才叫真实。为什么我们没有法子体会?诸位要知道,我们现前所看到的境界,山河大地、宇宙星球、森罗万象,从哪来的?当然是自性变现出来的。可是自性变现出来了,它不自然了,为什么不自然?它里面有改变。就好像一棵树木、花草一样,经过人工修理,它就不是自然的了,虽是自然而生的,可是经过人工去给它修理。

「法尔」本性里面流露出的这些万物,为什么我们今天说它不自然?我们起心动念就是给它加工,就是给它修理了。所以我们看到这个宇宙,虽然说自然,不是此地所讲的「法尔自然」,不是这个意思。它这个自然的境界必须要到我们於一切境界当中,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那个境界就是属於此地所说的法尔自然,完全是自性流露出来,这是真正的美、真实的美。

『郁单』也是比喻,「郁单」就是我们有些地方翻作「北拘卢洲」,是佛讲我们这个小世界,四大部洲的北洲,北洲梵音叫「郁单那」,也翻作「北拘卢」。这一洲福报很大,人民的生活不需要操劳,不需要耕种,不需要经营,所有一切生活需要的都是自然生长的,所以这个福报就太大了。衣食自然,不要操一点心,寿命又长,经上讲寿命都是千岁,很少生病的,这样好的一个地方。但是这个地方的人享福享惯了,人在福中把修行忘掉了,所以佛法这一洲没有。你看寺庙里头,你们看到韦驮菩萨,韦驮殿上面有个匾额,这个匾额通常写的是「三洲感应」,四大部洲只有三洲感应,就是「北拘卢洲」没有佛法,他要想护法护不上,那边没有佛法,福报很大。这个地方用它来形容西方极乐世界所有的资源都是自然的,非常的丰富,「郁单成七宝」。「七宝」是从我们这个世间比喻而说的,实际上西方世界的珍宝是无量无边,说之不尽。

『横揽成万物』,这是说性德自然流露化成的,就是变化成这一个世界,世界里面所有一切的万物。『光精明俱出』,这四个字是形容万物之美。「光」是光明,一切物质都放光,光明、精美、明净,「明」是清净,没有一丝毫缺陷。西方世界任何一个物质,你找它的缺陷找不到,总是叫人人看到欢喜、满愿。『善好殊无比』,「殊」是殊胜,它的善好是十方世界不能跟它相比的。

『著於无上下,洞达无边际』,这两句是汇归本体,这说明它为什么这样好。前面这一句是「如如之理」,就是自性,「著於无上下」,「著」是显著,非常的明显,人人都能够看出来,人人都能够见到。「上下」是比喻我们今天这个世间所讲的相对,我们是生活在相对的世界里,西方极乐世界没有相对的,为什么?心意识里面才有相对,真如本性里头哪有相对?没有上下、没有大小、没有先后、没有长短。我们这边,你所说得出的统统是相对的,西方世界没有,这才显示出自性圆满的流露。

「洞达」,这是智慧,自性里面流出来圆满究竟的智慧。不但对於西方世界,对於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都通达、都明了,尽虚空遍法界没有边际,没有隔阂。尽虚空遍法界实际上讲就是一个自己,哪有不知道的道理!虚空法界是自性显现出来的,正如同我们作梦一样,梦中所有一切境界是自心变现出来的。因为迷失了自性,所以对於整个境界不了解,如果觉悟了,那就样样都明了。经文到这个地方是把西方世界人事环境、物质环境的微妙、殊胜、美好,做了一个概略的介绍。

无量寿经(第四十四集)1992/6美国圣荷西迪安那大学档名:02-012-0044

 

点我:

相关文章

怡僧法师:佛教正法的传承

怡僧法师:佛教正法的传承

佛教正法的传承 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回,所说的言教结集为三藏十二部经典。佛经之多浩如烟海,由于中国佛教宗派繁多而且各有殊异,学佛的人们不知从何...

达照法师:佛说八大人觉经 第十讲 正宗分——出

达照法师:佛说八大人觉经 第十讲 正宗分——出

第十讲  正宗分——出家梵行觉 大家在一起学习佛法,我感到非常的欢喜。昨天我们把《八大人觉经》的第六觉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今天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第七...

【孝顺】孝顺的意思是什么?佛教对孝顺的定义

【孝顺】孝顺的意思是什么?佛教对孝顺的定义

孝顺(佛教解释)  孝顺原指爱敬天下之人﹑顺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后多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佛教对孝顺的定义  孝顺,可分为二种,一种是世间的孝顺,另一种为出世间的孝顺,所谓世间的孝顺,即是...

居士传新编:2、牟融,中国最早居士著牟子理惑论

居士传新编:2、牟融,中国最早居士著牟子理惑论

  隆宣法师 总监  释永真 彭殿清 撰集  2、牟融:中国最早居士 著牟子理惑论  东汉牟融(公元166~?年),自号牟子,中国最早的佛教居士。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生于苍梧郡广信县(...

宣化上人:最初一念,出家成佛,最后一念,还俗做

宣化上人:最初一念,出家成佛,最后一念,还俗做

最初一念,出家成佛;最后一念,还俗做鬼。这两条路,操之在你自己的手中。◎一九八五年五月四日开示人人想成佛,可是成佛有成佛的条件。人人想做好人,要经过长时间的考验,...

净空法师:烦恼放不下那就学古大德的方法

净空法师:烦恼放不下那就学古大德的方法

所以断烦恼,实际上就是把它放下就是。放不下那就学古大德的方法,「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见到喜欢的人,爱习它就生,这就念头起来了。祖师告诉我们,这个不怕,为什么?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