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我们生气的人都是在助我们修忍辱

  1、一切众生都是过去父母。

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遇到惹我们生气的人,就想一想他们过去世也曾经像我们现世的父母一样,含辛茹苦地抚养我们,照顾我们,关心我们,疼爱我们,我们还会忍心嗔恨他们吗?

  2、一切众生都是现在菩萨。

看一切众生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

惹我们生气的人都是在助我们修忍辱,助我们修行,我们应该视他们为菩萨。阿底峡尊者当年从印度到西藏,一路上专门带了一个侍者,叫他用各种方法来激怒自己,为的就是可以有机会修忍辱。而我们现在遇到了惹我们生气的人,相当于得到了免费的忍辱机会,我们应该感恩、顶礼他们,视他们为菩萨。

  3、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

“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法华经·常不轻菩萨品》)。我们的眼光要放长远一点,不要局限于现在,虽然惹我们生气的人现在还没有成佛,但一切众生将来都是必定要成佛的,只是时间上早晚的问题,一切众生都值得我们像佛一样去尊敬,怎么可以起嗔心呢?起嗔心就是在嗔佛啦。

每当遇到惹我生气的人或事,我就在心中默念这三句话:“一切众生都是过去父母。一切众生都是现在菩萨。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接着就一直默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云:“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气很快就消了。

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

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

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

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点我:

相关文章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N 12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N 12

1288经:本经阐说如法布施的福报功德。 一位天人说偈而请佛印可,偈为:“悭吝生于心,不能行布施;明智求福者,乃能行其惠。”我们在行布施之时,往往注重于形式与...

宏圆法师:临终得闻圣号,不论有罪无罪,悉得解脱

宏圆法师:临终得闻圣号,不论有罪无罪,悉得解脱

【长者。未来现在诸众生等。临命终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一辟支佛名。不问有罪无罪。悉得解脱。】一个人如果平时没有念过佛菩萨的圣号,但是在他临欲命终的时候,能有善...

印良法师:诌议“善智慧”

印良法师:诌议“善智慧”

诌议“善智慧” “为善至乐”的道理,看起来并不难,做起来也不复杂,真正实践起来,却又不是那么“得心应手”的顺理成章?坊间常说的一句俗语“积德行善”,好似是...

精进是我们远离众苦,快速改善命运、健康、事业、

精进是我们远离众苦,快速改善命运、健康、事业、

【精进是一切诸善之根本,精进能动发先世福德,能令必生!】复次,精进法,是一切诸善之根本,能出生一切诸道法,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况小利!如毗尼中说:一切诸善法...

【静坐】静坐的意思,静坐的好处和方法是什么?

【静坐】静坐的意思,静坐的好处和方法是什么?

静坐(佛教解释)  静坐,是修养身心的一种重要方法,可以澄清思虑,增进健康。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免不了有种种疾病,一切疾病又可分为身和心两方面,除身上所发生的疾病以外,凡一切贪欲、愤怒、忧怖、骄慢...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一讲 感悟人生 六、愿力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一讲 感悟人生 六、愿力

六、愿力和智慧 我们要改变,让自己不如理、不如法的行为变成如理、如法的行为,我们要改恶行为善行,改害人为利人,这样的做法,这样的生活态度,要靠什么呢?要靠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