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消弊政,得官贵显

  潜消弊政 皇明通鉴

  宣德间。尝遣太监至西洋求宝。所费不赀。死者无算。天顺时。有上言再遣者。因命兵部项忠。查检往册。时刘大夏为郎中。先至库。匿之。吏无可查。其事遂寝。后项以失册责吏。刘笑曰。此弊政也。纵使册在。犹当毁之以除其根。尚追问其有无耶。项悚谢曰。公阴德动天。此位当属公矣。后果官太保大司马。子孙屡代贵显。

  《白话解》

  不露痕迹,消除弊政(摘自《皇明通鉴》潜消弊政)

  明朝宣德年间,曾经派遣太监到西洋寻宝,花费不计其数,死人不可计算。天顺年间,有人建议皇上再派遣人去,皇上就命令兵部项忠,参考过去的寻宝档案,以制订新方案。当时刘大夏作郎中,先到放案册的地方,把案册藏起来,办事人员找不到,这件事就停下来了。后来项以丢失案册的事责问办事人员,刘笑着说:「这是弊政,即使案册在,也应毁掉,以除后患,怎么还要追问它的去向呢?」项忠惊醒,对刘公肃然起敬,道歉说:「您的阴德动天,我这个位子应当属于您了!」后来果然升官到太保大司马,子孙历代贵显

  〔按〕充刘公所为。则世间一应有害于人之文字。皆当毁灭。而小说春方。及谤佛之书。为尤甚。

  《白话解》

  〔按〕推广刘公的做法,那么世间一切有害的文字,都应当毁灭。诲淫诲盗的小说、增长淫欲的春药方以及诽谤佛法的书籍属重中之重。

 

点我:

相关文章

念佛号老太君重见天日

念佛号老太君重见天日

 话说清代乾隆年间,有位居士丁传,他家书香门第,家境富裕。只是他的祖母孔太君双目失明二十多年了。一年春天,她对丁传说:“我只要两眼能得一寸光,老年的愿望就足了!”  看到许多老年人一生中忙...

为何一女子在寺院里供养几千两银子,还不如几文钱?

为何一女子在寺院里供养几千两银子,还不如几文钱?

  文章选自中国佛学院广行法师编著的《可·为》——广行释讲《了凡四训》一书  心满则满 心半则半  昔有某氏女入寺, 欲施而无财, 止有钱二文, 捐而与之, 主席者亲为忏悔;    从前有一户人家...

《百业经》:(23)金色比丘尼 供养佛塔得金色身

《百业经》:(23)金色比丘尼 供养佛塔得金色身

  《百业经》:(23)金色比丘尼 ——供养佛塔 得金色身  序译序 (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

《释迦牟尼佛广传》五

《释迦牟尼佛广传》五

  释迦牟尼佛广传(上)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五安忍品  70、多生累劫修安忍  释迦牟尼佛曾为行境仙人,魔王波旬就幻化出五百位精通种种害人技巧之恶人,于五百年中日夜不停地紧随...

海涛法师:发恶誓的果报

海涛法师:发恶誓的果报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已经断除烦恼,得到神通的微妙比丘尼,她对比丘尼们叙述自己过去世所造的善恶果报。她说:  「我过去曾经有一世是一位有钱人的太太,生活过得幸福美满,美中不足的是我不能生育。后...

三重楼喻

三重楼喻

  佛教故事:三重楼喻  往昔之世,有富愚人,痴无所知。到余富家,见三重楼,高广严丽,轩敞疏朗,心生渴仰,即作是念:“我有财钱,不减于彼,云何顷来而不造作如是之楼?”即唤木匠而问言曰:“解作彼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