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师:出家的条件是什么?印祖为什么不鼓励出

595、《往生咒》需要学梵文吗?怎样持咒利益大?

学固宜学,断断不可起优劣胜负之念,则利益自不可思议矣。持咒以不知义理,但只至诚恳切持去,竭诚之极,自能业消智朗,障尽福崇。其利益有非思议所能及者。

《往生咒》梵文,学之亦甚好。但不得生分别心,谓此略文为非。一起此念,则一大藏所有咒,皆生疑心,谓为未合佛意。须知译经之人,皆非聊尔,何可以他译不同,便藐视之乎?千余年持之得利益者,何可胜数。岂千余年来之人,皆不知梵文乎?学固宜学,断断不可起优劣胜负之念,则利益自不可思议矣。又持咒一法,与看话头相似。看话头以无义路,故能息分别之凡情,证本具之真智。持咒以不知义理,但只至诚恳切持去,竭诚之极,自能业消智朗,障尽福崇。其利益有非思议所能及者。(《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450页 复张云雷居士书二)

596、出家的条件是什么?印祖为什么不鼓励出家?

古人谓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乃真语实语,非抑将相而扬僧伽也。良以荷佛家业,续佛慧命,非破无明以复本性,宏法道以利众生者,不能也。

夫佛法者,乃九法界公共之法。无一人不当修,亦无一人不能修。持斋念佛者多,推其效则法道兴隆,风俗淳善。此则唯恐其不多,愈多则愈美也。至于出家为僧,乃如来为住持法道,与流通法道而设。若其立向上志,发大菩提,研究佛法,彻悟自性,宏三学而偏赞净土,即一生以顿脱苦轮,此亦唯恐不多,多多则益善也。若或稍有信心,无大志向,欲藉为僧之名,游手好闲,赖佛偷生,名为佛子,实是髡民。即令不造恶业,己是法之败种,国之废人。倘或破戒造业,贻辱佛教,纵令生逃国法,决定死堕地狱,于法于己,两无所益。如是则一尚不可,何况众多。

古人谓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乃真语实语,非抑将相而扬僧伽也。良以荷佛家业,续佛慧命,非破无明以复本性,宏法道以利众生者不能也。今之为僧者,多皆鄙败无赖之徒。求其悠悠泛泛,持斋念佛者,尚不多得,况能荷家业而续慧命乎?今之佛法,一败涂地者,以清世祖不观时机,仰遵佛制,革前朝之试僧,永免度牒,令其随意出家,为之作俑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42页 复泰顺谢融脱居士书二)

597、五伦中为什么没有列老师?

师有成我之德者,则属于父;诱掖奖劝,以达其材,则属于兄;丽泽互益,则属于友。孟子谓师也父兄也,故五伦之中,不列其师。

夫人生大伦,其数唯五: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而父生,师教,君食,三者相等。何五伦之中,不列其师?不知师有成我之德者,则属于父;诱掖奖劝,以达其材,则属于兄。孟子谓师也父兄也。次则丽泽互益,如二月互照,二手互援,则属于友。(朋从二月,友从二手,古文友作“ ”,又,手也, 系又之变体,)故佛门每谓寻师访友。(《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一第161页 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点我:

相关文章

生根活佛:打坐静修的六个要点

生根活佛:打坐静修的六个要点

第一、看破:打坐静心要将一切放下,放下就要先看破一切,所以,我们时时刻刻都要提醒自己去看破万物的真相,要知道所有妄念的幻觉都是假的,没有一个真实的,都不可得,心里...

皈依过的,就不要再皈依了,为什么呢?(宣化上人

皈依过的,就不要再皈依了,为什么呢?(宣化上人

皈依不是凑热闹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皈依过的,就不要再皈依了,为什么呢? 一、避免佛教中为了争皈依弟子,搞得是是非非,人人为争利益,生大仇恨,水火不相容。 二、皈依...

人一生气就释放大量毒素

人一生气就释放大量毒素

我们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应该生气,因为人啊,一生气发火,遍体的毒素就出来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生气的时候,身体是难受的,细胞受不了,有些人生气过后,还会出现气...

呷绒多吉上师:只要诚心诚意地对上师三宝供养,就

呷绒多吉上师:只要诚心诚意地对上师三宝供养,就

 呷绒多吉上师开示连载532人有信仰是很好的,对佛法产生信仰是非常不可思议的!这不是我随...

仁清法师:实际陈设和意变无量

仁清法师:实际陈设和意变无量

 再讲供养,供养我在别处讲过了,在这边没讲过。供养,严格地讲,分开的话,叫上供下施。下施就是布施,我们平等地这个辈份呢可以叫做布施,对于下三恶道,比如...

南怀瑾:人的生命投生的过程05

南怀瑾:人的生命投生的过程05

那么有同学问,生死的这个实验在什么时间看到呢?我们自己能够证到生死,很不容易了,我们现代人差不多要到三禅定以上,定力到三禅定以上,而且三禅定到四禅定这个之间,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