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业经》:百世佛父今证圣果(42)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曾有“无见堕恶趣,有见生善道”的教言,即没有因果正见的人难免堕落恶趣,而有因果正见的人自然能往生善道。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也在六千余名四众弟子前强调:“凡听闻、读诵、受持此《百业经》的人,若能对因果不虚生起坚定的信心,谨慎遵循因果,并且精进修持、忏悔罪障,一定不会堕落。”故弟子们对此经生起了极大信心。.....。

  在翻译《百业经》的过程中有很多人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在此谨表谢忱。以此功德,愿我们及一切有情坚信因果,同生极乐!愿增吉祥!

  译者

  一九九九年一月三十日

  法王晋美彭措金刚上师传讲

  堪布索达吉译导

  (42)一位老人——百世佛父 今证圣果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次,佛到祗陀园去,路途中,遇一婆罗门老人。这位老人一见佛陀,一边情不自禁地喊着:“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一边向佛陀扑过去想抱住佛陀,这时,旁边的比丘上前拦住,不让他这么作,佛陀对众比丘说:“你们不要拦他,否则,他会立刻吐血而亡的。”比丘们让开了,这位老人就抢上去,紧抱住佛陀的脖子,象久别重逢的父亲终于见到自己的儿子一样,急切地喊:“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你、你……。”亲热了良久,这位老人松开手,激动的心才渐渐的平静下来。这时,佛陀给他传了相应的法,这位老人马上获得预流果位。

  此时,得果的老人向佛陀祈求道:“我愿在佛陀的教法下出家,请佛陀慈悲摄受。”世尊欣然答应并摄受了他,当下以’善来比丘之方便言词为他授了近圆戒。出家后,他身披三衣、手持钵盂滤水器,成了一位很如法的出家人,世尊为他传授了一些相应的教言,他自己也是勇猛精进,灭尽了三界轮回的烦恼,获证了阿罗汉的果位。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在拜见您的成千上万个男人中,没有一个像这位老人一样如此对待您的,今老人之举是以何因缘?唯愿为吾等演说。”

  世尊告曰:“这位老人在此世之前的五百世中作我父亲。他往昔的习气现前,所以,才会有今天这些行为。”

  “世尊,既然他五百世中作世尊您的父亲,那为什么今生不作您的父亲呢?”

  世尊复言:“凡大菩萨好行布施,具足出离心,但这位老人在五百世中,经常对我布施与生出离心造的违缘太多了。最后我发了一个愿:愿他以后不要再作我的父亲。另外我今生的父亲净饭王曾发愿作佛的父亲,这两个因缘和合,所以,他今生没作我的父亲。”

  “那么请问世尊,净饭王往昔是如何发愿的呢?”

  世尊告曰:“早在九十一个大劫前,有如来正等觉俱留逊佛出世,有一位大商主供养佛陀时,见佛身相十分庄严,就发了一个愿:愿将来我能有一位象佛陀一样的儿子。当时的商主就是今世的净饭王,以此愿力他今生作我的父亲。”

  “请问世尊,那位婆罗门老人以何因缘今生贫穷,人已年迈,才值遇佛陀出家?”世尊曰:“因为他生生世世对大菩萨行布施与生出离心造种种违缘,尤其是对我出家造种种违缘,故他今世贫穷,老年时才遇佛出家。”

  “世尊,他以何因缘对佛生欢喜心,于佛教法下出家证得罗汉果位?”

  世尊说:“这是他往昔的愿力。贤劫人寿两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有一位比丘,在临终时发愿:我一生中出家修持,虽然没得到什么境界,但愿我将来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令佛欢喜,出家断尽三界烦恼,证得阿罗汉果。因此他在我的教法下出家得证阿罗汉果。”

 

点我:

相关文章

毗沙门天王是谁?毗沙门天王修得阿罗汉果的故事

毗沙门天王是谁?毗沙门天王修得阿罗汉果的故事

  毗沙门天王,即是掌管财宝之天神,又称为多宝藏菩萨。在《增一阿含经三o二》中曾记载毗沙门天王帮助一位极为贫困的鸡头梵志,准备种种食具供养佛及僧众,乃至修得阿罗汉果的故事。虽然对天王描述不多...

宝峰惟照禅师悟道因缘

宝峰惟照禅师悟道因缘

  洪州宝峰阐提惟照禅师,芙蓉道楷禅师之法嗣,俗姓李,简州(今四川简阳一带)人。惟照禅师幼年时即超迈而恶俗,有出世志。一日,老师教他读书,读至“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一语时,惟照禅师恍然有省,便急忙...

放下放空,放平放心

放下放空,放平放心

  寺院里新来一位小沙弥,对什么都好奇。  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小沙弥跑去问师父:“红叶这么美,为什么会掉呢?”  师父一笑:“因为冬天来了,树撑不住那么多叶子,只好舍。这不是‘放弃’,是‘放下...

警惕无常,欢喜消业

警惕无常,欢喜消业

  警惕无常,欢喜消业──佛陀生病的时候  人体生病有时候是对人类的一种警惕,让我们知道人生的无常,不知道什么时候病苦灾难会来临,警惕我们要赶快把握人生──今天不做、今天不做、今年不做,不知道是否...

释迦牟尼佛广传:二、发愿品16、劝请诸佛初发心

释迦牟尼佛广传:二、发愿品16、劝请诸佛初发心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与由衷的敬...

至心听闻佛法的殊胜功德至心听闻佛法的殊胜功德

至心听闻佛法的殊胜功德至心听闻佛法的殊胜功德

  过去世尊常在恒河边游化,广说法要。每当世尊说法之时,都有无数天龙、鬼神、国王、人民,乃至飞鸟走兽,前来听法。  一日,有位放牛老翁,听闻世尊在恒河边为众生开示微妙法门,便拄着柺杖前来恭闻法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