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失去的不会再来,请珍惜当下!

  编者按:你有过因失去亲人而悲痛不已的经历吗?你曾经因悲痛而久久不能自拔,整天被阴暗的心情所笼罩?请看今天的凤凰网佛教《佛教故事》,看完这则出自《杂譬喻经》的故事你会明白,珍惜当下的时光有多重要,我们可以通过适时的祭奠来缅怀故人,但不可放松我们在现实生活的修行精进。  

  失去的不会再来,请珍惜当下!(图片来源:慧海百科库)

  且说有一位贤明的人,一向奉持佛法,精进不懈怠,后因寿尽,得病而亡。他的妻子伤痛悲切,自是不在话下。

  妻子虽然悲痛,还是遵照礼法,将丈夫的尸骨火化、埋葬。丧事既毕,妻子还是不能稍抑悲痛,而且废忘经典、佛法,甚至连佛龛前的香灯都不再点燃,只全心全意的在烹宰牲畜,设肴馔、置酒食,在丈夫的坟前,悲泣哀号。

  这位贤者,因生前奉持佛法,死后生天,他以天眼,遥见妻子的哀伤、愚痴不可名状,反觉好笑,而发怜愍之情。

  于是,贤者化成牧童,在坟边牧牛;忽然,牛竟猝死,牧童在旁,号哭后,接着便去割草,拿到死牛前,大声叫牛吃草,死牛如何吃呢?牧童于是又打、又喊、又哭的不停的推着死牛。

  对于牧童怪异的行径,坟冢附近的人全都聚集来看,当然,贤者之妻也走近来看,其中有一人,笑着问牧童:“你是谁家的孩子呀?牛死了,该回去告诉你家人,在这儿哭有什么用?牛死了怎会知道呢?”

  “我可不愚笨啊!牛虽死了,还在这里,我犹有指望,不像她!”牧童一指贤者之妻,继续说,“丈夫老早就死了,还天天买酒设肴,到这儿号哭,他已化焦了的骨骸,又怎么会知道呢?”

  贤者之妻闻言,心里正自惊诧,牧童又说:“我原是你的丈夫,生前因奉持佛法,故已生天界,而今特来度化你啊!”

  说完,牧童恢复他原来的天身,隐向天空时,又说:“你要像我一样,精勤修持,增进道业,不要再浪费时间呀!”

  贤者之妻闻言,心开悟解,回家后,便不再号泣、不再忧愁,而一心精持五戒,注重德行,广行布施,赈济贫病无依者。

  这才使她世寿尽时,也得以往生天道。

  [责任编辑:徐上杰 ]

 

点我:

相关文章

宝峰惟照禅师悟道因缘

宝峰惟照禅师悟道因缘

  洪州宝峰阐提惟照禅师,芙蓉道楷禅师之法嗣,俗姓李,简州(今四川简阳一带)人。惟照禅师幼年时即超迈而恶俗,有出世志。一日,老师教他读书,读至“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一语时,惟照禅师恍然有省,便急忙...

无心之过,是可以被原谅的

无心之过,是可以被原谅的

  从前在舍卫国里住著一个老人,他和一个儿子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艰苦。后来老人受到佛陀教义的启发,就和儿子一起出家,老人当了比丘,他的儿子当小沙弥,两人成为师徒。  这天,老比丘带着小沙弥一起出...

菩萨舍身饲虎之因缘

菩萨舍身饲虎之因缘

  一日,世尊带领大众至般遮罗大聚落,途中经过一处树林,世尊告诉阿难:“阿难!我们在此暂时歇息。”于是阿难为佛敷座,世尊坐定后,问诸位比丘:“你们是否想见我于往昔行菩萨道时,修行苦行之舍利?”大众...

索达吉堪布:《释迦牟尼佛广传》68

索达吉堪布:《释迦牟尼佛广传》68

  释迦牟尼佛广传(上)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五安忍品  68、顶宝承受诸苦难  久远之前,有一城市名为夏嘎巴,行持佛法之国王叫金顶。当时释迦牟尼佛入于金顶王妃胎中,当...

淫女惑人成骷髅

淫女惑人成骷髅

  淫女惑人成骷髅  善能观察真实道理之人,见到任何美好之人事物,无有贪欲;见到美妙之色,亦无瞋爱取舍。智者善能观真实之相,不为假象蒙蔽。  过去,有一座寺院,有众多比丘,其中有一位具有三明六通、...

观世音菩萨的传说 “妙善公主”

观世音菩萨的传说 “妙善公主”

  妙善公主的传说,最早见《编年通论》第十卷。书中记载唐朝时的著名僧人,佛教律宗南山宗的创始人道宣法师(596年一667年),在终南山创设戒坛。道宣法师持戒严格,道行高超,已经修行达到可以接受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