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失去的不会再来,请珍惜当下!

  编者按:你有过因失去亲人而悲痛不已的经历吗?你曾经因悲痛而久久不能自拔,整天被阴暗的心情所笼罩?请看今天的凤凰网佛教《佛教故事》,看完这则出自《杂譬喻经》的故事你会明白,珍惜当下的时光有多重要,我们可以通过适时的祭奠来缅怀故人,但不可放松我们在现实生活的修行精进。  

  失去的不会再来,请珍惜当下!(图片来源:慧海百科库)

  且说有一位贤明的人,一向奉持佛法,精进不懈怠,后因寿尽,得病而亡。他的妻子伤痛悲切,自是不在话下。

  妻子虽然悲痛,还是遵照礼法,将丈夫的尸骨火化、埋葬。丧事既毕,妻子还是不能稍抑悲痛,而且废忘经典、佛法,甚至连佛龛前的香灯都不再点燃,只全心全意的在烹宰牲畜,设肴馔、置酒食,在丈夫的坟前,悲泣哀号。

  这位贤者,因生前奉持佛法,死后生天,他以天眼,遥见妻子的哀伤、愚痴不可名状,反觉好笑,而发怜愍之情。

  于是,贤者化成牧童,在坟边牧牛;忽然,牛竟猝死,牧童在旁,号哭后,接着便去割草,拿到死牛前,大声叫牛吃草,死牛如何吃呢?牧童于是又打、又喊、又哭的不停的推着死牛。

  对于牧童怪异的行径,坟冢附近的人全都聚集来看,当然,贤者之妻也走近来看,其中有一人,笑着问牧童:“你是谁家的孩子呀?牛死了,该回去告诉你家人,在这儿哭有什么用?牛死了怎会知道呢?”

  “我可不愚笨啊!牛虽死了,还在这里,我犹有指望,不像她!”牧童一指贤者之妻,继续说,“丈夫老早就死了,还天天买酒设肴,到这儿号哭,他已化焦了的骨骸,又怎么会知道呢?”

  贤者之妻闻言,心里正自惊诧,牧童又说:“我原是你的丈夫,生前因奉持佛法,故已生天界,而今特来度化你啊!”

  说完,牧童恢复他原来的天身,隐向天空时,又说:“你要像我一样,精勤修持,增进道业,不要再浪费时间呀!”

  贤者之妻闻言,心开悟解,回家后,便不再号泣、不再忧愁,而一心精持五戒,注重德行,广行布施,赈济贫病无依者。

  这才使她世寿尽时,也得以往生天道。

  [责任编辑:徐上杰 ]

 

点我:

相关文章

人的内心,往往不是外表能概括的……

人的内心,往往不是外表能概括的……

   舍卫国有一个做清洁工作的妇人,天天打扫街道,十分勤劳。她的衣服很肮脏,市民都讨厌她,见到她,总是掩著鼻子走过。  佛陀叫她来听佛法,鼓励他精进、城内的人不赞成,跑来责问道:「佛陀啊!你常说清...

龙树菩萨:世间每个人都是贼

龙树菩萨:世间每个人都是贼

  伟大的圣者龙树菩萨(又名:龙猛菩萨),曾全身赤裸地生活,仅有的家当就是一只钵,但他可能是世上最伟大的天才。他有无以伦比的才智,地位崇高的帝王、后妃及显赫的哲学家都是他的学生。  有位王后非常崇...

净空法师:如何从乞丐的命,到十年布施一个亿

净空法师:如何从乞丐的命,到十年布施一个亿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指导我的老师是章嘉大师,我向他老人家请教,方东美先生将佛法介绍给我,我知道佛法是大学问,是世界哲学的最高峰。我向大师请教:佛门里有没有方法,让我...

无诤,是修行者的美德

无诤,是修行者的美德

  有一天,目犍连的弟子和阿难的学僧在一起谈话,二人相约同声赞颂经呗,看谁唱诵最好、最妙、最胜。  这件事情被其他比丘看到,并且把这件事情告诉佛陀,佛陀就叫另一位比丘,去把这两个人请到讲堂来。  ...

净土圣贤录易解:刘宋昙顺

净土圣贤录易解:刘宋昙顺

  刘宋昙顺  昙顺。黄龙人,幼年出家,跟从鸠摩罗什大师学法。他讲解演说的种种经典,都能奥妙地穷尽色空二法皆不可着的甚深义理。  罗什大师赞歎说:「此子真是奇才根器啊!」后来入庐山,修习淨土,当时...

智者不为得失所动

智者不为得失所动

有一年,佛陀和众多比丘在某一婆罗门的邀请下,到鞞兰若结夏安居。当他们到达时,这位婆罗门受魔王波旬的影响,却不护持佛陀等人。当时又是饥荒,鞞兰若的百姓只能在佛陀及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