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业的果报,宁死也绝不再杀生!

  我是一个厨师,从业二十余年来杀生无数,如今学佛,深感不安,畏惧生命的流逝和无常,深知自己已造下了无量罪业。

  末学感慨,把自己这一段充满着血腥味的人生经历忏告有缘人,以警示所有厨师能够放下屠刀,改行行善业,因果可畏啊!同时祈愿更多的众生能戒杀、放生、吃素,维护地球生态平衡。

  我是家里的独子。童年时,被受父母的宠爱,没有吃过苦受过累,从小养成了脾气大、自私自利的习惯,对父母不孝顺。少年时,由于宿世业力的牵引,心想尝遍世界美食的强烈贪欲使我选择了学习厨师这个专业。

  学成后很自然地就担当起了XX宾馆的一名厨师杀手。一干二十多年啊,多少条无辜的生命葬送在我的手下!每每昏睡时总觉得有无数生灵,例如蛇等动物在咬我,追杀我,使我的身心世界感到无比的痛楚,难以言辞。

  在厨房里,面对被杀生灵悲惨哀号,面对瑟瑟发抖的动物,我神情麻木,心无怜悯,杀之而后快。

  为了满足客人求新求奇的口腹之欲,多少鲜活的生命葬身于刀下;

  为了自己所谓提高厨艺,创新菜肴,更有许多野生动物无辜丧命。酒席桌上欢笑宴言的代价,竟是千百条生命的厄难。

  且看厨房里,剖腹挖心,斩首刮鳞,油汆刀割,剥皮抽筋,火烤水煮,盐腌酒浸。只要有人能吃,我就敢做,用各种手段,油炸、生吃、煎、炒、煮、溜、炖等等,一幅幅血淋淋的悲惨景象,真是人间的地狱啊!

  不光这些,我还放荡自己,喝酒、吃肉,以为人生在世就是要享受,要把没吃过的吃个够,没玩过的玩个够,恣意挥霍自己的一点点可怜的福报。

  现在深刻反思,我真是罪业深重啊,同样是一条生命,同样生在一个地球,同样有活着的理由,同样会感受到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痛苦,我们人类有什么权利,为什么要去剥夺众生的生命,用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呢?为什么要寻求建立在众生痛苦之上的快乐呢?

  年复一年,为了赚钱,每天一条条鲜活的生命,通过我的活切,活煮,活煎等加工手段,死于非命。

  《地藏经》中云:地藏菩萨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若遇饮食无度者,说饥渴咽病报;

  《感应篇》中也说道:福祸无门,唯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行。

  此般恶业的果报终于在我身上成熟了。

  有一天,在厨房工作时,一位同事无缘无故地把原本淋在鱼身上的滚烫的沸油淋到我的身上,我的手、背、胳膊多处被大面积烫伤,此时此刻让我感受到如同鱼下油锅般的巨痛,从此在我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罪恶的记忆。

  渐渐地,杀生的果报在我身上一一显现。如今我身患痛风,胆结石,脾胃病,前列腺炎等等疾病,这些都是因果报应啊!

  《地藏经》中云如是等阎浮提众生,身口意业,恶习结果,百千报应,今粗略说,真是报应啊!

  可悲的是,当时的我感受了如此惨痛的教训后,非但没有认识到这是自己恶业成熟的果报,还觉得这是我自己不小心造成的,并且还十分憎恨带给我伤害的人,妄想找机会对他进行攻击报复,以泄私愤。

  在平时,我还经常杀野生甲鱼、河鳗,吃它们的肉,用它们的胆汁泡酒喝,不光自己吃单位的,还拿单位的东西送人做人情,因为偷东西还被单位处理过。

  如此,纵观我的前半生,一切的所为都是像无头苍蝇般被强烈的贪嗔痴欲念牵着走,造下的种种罪业,磬竹难书。如今,我很庆幸,有机缘值遇佛法,值遇如意宝般的上师,让我看清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从此将改变我后半生的人生轨迹。

  我是一个十恶不赦,杀业深重的人,因不懂得众生本来平等,人生暇满难得,因果真实不虚,六道轮回过患的道理,在贪嗔痴的驱使下,造下了无量无边的罪业。一念及此,数数泪流满面,愿痛改前非。

  时临不惑之年之时,当明辨事理,我誓愿从此至命终,皈依三宝,依教奉行,改行做善事,莲池大师有云:我劝世人,若无生计,宁丐食耳。造业而生,不如忍饥而死也!我宁死,也绝不再杀生!

点我:

相关文章

《百业经》:(24)牧人 恶口戏骂 今证罗汉

《百业经》:(24)牧人 恶口戏骂 今证罗汉

  序译序 (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女...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时,有一位年近八十岁的婆罗门,他虽家财万贯,却顽固昧,悭贪成性,不肯布施,难以教化,既不知道德规范,也不解无常之理,每天忙于谋求家计,更热衷于建造舒适的房屋。他的房子一间...

江慎修:放生善报第二章【放生愈疾】11.水族报恩顾伟东

江慎修:放生善报第二章【放生愈疾】11.水族报恩顾伟东

  《江慎修居士选录》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  民国十一年壬戍冬释印光谨撰  【原文】  第二章 放生愈疾  11.水族报恩顾伟东  顾伟东得五...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第39集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第39集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为何一女子在寺院里供养几千两银子,还不如几文钱?

为何一女子在寺院里供养几千两银子,还不如几文钱?

  文章选自中国佛学院广行法师编著的《可·为》——广行释讲《了凡四训》一书  心满则满 心半则半  昔有某氏女入寺, 欲施而无财, 止有钱二文, 捐而与之, 主席者亲为忏悔;    从前有一户人家...

念珠的由来

念珠的由来

  佛陀驻锡在灵鹫山说法的时候,附近有一个弱小的国家,经常受到邻国的侵凌,加以国内瘟疫流行,内忧外患,人民非常苦恼,国王更是忧心忡忡。  有一天,国王悄悄地来顶礼佛陀,请求佛陀告诉他如何修行才能脱离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