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广弘:素斋与中国素食文化探源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丹珍旺姆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丹珍旺姆

素斋以素菜为特色,中华大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人们生活习惯差异明显,但在喜食素菜这点上却又惊人的相似。

素斋是以素食为特色的菜系,因为素食与佛教及各种斋戒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所以通称素斋。现在流行的素斋不单指寺院素斋,而且指融合寺院素斋、宫廷素食、民间素菜为一体的菜系。

素斋菜讲究的是素净清香,早先多用豆制品和三菇六耳,富含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和天然矿物质,各种营养元素配比均衡,风味优美,食用清香爽口,有利于人体的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有滋补强壮、清肺益气、清涤肠胃及镇静止痛等功效。而且素斋菜以荤托素,即以荤菜的烹调技艺,仿制荤菜的造型,借以荤菜的菜名,惟妙惟肖、引人入胜。

中国素食历史源远流长,亘古之初,素食沿于采集植物,荤食来自狩猎野兽,随着生产的发展,先秦时已经有了菜羮斋食。《礼记玉藻》说:“子卯,稷食菜羹”,即在忌月要以稷谷为饭,以菜为羹。《庄子人间世》记载了颜回的一番话:“回之家贫,惟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因此则可以为斋乎?”《南华经》也有“蔬食遨游,泛若不系之舟”的记载,说明素食在我国已具雏形,秦汉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发展高峰,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传入了许多蔬菜和瓜果,以及相传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豆腐,大大丰富了素食的内容,西晋时期,一般士族文人崇尚清淡,笑傲公侯,自甘淡泊,他们向来认为“肉食者鄙”,大多以吃素为荣。南朝梁武帝萧衍,以帝王之尊,笃信佛教,素食终身,并大力提倡素食,促使素食迅猛普及与提高。唐宋时期,我国经济文化繁荣昌盛,烹调技艺日臻完善,广泛使用植物油,豆类制品和水果蔬菜大量增加,吃素之风比前代更加兴旺。据王谠《唐语林》载,崔侍郎安悲,宴请诸司,用面粉和芋头等材料做为素菜,在外形上可与猪羊肉做的脍炙荤菜相媲美,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开了后世仿荤菜的先河。

历经元明,到了公元17世纪的清代,素食开始了它的黄金时代,并出现了宫廷、寺院和市肆素食的分野。宫廷素食,也叫斋菜,主要是帝后斋戒时享用,清宫御膳房为此设有“素局”。这些素菜御厨,能用面筋、豆腐、蔬果等原料,做出数百种风味各异的素食。寺院素食,也叫斋菜或释菜,主要用于法师讲经、沙弥受戒,或招待居士、施主及游客,专门用于由香积厨(即僧厨)制作。这一时期全国各地“香积厨”有较大发展,一些著名的寺院,如北京的法源寺、西安的香积寺、广州的庆云寺、成都的宝光寺、镇江的金山寺、上海的玉佛寺、杭州的灵隐寺、厦门的南普陀寺、安庆的迎江寺等,斋菜也远近闻名,求食者云集。与此同时,全国各重要市镇的素菜馆也急剧增加,形成市肆素菜,一般简称素菜,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镇江、杭州、成都等大城市的素菜馆最为有名,如“功德林”、“菜根香”、“全素斋”、“素味香”、“佛有缘”等。它们在继承传统素菜品种的基础上,吸收了宫廷、寺院的斋菜,创新了大批的仿荤素菜,如“糖醋鲤鱼”、“烘烤肥鸭”等,形象生动,几可乱真。

现今的素菜,仍由寺院菜、宫廷菜和民间素菜三大流派组成。寺院菜崇尚“全素”,宫廷菜和民间素菜则“以荤托素”。素菜的高蛋白、低脂肪和含有多种维生素成分,得到国内外美食家的高度评价,也为素菜的发展拓宽了前景。

点我:
标签: 素食文化

相关文章

长寿秘诀12原则

长寿秘诀12原则

  2013年11月底,美国洛杉矶的华夏佛教会举办了禅法讲座,兼学并弘扬南传与北传禅法的福州开元寺方丈本性法师应邀赴美国为其主讲《禅法与养生》。  在讲座上,本性法师从身体的调和、心灵的健康、精神的纯...

夏天不要错过这杯果汁!即润心肺还有助于养颜瘦身

夏天不要错过这杯果汁!即润心肺还有助于养颜瘦身

雪梨苹果汁(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李婷)炎热的夏季很容易没有食欲,来一杯健康果蔬汁,增进食欲还消暑。果蔬汁没有标准的定式,喜欢的蔬菜、水果任意的搭在一起,放在榨汁机里一搅拌,一杯独特的灵感果蔬汁...

阳气像天与日,失其所就短命了

阳气像天与日,失其所就短命了

  我们经常说“养生,其实就是养阳气。”这方面的内容佛医堂编辑也在一直在坚持和大家分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听听南怀瑾老师关于生命与阳气的一些看法,供大家养生参考。  我们人身体上每天的气候,从夜里十一时...

素食推荐:枸杞炒丝瓜

素食推荐:枸杞炒丝瓜

枸杞炒丝瓜...

焚香品茗,雅致过生活!

焚香品茗,雅致过生活!

品茶最是清事 亦须有好香佳炉相伴...

儒家用香

儒家用香

“香”自古便成为一种助缘,它开启了大贤大德的智慧,濡养了文人雅士的心性,构建自然与人性的和谐,对中国人文精神和哲学思想的形成及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香 • 凡朴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