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故事——小儿得大龟(98)

小儿得大龟

——《百喻经》



经文

昔有一小儿,陆地游戏,得一大龟,意欲杀之,不知方便,而问人言:“云何得杀?”有人语言:“汝但掷置水中,即时可杀。”尔时小儿信其语故,即掷水中,龟得水已,即便走去。



释义

从前,有一个小孩,在陆地上玩耍,捉到一只大乌龟。他想杀死这只乌龟,但不知用什么办法,就问别人。有人告诉他:“你只要把它投入水里,它就会被淹死。”小孩相信了这个人的话,就把乌龟投入水里。乌龟到了水里,立即游走了。



寓意

遇事要多思,不可轻信,不可盲从。比如有人修持佛法本来很好,但后来听信外道的话,反而追逐六尘境界流转。



往期回顾:百喻经故事 

愚人食盐(1)

愚人集牛乳(2)

以梨打头破(3)

妇诈称死(4)

渴见水(5)

子死欲停置家中(6)

认人为兄(7)

山羌偷官库(8)

叹父德行(9)

三重楼(10)

婆罗门杀子(11)

煮黑石蜜浆(12)

说人喜嗔(13)

杀商主祀天(14)

医与王女药(15)

灌甘蔗(16)

债半钱(17)

就楼磨刀(18)

乘船失盂(19)

人说王纵暴(20)

妇女欲更求子(21)

入海取沉水(22)

贼偷锦绣(23)

种熬胡麻子(24)

水火(25)

人效王眼瞤(26)

治鞭疮(27)

为妇贸鼻(28)

贫人烧粗褐衣(29)

牧羊人(30)

雇借瓦师(31)

估客偷金(32)

斫树取果(33)

送美水(34)

宝箧镜(35)

破五通仙眼(36)

杀群牛(37)

饮木筒水(38)

见他人涂舍(39)

治秃(40)

毗舍阇鬼(41)

估客驼死(42)

磨大石(43)

欲食半饼(44)

奴守门(45)

偷犛牛(46)

贫人作鸳鸯鸣(47)

野干为折树枝所打(48)

小儿争分别毛(49)

医治背偻(50)

五人买婢共使作(51)
伎儿作乐(52)

师患脚付二弟子(53)

蛇头尾共争在前(54)

愿为王剃须(55)

索无物(56)

踏长者口(57)

二子分财(58)

观作瓶(59)

见水底金影(60)

梵天弟子造物因(61)

病人食雉肉(62)

伎儿着戏罗刹服(63)

人谓故屋中有恶鬼(64)

五百欢喜丸(65)

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66)

夫妇食饼共为要(67)

共相怨害(68)

效其祖先急速食(69)

尝菴婆罗果(70)

为二妇故丧其两目(71)

唵米决口(72)

诈言马死(73)

出家凡夫贪利养(74)

驼瓮俱失(75)

田夫思王女(76)

构驴乳(77)

与儿期早行(78)

为王负机(79)

倒灌(80)

为熊所啮(81)

比种田(82)

猕猴(83)

月蚀打狗(84)

妇女患眼痛(85)

父取儿耳珰(86)

劫盗分财(87)

猕猴把豆(88)

得金鼠狼(89)

地得金钱(90)

贫儿欲与富等财物(91)

小儿得欢喜丸(92)

老母捉熊(93)

摩尼水窦(94)

二鸽(95)

诈称眼盲(96)

为恶贼所劫失㲲(97)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百喻经故事——父取儿耳珰(86)

百喻经故事——父取儿耳珰(86)

父取儿耳珰——《百喻经》经文昔有父子二人缘事共行。路贼卒起,欲来剥之。其儿耳中有真金珰,其父见贼卒发,畏失耳珰,即便以手挽之,耳不时决,为耳珰故,便斩儿头。须臾之间,贼便弃去。还以儿头着于肩上,不可平...

禅诗欣赏——春在枝头已十分

禅诗欣赏——春在枝头已十分

嗅梅【唐】无尽藏比丘尼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学佛修道,好比找寻一片清净美好的春景,但是许多人只是心外求法,到处参名山访大师,赶道场凑热闹,不知反观自性,虽然看...

恭迎|八月廿二 燃灯佛圣诞

恭迎|八月廿二 燃灯佛圣诞

八月廿二  燃灯佛圣诞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燃灯太子,作佛亦名燃灯。——《大智度论》燃灯佛,俗称燃灯古佛。梵文音译提和竭罗,《瑞应经》译作锭光佛,《大智度论》则译作燃灯佛,是过去庄严劫中所出...

释教三字经|法眼宗 明六相 禅与教 无两样

释教三字经|法眼宗 明六相 禅与教 无两样

法眼宗,以法眼文益(885~958)为宗祖。出于南宗青原行思之法系。文益夙参罗汉桂琛,于后唐清泰二年(935)得心印,其后历住崇寿院、报恩禅院、清凉大道场,盛倡禅道,吴越王钱氏亦归依之。文益又作宗门十...

禅诗欣赏——去住本寻常 春风扫残雪

禅诗欣赏——去住本寻常 春风扫残雪

临终偈【宋】王随画堂灯已灭,弹指向谁说。去住本寻常,春风扫残雪。这是北宋时宰相王随的临终偈语,他谒首山省念禅师而开悟,这首偈语则表达了他对死亡的超脱。对世人来说,生死无疑是件大事。可是“无常迅速”,生...

观照|发起一个正愿

观照|发起一个正愿

接触佛法之后,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个词就是“发心”,发心即是发愿心,这个愿心简单来说就是学佛的目标与理想,是行者修行方向的引导。虽然每个人的根性不同,愿力也是有大有小,但是只要发起正愿,就能引发我们朝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