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灵隐寺腊八粥秘方,在家熬粥吃吃吧


灵隐腊八节习俗是指杭州灵隐寺在腊八会期,举行供佛、讲经、煮施腊八粥等一系列的活动。它上承周秦腊祭习俗之遗绪,下启唐宋江南腊八之先声,集宗教信仰与世俗观念于一体,不仅是佛教感恩思想回馈社会的生动体现,也是我国腊八节习俗的杰出代表。正因其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腊八节习俗”于2021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


本周五就是农历腊月初八吃粥的日子啦,小编特地为大家奉上杭州灵隐寺腊八粥秘方。大家可以拿出家里的食材,熬煮一锅甜糯美味的腊八粥,和家里人一起分享吧。


准备食材


主料:糯米150g、粳米50g、蜜枣10粒、白芸豆15粒、红豆150g、花生米150g、莲子10粒、桂圆肉20粒、核桃仁50g、白砂糖50g、红枣10粒、白果5粒。


辅料:干桂花少许(桂花是杭州市市花,杭州灵隐寺在腊八粥中加入少量桂花,不仅为这碗腊八粥增添了淡淡清香,更是一种“杭州的味道”)。


熬煮步骤


01

准备好所有的食材

02

将红豆、红枣、白芸豆、花生米用清水淘洗干净,热水浸泡2-3小时(冷水需浸泡8小时以上)

03

桂圆肉、粳米、糯米、核桃仁、蜜枣、莲子洗净,白果放锅里煮开,过冷水剥去外衣备用

04

把浸泡过的红豆、红枣、白芸豆、花生米、核桃仁、莲子、蜜枣和适量的水一起倒入的锅中,大火烧开转小火煮40分钟(以红豆得煮涨开为准)

05

加入糯米、梗米、桂圆、白果大火烧开后,用小火继续煮至米涨开,然后上白糖及干桂花,搅拌均匀后即可出锅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观众生苦 发菩提心
学处|放生思想的渊源
学处|无有众苦 但受诸乐——一起来看看极乐世界的十种快乐
学处|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具体分为哪几个阶段

☀观照
观照|用功修行时总是起妄念怎么办
观照|持戒会妨碍我们的自由吗
观照|人生靠什么
观照|礼敬佛菩萨的十种作用

☀开示
开示|印光大师: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
开示|太虚大师:离开一切众生,不能有菩萨,也别无佛觉可成
开示|谛闲法师:对此净土法门,切勿轻易略过
开示|虚云老和尚:佛法就是人人本分之法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常识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③
常识|水陆法会的历史演变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根本烦恼③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随烦恼③

☀素食
素食|吃热汤
素食|养智慧
素食|冬补抗寒
素食|不须多味

☀分享
分享|我是自己的第一位游客
分享|筝音起落间 处处皆禅意
分享|辩才无碍  内心无诤
分享|舌灿莲花 妙语连珠

☀赏析
赏析|北齐铜鎏金弥勒倚坐佛像
赏析|弘一法师手书《佛说阿弥陀经》
赏析|元人罗汉图
赏析|敦煌莫高窟第98窟五代壁画于阗国王李圣天供养像

☀阅读
阅读|玉琳国师: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阅读|虚心下贤,不存我慢
阅读|念佛不碍参禅
阅读|净土不成,良以其精诚之未至耳

☀故事
故事|慧眼观六道
故事|割舍情爱
故事|贫妇施豆
故事|生公说法 顽石点头

☀视频
视频|夜夜长依慧火光
视频|朔风凛凛扫寒林 叶落归根露赤心
视频|大家心心念念的“月德呈瑞”年历是怎样印出来的
视频|岂如凌霜叶 岁暮蔼颜色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分享|智孝之道报亲恩

分享|智孝之道报亲恩

灵隐寺在杭州人心中有着与众不同的地位,能够成为灵隐寺的一名志工更是众多信佛老太太引以为豪的事,我的妈妈便是如此。妈妈是一名没有文化的念佛老太太,她不识字,但是听村里人说念佛可以得福报,就把念佛号的次数...

开示|虚云老和尚:修与不修

开示|虚云老和尚:修与不修

讲修行,讲不修行,都是一句空话。你我透彻了自己这一段心光,当下了无其事,还说什么修与不修。试看本师释迦牟尼佛的表显,出家访道。苦行六年证道,夜睹明星,叹曰:“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

禅诗欣赏——迷失皆因一念差

禅诗欣赏——迷失皆因一念差

返本还源【明】浮峰普恩禅师返本还源便到家,亦无玄妙可称夸。湛然一片真如性,迷失皆因一念差。“遮本还源便到家,亦无玄妙可称夸”,什么是众生的本来面目,怎样证悟我们的正如佛性?其实本来就没有什么玄妙可寻可...

禅诗欣赏——残阳过远水 落叶满疏钟

禅诗欣赏——残阳过远水 落叶满疏钟

题万道人禅房【唐】张祜何处凿禅壁,西南江上峰。残阳过远水,落叶满疏钟。世事静中去,道心尘外逢。欲知情不动,床下虎留踪。相传达摩祖师曾经到达金陵,与梁武帝对答问佛,却未能意气相投,于是渡过长江来到洛阳,...

二十四节气|处暑——新凉直万金

二十四节气|处暑——新凉直万金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宋·苏泂《长江二首·其一》处暑,一个带着过渡意味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在北方,暑气至此告一段落浓云变淡,天高气爽凉意已被秋...

参访寺院:什么样的问题,佛陀也不回答

参访寺院:什么样的问题,佛陀也不回答

听经闻法,思维道理,进而修行用功,最终证得无上佛道,原本是每一个佛弟子孜孜以求的。佛陀为了度化众生,广开八万四千法门,以回答众生的种种困惑疑问。但是,即便是佛陀,对于有一些问题也是不予回答的,纠缠于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