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生公说法 顽石点头


道生法师(355—434),晋宋间高僧,东林十八高贤之一,俗姓魏,钜鹿(今河北平乡)人。道生法师幼年依从竺法汰出家受业,改姓竺,披读经文,一览能诵。法师志学之年(十五岁)便能登堂讲经,文辞流利,义理幽深,当时即使宿有名望学识的人,都不敢与他酬对抗衡。


法师最初依于庐山,常主张“入道之要,慧解为本”。后来与僧睿(应为慧睿,见《高僧传》)、慧严、慧观等游学长安,从鸠摩罗什大师受学。关中僧徒,无不称其英秀神悟。


道生法师体会到语言文字只是诠表真理的工具,不可执著粘滞,曾经喟然叹说:“自经典东流,译人重阻,多滞权文,鲜通圆义。若忘筌得鱼,始可与言道矣。”法师于是研思空有、因果深旨,主张“善不受报”、“顿悟成佛”诸义,又著《二谛论》《佛性常有论》《佛无净土论》《应有缘论》等,皆能“笼罩旧说,妙有渊旨”,但遭受守文之徒的嫌嫉。

当时只有法显三藏翻译出六卷本《泥洹经》,经中说:“除一阐提,皆有佛性。”道生法师分析义理,说:“夫禀质二仪,皆有涅槃正因。阐提含生之类,何得独无佛性?盖是经来未尽耳。”于是主张“阐提之人,皆得成佛”。


其时大本《涅槃》还没传译,道生法师这一主张无疑是“孤明先发”。旧学大众以为他违背经说,有意显于大众,于是把他摈出僧众。法师正容发誓说:“若我所说违背经义,当身患疠疾。若与实相不背,愿舍寿之日,踞狮子座。”于是拂衣而行。后来大本传到南方,其中《圣行品》云:“一阐提人,虽复断善,犹有佛性。”此时诸师皆为愧服。


道生法师被摈,南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至阐提处,则说有佛性,并且问:“如我所说,契佛心否?”群石皆为点头。只十来天工夫,学众云集。一天,忽然雷震青园寺的佛殿,有龙升天,因改寺名为“龙光寺”。

道生法师于寺请罽宾国的律师译《弥沙塞律》,传于世。后来辞众,复归投于庐山,参与莲社。后又回到首都建康,止青霞寺。当时名士王弘、范泰、颜延之等,都致敬法师,相从问道。


元嘉十一年(434)十一月庚子,道生法师于庐山升座说法,即将结束时,众人见麈尾纷然坠地。法师已然而化,宛若入定。诸师听闻,益加相信前誓有证。第二天,法师葬于庐山的西阜。


当初关中僧肇法师,始注《维摩诘经》,举世推崇玩味。道生法师更发扬其深旨,人服其妙。法师对《维摩诘》《法华》《涅槃》《小品》诸经,皆有义疏。法师对佛性的解说和所倡导的顿悟成佛说,对中国佛教涅槃佛性理论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水陆法会都有哪些内容
学处|观众生苦 发菩提心
学处|放生思想的渊源
学处|无有众苦 但受诸乐——一起来看看极乐世界的十种快乐

☀观照
观照|用功修行时总是起妄念怎么办
观照|持戒会妨碍我们的自由吗
观照|人生靠什么
观照|礼敬佛菩萨的十种作用

☀开示
开示|印光大师: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
开示|太虚大师:离开一切众生,不能有菩萨,也别无佛觉可成
开示|谛闲法师:对此净土法门,切勿轻易略过
开示|虚云老和尚:佛法就是人人本分之法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常识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③
常识|水陆法会的历史演变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根本烦恼③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随烦恼②

☀素食
素食|补嘴空
素食|吃热汤
素食|养智慧
素食|冬补抗寒

☀分享
分享|我是自己的第一位游客
分享|筝音起落间 处处皆禅意
分享|辩才无碍  内心无诤
分享|舌灿莲花 妙语连珠

☀赏析
赏析|义县奉国寺壁画
赏析|北齐铜鎏金弥勒倚坐佛像
赏析|弘一法师手书《佛说阿弥陀经》
赏析|元人罗汉图

☀阅读
阅读|玉琳国师: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阅读|虚心下贤,不存我慢
阅读|念佛不碍参禅
阅读|净土不成,良以其精诚之未至耳

☀故事
故事|无言的感化
故事|慧眼观六道
故事|割舍情爱
故事|贫妇施豆

☀视频
视频|好雪片片 不落别处
视频|斜阳竹树影萧萧
视频|夜夜长依慧火光
视频|朔风凛凛扫寒林 叶落归根露赤心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禅诗欣赏——达摩西来一字无 全凭心地用功夫

禅诗欣赏——达摩西来一字无 全凭心地用功夫

达摩西来一字无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地用功夫。若要纸上谈人我,笔影蘸干洞庭湖。达摩祖师当初从西天印度到中国来,是带着心灵的禅道来的,没有语言文字,全凭内心契入。如若拘泥于文字语言上的辩解,就走入歧途。...

阅读|牛头法融禅师《心铭》

阅读|牛头法融禅师《心铭》

心性不生,何须知见。本无一法,谁论熏炼。往返无端,追寻不见。一切莫作,明寂自现。前际如空,知处迷宗。分明照境,随照冥蒙。一心有滞,诸法不通。去来自尔,胡假推穷。生无生相,生照一同。欲得心净,无心用功。...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心寂欲除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心寂欲除

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我们是凡夫...

纪念|腊月廿六 永明延寿禅师往生日——若非大权示世间 法幢谁能如是建

纪念|腊月廿六 永明延寿禅师往生日——若非大权示世间 法幢谁能如是建

腊月廿六 永明延寿禅师往生纪念日视诸众生皆是佛,只顾救生忘国宪。赴市心乐颜不变,蒙赦得遂出家愿。日课佛事百八件,法华一部佛十万。若非大权示世间,法幢谁能如是建?延寿禅师俗姓王,字冲玄,号抱一...

参访寺院:为佛弟子须敬经像

参访寺院:为佛弟子须敬经像

很多佛弟子刚开始学佛时,虽然有猛利的发心,但是于日常的行仪则少有注意。学佛,原本是超凡入圣的事业,有一分恭敬,即有一分道德,想要自修有得、深入佛道,则必须要行仪审慎。凡是佛弟子,见佛像时,无论塑像画像...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议洗肠尊者(315)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议洗肠尊者(315)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