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生公说法 顽石点头


道生法师(355—434),晋宋间高僧,东林十八高贤之一,俗姓魏,钜鹿(今河北平乡)人。道生法师幼年依从竺法汰出家受业,改姓竺,披读经文,一览能诵。法师志学之年(十五岁)便能登堂讲经,文辞流利,义理幽深,当时即使宿有名望学识的人,都不敢与他酬对抗衡。


法师最初依于庐山,常主张“入道之要,慧解为本”。后来与僧睿(应为慧睿,见《高僧传》)、慧严、慧观等游学长安,从鸠摩罗什大师受学。关中僧徒,无不称其英秀神悟。


道生法师体会到语言文字只是诠表真理的工具,不可执著粘滞,曾经喟然叹说:“自经典东流,译人重阻,多滞权文,鲜通圆义。若忘筌得鱼,始可与言道矣。”法师于是研思空有、因果深旨,主张“善不受报”、“顿悟成佛”诸义,又著《二谛论》《佛性常有论》《佛无净土论》《应有缘论》等,皆能“笼罩旧说,妙有渊旨”,但遭受守文之徒的嫌嫉。

当时只有法显三藏翻译出六卷本《泥洹经》,经中说:“除一阐提,皆有佛性。”道生法师分析义理,说:“夫禀质二仪,皆有涅槃正因。阐提含生之类,何得独无佛性?盖是经来未尽耳。”于是主张“阐提之人,皆得成佛”。


其时大本《涅槃》还没传译,道生法师这一主张无疑是“孤明先发”。旧学大众以为他违背经说,有意显于大众,于是把他摈出僧众。法师正容发誓说:“若我所说违背经义,当身患疠疾。若与实相不背,愿舍寿之日,踞狮子座。”于是拂衣而行。后来大本传到南方,其中《圣行品》云:“一阐提人,虽复断善,犹有佛性。”此时诸师皆为愧服。


道生法师被摈,南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至阐提处,则说有佛性,并且问:“如我所说,契佛心否?”群石皆为点头。只十来天工夫,学众云集。一天,忽然雷震青园寺的佛殿,有龙升天,因改寺名为“龙光寺”。

道生法师于寺请罽宾国的律师译《弥沙塞律》,传于世。后来辞众,复归投于庐山,参与莲社。后又回到首都建康,止青霞寺。当时名士王弘、范泰、颜延之等,都致敬法师,相从问道。


元嘉十一年(434)十一月庚子,道生法师于庐山升座说法,即将结束时,众人见麈尾纷然坠地。法师已然而化,宛若入定。诸师听闻,益加相信前誓有证。第二天,法师葬于庐山的西阜。


当初关中僧肇法师,始注《维摩诘经》,举世推崇玩味。道生法师更发扬其深旨,人服其妙。法师对《维摩诘》《法华》《涅槃》《小品》诸经,皆有义疏。法师对佛性的解说和所倡导的顿悟成佛说,对中国佛教涅槃佛性理论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水陆法会都有哪些内容
学处|观众生苦 发菩提心
学处|放生思想的渊源
学处|无有众苦 但受诸乐——一起来看看极乐世界的十种快乐

☀观照
观照|用功修行时总是起妄念怎么办
观照|持戒会妨碍我们的自由吗
观照|人生靠什么
观照|礼敬佛菩萨的十种作用

☀开示
开示|印光大师: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
开示|太虚大师:离开一切众生,不能有菩萨,也别无佛觉可成
开示|谛闲法师:对此净土法门,切勿轻易略过
开示|虚云老和尚:佛法就是人人本分之法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常识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③
常识|水陆法会的历史演变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根本烦恼③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随烦恼②

☀素食
素食|补嘴空
素食|吃热汤
素食|养智慧
素食|冬补抗寒

☀分享
分享|我是自己的第一位游客
分享|筝音起落间 处处皆禅意
分享|辩才无碍  内心无诤
分享|舌灿莲花 妙语连珠

☀赏析
赏析|义县奉国寺壁画
赏析|北齐铜鎏金弥勒倚坐佛像
赏析|弘一法师手书《佛说阿弥陀经》
赏析|元人罗汉图

☀阅读
阅读|玉琳国师: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阅读|虚心下贤,不存我慢
阅读|念佛不碍参禅
阅读|净土不成,良以其精诚之未至耳

☀故事
故事|无言的感化
故事|慧眼观六道
故事|割舍情爱
故事|贫妇施豆

☀视频
视频|好雪片片 不落别处
视频|斜阳竹树影萧萧
视频|夜夜长依慧火光
视频|朔风凛凛扫寒林 叶落归根露赤心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常识|佛弟子在清明这天应注意些什么?

常识|佛弟子在清明这天应注意些什么?

今日清明,是我们纪念先人的传统节日。大家都会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气中扫墓祭祖,表达对已逝亲人的怀念与感恩。“追远”是为了更好地关注当下,“慎终”也是让我们不要忽略了身边健在的亲人,思亲报恩。那么作为佛弟...

通启|3月5日、9日及21日晚间灵隐寺不对外开放

通启|3月5日、9日及21日晚间灵隐寺不对外开放

通启2023年3月5日、3月9日、3月21日(农历二月十四、十八、三十日),杭州灵隐寺晚上不对外开放,白天正常开放。杭州灵隐寺2023年3月5日往期回顾法讯|杭州灵隐寺癸卯年二月十九观世音菩萨圣诞普佛...

素食|闲静

素食|闲静

凡夫学道法,唯可心自知,造次向他道,他即反生诽。谛观少言说,人重德能成,远众近静处,端坐正思惟。但自观身行,口勿说他短,结舌少论量,默然心柔软。无知若聋盲,内智怀实宝,头陀乐闲静,对修离懈惰。(道宣律...

学处|忏悔业障至何时才能得罪业清净?

学处|忏悔业障至何时才能得罪业清净?

如果修行人犯了戒,了知“尸罗不清净,三昧不现前”,想要忏悔先前所造恶业,首先当生深重惭愧之心,于三宝前发露无遗,至诚忏悔,并断相续之心。然后收摄身心,端身静坐,常常反观罪性,微密追究,则知罪业无性,其...

百喻经故事——共相怨害(68)

百喻经故事——共相怨害(68)

共相怨害——《百喻经》经文昔有一人,共他相嗔,愁忧不乐。有人问言:“汝今何故愁悴如是?”即答之言:“有人毁我,力不能报,不知何方可得报之,是以愁耳。”有人语言:“唯有毗陀罗咒可以害彼。但有一患,未及害...

学处|中秋一夜月 露洒满林珠

学处|中秋一夜月 露洒满林珠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唐代诗人皮日休曾于中秋之夜游览杭州灵隐天竺一带山水,留下上面这首名篇《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这首诗描述了寺院赏月品桂的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