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生公说法 顽石点头


道生法师(355—434),晋宋间高僧,东林十八高贤之一,俗姓魏,钜鹿(今河北平乡)人。道生法师幼年依从竺法汰出家受业,改姓竺,披读经文,一览能诵。法师志学之年(十五岁)便能登堂讲经,文辞流利,义理幽深,当时即使宿有名望学识的人,都不敢与他酬对抗衡。


法师最初依于庐山,常主张“入道之要,慧解为本”。后来与僧睿(应为慧睿,见《高僧传》)、慧严、慧观等游学长安,从鸠摩罗什大师受学。关中僧徒,无不称其英秀神悟。


道生法师体会到语言文字只是诠表真理的工具,不可执著粘滞,曾经喟然叹说:“自经典东流,译人重阻,多滞权文,鲜通圆义。若忘筌得鱼,始可与言道矣。”法师于是研思空有、因果深旨,主张“善不受报”、“顿悟成佛”诸义,又著《二谛论》《佛性常有论》《佛无净土论》《应有缘论》等,皆能“笼罩旧说,妙有渊旨”,但遭受守文之徒的嫌嫉。

当时只有法显三藏翻译出六卷本《泥洹经》,经中说:“除一阐提,皆有佛性。”道生法师分析义理,说:“夫禀质二仪,皆有涅槃正因。阐提含生之类,何得独无佛性?盖是经来未尽耳。”于是主张“阐提之人,皆得成佛”。


其时大本《涅槃》还没传译,道生法师这一主张无疑是“孤明先发”。旧学大众以为他违背经说,有意显于大众,于是把他摈出僧众。法师正容发誓说:“若我所说违背经义,当身患疠疾。若与实相不背,愿舍寿之日,踞狮子座。”于是拂衣而行。后来大本传到南方,其中《圣行品》云:“一阐提人,虽复断善,犹有佛性。”此时诸师皆为愧服。


道生法师被摈,南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至阐提处,则说有佛性,并且问:“如我所说,契佛心否?”群石皆为点头。只十来天工夫,学众云集。一天,忽然雷震青园寺的佛殿,有龙升天,因改寺名为“龙光寺”。

道生法师于寺请罽宾国的律师译《弥沙塞律》,传于世。后来辞众,复归投于庐山,参与莲社。后又回到首都建康,止青霞寺。当时名士王弘、范泰、颜延之等,都致敬法师,相从问道。


元嘉十一年(434)十一月庚子,道生法师于庐山升座说法,即将结束时,众人见麈尾纷然坠地。法师已然而化,宛若入定。诸师听闻,益加相信前誓有证。第二天,法师葬于庐山的西阜。


当初关中僧肇法师,始注《维摩诘经》,举世推崇玩味。道生法师更发扬其深旨,人服其妙。法师对《维摩诘》《法华》《涅槃》《小品》诸经,皆有义疏。法师对佛性的解说和所倡导的顿悟成佛说,对中国佛教涅槃佛性理论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水陆法会都有哪些内容
学处|观众生苦 发菩提心
学处|放生思想的渊源
学处|无有众苦 但受诸乐——一起来看看极乐世界的十种快乐

☀观照
观照|用功修行时总是起妄念怎么办
观照|持戒会妨碍我们的自由吗
观照|人生靠什么
观照|礼敬佛菩萨的十种作用

☀开示
开示|印光大师: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
开示|太虚大师:离开一切众生,不能有菩萨,也别无佛觉可成
开示|谛闲法师:对此净土法门,切勿轻易略过
开示|虚云老和尚:佛法就是人人本分之法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常识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③
常识|水陆法会的历史演变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根本烦恼③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随烦恼②

☀素食
素食|补嘴空
素食|吃热汤
素食|养智慧
素食|冬补抗寒

☀分享
分享|我是自己的第一位游客
分享|筝音起落间 处处皆禅意
分享|辩才无碍  内心无诤
分享|舌灿莲花 妙语连珠

☀赏析
赏析|义县奉国寺壁画
赏析|北齐铜鎏金弥勒倚坐佛像
赏析|弘一法师手书《佛说阿弥陀经》
赏析|元人罗汉图

☀阅读
阅读|玉琳国师: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阅读|虚心下贤,不存我慢
阅读|念佛不碍参禅
阅读|净土不成,良以其精诚之未至耳

☀故事
故事|无言的感化
故事|慧眼观六道
故事|割舍情爱
故事|贫妇施豆

☀视频
视频|好雪片片 不落别处
视频|斜阳竹树影萧萧
视频|夜夜长依慧火光
视频|朔风凛凛扫寒林 叶落归根露赤心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百喻经故事——父取儿耳珰(86)

百喻经故事——父取儿耳珰(86)

父取儿耳珰——《百喻经》经文昔有父子二人缘事共行。路贼卒起,欲来剥之。其儿耳中有真金珰,其父见贼卒发,畏失耳珰,即便以手挽之,耳不时决,为耳珰故,便斩儿头。须臾之间,贼便弃去。还以儿头着于肩上,不可平...

赏析|清早期绢地全堂佛会图

赏析|清早期绢地全堂佛会图

清早期 绢地全堂佛会图尺寸:214×110cm这幅罕见超大尺寸水陆画,以惊人的画工描绘了几百个人物形象,表现了会堂佛会儒释道三教相融的各种场景。水陆画是佛教寺院举行“水陆法会”时供奉的宗教人物画。水陆...

故事|实语守信的须陀须摩王

故事|实语守信的须陀须摩王

从前有一位须陀须摩王,精进持戒,从不妄语。一天清晨,他坐车率领一群宫女到园里来游戏。国王一行出了城门,看见一名婆罗门走过来求乞。国王说:“我会奉上相当的布施,但是你要等我回来。”国王说完话,就进入园里...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请问力明①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请问力明①

沙门问佛:“何者多力?何者最明?”佛言:“忍辱多力,不怀恶故,兼加安健。忍者无恶,必为人尊。心垢灭尽,净无瑕秽,是为最明。未有天地,逮于今日;十方所有,无有不见,无有不知,无有不闻,得一切智,可谓明矣...

纪念|二月初二 元代灵隐方丈竹泉法林禅师圆寂日——五百众中居上首 妙解堪作人天师

纪念|二月初二 元代灵隐方丈竹泉法林禅师圆寂日——五百众中居上首 妙解堪作人天师

杭州灵隐竹泉了幻法林禅师,径山元叟行端禅师之法嗣,俗姓黄,台州宁海人。法林禅师少时依太虚同禅师出家。因看睦州(睦州陈尊宿,黄檗希运禅师之法嗣)语录有省,于是前往中竺礼谒元叟行端禅师,请求印证。元叟禅师...

新闻|春来风暖意——云林书院明行读书会第三期结业回望

新闻|春来风暖意——云林书院明行读书会第三期结业回望

“茗得先春,仍是寒泉风味;香来破腊,依然茅屋梅花。”张岱笔下的春,正如杭州的乍暖还寒时候。伴随着满目春华和浅滩鸥鹭,云林书院明行读书会第三期结业仪式在西溪湿地公园的观音精舍内举行。本期读书会指导老师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