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冬月廿四 天台智者大师圆寂日

天台教主智者大师像赞

归命大教主,人称小释迦。

本地不可测,示迹乃堪夸。

灵相兼尧舜,神德动夷华。

权实穷奥旨,归宗在法华。

四辩澍妙雨,两足严大车。

止观传心印,玄文伏偏斜。

永劫述难尽,功若恒河沙。

允矣无上士,奚止压百家。

——蕅益大师


2022年12月17日,农历冬月廿四,智者大师圆寂纪念日。智者大师是陈、隋时代的一位高僧,乃汉传佛教第一个正式创立的宗派——天台宗的开宗祖师,在佛教史上举足轻重。


祥瑞降诞 宿植德本


智者大师俗姓陈,字德安,荆州华容(今湖北潜江西南)人。师生于梁武帝大同四年(538),父亲陈起祖,为益阳县的散骑将军,博通经传;母亲徐氏,勤修齐戒。


徐氏怀孕时,曾梦见五彩烟云氤氲回绕怀中,并且三次梦见口吞白鼠,于是心生怪异,便请人占卜,卜师表示此为白龙降诞的征兆。大师出生的夜晚,满室洞达荧煌,毫光照彻四邻。由于智者大师的出生充满祥瑞之相,街坊邻居遂称他为“王道”或“光道”。



大师善根启发甚早,自幼即合掌而眠,并且面西端坐。长大后,每见佛像则顶礼膜拜,遇出家人则恭敬仪止。


七岁时,智者大师常常前往寺院道场,师父见他才情殊特,便口授《普门品》,才教一遍,智者大师已能背诵。十五岁那年,因逢梁末兵乱,亲属分散流离,智者大师深感荣华富贵难以长久,别离之苦转身易及,便在长沙的佛前发大愿心:“志愿出家修道,以荷担如来正法为己任。”诚心所感,当夜梦见佛像飞至家中庭院,伸出金色手臂为智者大师摩顶三遍,此后智者大师更觉厌离家牢。双亲往生服丧之后,便向兄长告别,寻师访道而去。


因缘所成 同听法华


智者大师离家后,十八岁那年,礼湘洲果愿寺沙门法绪法师出家,学习十戒道品律仪,后又到北方慧旷律师处学律,二十岁受具足大戒。


期间,智者大师曾到大贤山诵读《法华经》、《无量义经》、《普贤观经》等,才二十余日便能究竟其义。大师求法心切,却苦于江东之地无良师可请益,听说南岳慧思禅师南下光州大苏山,于是甘冒陈齐边境刀兵之险,在陈天嘉元年(506)来到慧思禅师座下。


甫顶礼毕,慧思禅师便说:“昔在灵山同听《法华》,宿缘所追,今复来矣。”接着为他开示普贤道场,讲四安乐行。


《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


智者大师遂在此修法华三昧,晨昏精进。如此经过三日夜,在诵到《药王品》“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时,智者大师顿感身心寂静,豁然入定,亲见灵山一会,证入法华三昧。得慧思禅师印可后,慧思禅师更为他开演教法。


开悟后的智者大师,身心焕然,有如华开,慧思禅师因而叹言:“非尔弗感,非我莫识。此法华三昧前方便也。”从此,慧思禅师便常命他开设讲筵,智者大师亦不负所望,辩若悬河,舒卷之际,条理自存,听讲者无不信服。


帝王请法 道成返乡


智者大师德业日隆,受陈后主七番请法后,于至德三年再度前往金陵,驻锡灵曜寺,于太极殿开讲《仁王般若经》、《大智度论》等,当时名僧如慧旷法师、慧辩法师、慧暅法师等都往赴盛会。


移锡光宅寺后,讲说《法华经》,由弟子灌顶法师随侍记录成《法华文句》,此后智者大师所讲经义,皆由灌顶法师录成书。


《妙法莲华经文句》


陈朝灭亡后,智者大师率门人亡出金陵,栖止庐山。


隋开皇十一年(591),晋王杨广深为仰慕大师,派遣侍者三番礼请。大师知因缘难拒,遂于是年十一月前往扬州设无遮大会,并为杨广授菩萨戒,取法名为“总持”。杨广也谦恭礼敬:“大师禅慧内融,道之法泽,轧奉名为智者。”“智者大师”的尊号便是由此而来,时年五十四。


悠然舍报 教观双美


智者大师于开皇十六年(596)启程返回天台山,不久告知徒众,世缘将尽,示寂前对自己的后事作了清醒的安排,留遗书以超常智慧和佛法的善巧方便继续进行佛法之弘扬,救度众生之慧命。并嘱咐弟子在坟墓外另立白塔,愿瞻礼者发菩提心。


开皇十七年十一月,大师果于大石像前端身正坐,如入禅定,安详示寂,春秋六十,戒腊四十。


天台山智者塔院


智者大师圆寂后,遗体被送回天台,后人在天台山佛垄建六角肉身塔,此塔今日仍在天台山真觉寺中。后周世宗追谥“法空宝觉尊者”,南宋宁宗庆元三年加谥“灵慧大师”。


晋王杨广为追悼恩师,兴工建筑未竟之寺院,初名天台寺,隋大业元年(605)赐额“国清寺”,后来成为天台宗根本道场。


智顗创立的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正式的佛教派别,其影响长达千年,并且超越了国界,流传到日本。


智者大师赞

眉分八彩,目曜重瞳。

法本无得,辩何有穷?

太虚绝兆,赫日方中。

银地佛窟,玉泉神工。

总持禀戒,灌顶承风。

禅河香象,教海大龙。

瞻之仰之,极天高而地厚。

名也实也,非鼠唧而鸟空。

夫是之谓祖龙树、宗北齐、师南岳,

灵慧禅师之幻容。

——楚石禅师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水陆法会都有哪些内容
学处|观众生苦 发菩提心
学处|放生思想的渊源
学处|无有众苦 但受诸乐——一起来看看极乐世界的十种快乐

☀观照
观照|用功修行时总是起妄念怎么办
观照|持戒会妨碍我们的自由吗
观照|人生靠什么
观照|礼敬佛菩萨的十种作用

☀开示
开示|印光大师: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
开示|太虚大师:离开一切众生,不能有菩萨,也别无佛觉可成
开示|谛闲法师:对此净土法门,切勿轻易略过
开示|虚云老和尚:佛法就是人人本分之法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常识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③
常识|水陆法会的历史演变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根本烦恼③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随烦恼②

☀素食
素食|补嘴空
素食|吃热汤
素食|养智慧
素食|冬补抗寒

☀分享
分享|我是自己的第一位游客
分享|筝音起落间 处处皆禅意
分享|辩才无碍  内心无诤
分享|舌灿莲花 妙语连珠

☀赏析
赏析|义县奉国寺壁画
赏析|北齐铜鎏金弥勒倚坐佛像
赏析|弘一法师手书《佛说阿弥陀经》
赏析|元人罗汉图

☀阅读
阅读|玉琳国师: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阅读|虚心下贤,不存我慢
阅读|念佛不碍参禅
阅读|净土不成,良以其精诚之未至耳

☀故事
故事|无言的感化
故事|慧眼观六道
故事|割舍情爱
故事|贫妇施豆

☀视频
视频|好雪片片 不落别处
视频|斜阳竹树影萧萧
视频|夜夜长依慧火光
视频|朔风凛凛扫寒林 叶落归根露赤心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16)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16)

十六  化盐菜济公被逐却说那济癫回寺,刚进得山门,就撞见了首座问道:“你连日不见,长老甚是查问!你却在何处?”济癫道:“我被长老拘束得苦了,熬不过,故走出寺去耍子耍子,不瞒你说,我连日在升阳...

纪念|腊月初三 德山宣鉴禅师圆寂日——点心从饭店 归命在龙潭

纪念|腊月初三 德山宣鉴禅师圆寂日——点心从饭店 归命在龙潭

鼎州(后改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德山宣鉴禅师,龙潭崇信禅师之法嗣,俗姓周,简州(今四川简阳、资阳一带)人。幼年即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对律藏和性相二宗经论颇有研究。经常给信众讲《金刚经》,时人称之为...

赏析|唐代线刻石雕:药师琉璃光佛坐像

七世纪 唐代线刻石雕尺寸:50.8×85.72 cm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收藏这是一块唐初七世纪四方形线刻石雕,为释迦牟尼佛传记浮雕图。此面线刻有药师琉璃光佛及四大菩萨像,其余几面均线刻有释迦牟尼佛...

开示|太虚大师:人生之解析

开示|太虚大师:人生之解析

照通常解释起来,人生就是人的一生。人生究竟是什么?我且来解析一下,可先分作两大干:一、理性,理是普遍贯通的,与之相对的就是事相。我们如果把人生解析开来,可以分作理性与事相两部分。二、事相,就是事实上的...

素食|是春天的味道

素食|是春天的味道

雨水期间天气变化无常,容易引起人们的情绪波动,乃至心神不安,影响身心健康,应当采取积极的修身养生方法,陶冶性情。春季饮食上宜少酸多甜,可多食大枣、菠菜、荸荠、甘蔗、茼蒿、山药等。风多物燥的天气易使口舌...

参访寺院:听经闻法

参访寺院:听经闻法

无论是在寺院听过法师讲经的居士还是常常自己课诵经典修习佛法的佛弟子,或是仅对佛教有一些涉猎的人,应该都听过、见过安在经典起首的偈子,这首偈子文义很明白,清楚地表达了佛法的庄严尊贵与微妙甚深。我们在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