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教三字经|六祖下 二禅师 南岳让 青原思





禅宗由大迦叶尊者二十八传而至菩提达摩,菩提达摩为东土禅宗的初祖,六传而至慧能,都是单传。六祖以下得心印而有迹象可考的有四十三人,四十三人中能使法统绵延不绝的又有两支,那便是如上所说的“南岳让、青原思”两位禅师。


南岳怀让禅师,俗姓杜,金州(今陕西省安康市)人,慧能大师高徒,后弘法于南岳福严寺,六祖下弘传最盛的两大法嗣之一,其后出临济、沩仰二大宗支。


十五岁时,怀让禅师在荆州玉泉寺弘景律师座下出家。万岁通天二年,满二十岁受具足戒。弘景律师是当时负有盛名的律师,指示怀让禅师用心研读律藏。每日钻研于文字般若的少年怀让禅师不免感叹:“夫出家者,当为无为法,天上人间无有胜者。”


同门坦然法师了解怀让禅师的志气超迈,于是劝怀让禅师一同前往拜谒深受隋炀帝和唐高宗尊崇的嵩山慧安大师。慧安大师是五祖弘忍大师的门徒,五祖入灭后,慧安大师行脚至中岳嵩山,便在此处定居,遁世离俗。


怀让禅师和坦然法师在顶礼慧安大师后,直接说明来意,请教佛法的大义。

问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安曰:“何不问自己意?”

曰:“如何是自己意?”

安曰:“当观密作用。”

曰:“如何是密作用?”

安以目开合示之。


在一番请益后,坦然法师当下明了真心。而怀让禅师的机缘还不具足,慧安大师知怀让禅师将来定为禅门龙象,所以指点他到曹溪参礼六祖大师,习学无上心法。


当六祖大师看到怀让禅师时,就问他:“什么处来?”

怀让禅师老实地说:“嵩山来。”

六祖再问:“什么物,恁么来?”

怀让禅师无言以对,于是跟随在六祖身边,参究了八年,他猛然有省,去向六祖大师报告说:“某甲有个会处。”

六祖大师问:“如何会意呢?”

怀让禅师回答:“说似一物,即不中。”

六祖再问:“还可以修证否?”

怀让禅师说:“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

六祖大师说:“只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



青原行思禅师,唐朝吉州安城人,与南岳怀让、永嘉玄觉、荷泽神会、南阳慧忠等并列为六祖慧能大师座下之五大弟子,其座下分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传承至今不绝。


行思禅师俗姓刘,安成武功山龙云乡坛洲人,系汉长沙定王刘发之后裔。禅师幼敏悟,孝父母,具佛根,不食荤腥,十一岁即出家童行。及具足戒,离开安成,外出参方。二十四岁那年,时已出家十三载的行思禅师“闻曹溪法席盛化,径往参礼”。


初礼六祖,行思禅师便问:“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

六祖道:“汝曾作甚么来?”

行思禅师道:“圣谛亦不为。”

六祖道:“落何阶级?”

行思禅师道:“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


通过这次答问,六祖慧能便已知道行思是一位对禅法领悟有着高深境界的后人,因此“深器之”。六祖慧能禅师座下虽然”学徒虽众”,但仍“令思首焉”,即以行思禅师居于众多弟子中的首位,其修证境界,就好比当年二祖不言、达磨便谓他“得髓”一样,足见他已得六祖之髓。


果不其然,六祖不久即传法给行思禅师。六祖咐嘱道:“从上衣法双行,师资递授,衣以表信,法乃印心。吾今得人,何患不信?吾受衣以来,遭此多难。况乎后代,争竞必多。衣即留镇山门,汝当分化一方,无令断绝。”


行思禅师得法之后,即回到青原山,在净居寺开法化众。其门庭之兴盛,法脉之流远,足与南岳媲美。


释教三字经 · 前文回顾

无始终 无内外 强立名 为法界

法界性 即法身 因不觉 号无明

空色现 情器分 三世间 从此生

迷则凡 悟则圣 真如体 须亲证

证者谁 释迦尊 大悲愿 示诞生

处王宫 求出离 夜逾城 人不知

入雪山 修苦行 六年来 习寂定

从定起 出山来 坐树下 心镜开

启大教 说华严 尘刹海 现宝莲

愍凡愚 不能听 隐尊特 显劣应

说阿含 第二时 四谛法 接小机

证四果 出生灭 演方等 破法执

第四时 谈般若 二乘转 教菩萨

开显圆 法华会 学无学 得授记

涅槃经 最后说 显真常 扶戒律

五时教 如是说 亦融通 亦分别

化道圆 归真际 双树间 吉祥逝

荼毗后 分舍利 阿育王 变古制 

碎宝末 造浮图 役鬼神 遍阎浮

优填王 始造像 令后人 修供养

大迦叶 命阿难 结集经 石窟间

修多罗 是经藏 毗奈耶 是律藏 

阿毗昙 是论藏 正法隆 外道丧

藏分三 部十二 遇有缘 作佛事

汉明帝 梦金人 求圣教 遣蔡愔

腾兰来 经像至 初译经 四十二

善男女 皆生信 求出家 期现证

建十寺 安僧尼 三宝备 始于兹

溯源流 知宗派 宗有十 分大小

成实宗 六代盛 高僧传 可为证

俱舍宗 陈至唐 五代后 渐微茫

此二宗 是小乘 律小大 七大乘

传心印 为禅宗 佛拈花 迦叶通

授阿难 为二祖 次第承 皆可数

第十二 号马鸣 造起信 大乘兴

十四祖 名龙树 入龙宫 华严遇 

传世间 法雨澍 造诸论 施甘露

廿八祖 达摩尊 来东土 示性真

离文字 要亲证 有慧可 得心印

传僧璨 为三祖 信心铭 超今古

第四祖 名道信 知无缚 解脱竟

五祖忍 居黄梅 东山上 道场恢

第六祖 名慧能 传衣钵 道大行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展转获胜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展转获胜

佛言:人离恶道,得为人难。既得为人,去女即男难。既得为男,六根完具难。六根既具,生中国难。既生中国,值佛世难。既值佛世,遇道者难。既得遇道,兴信心难。既兴信心,发菩提心难。既发菩提心,无修无证难。第十...

素食|黄花遍处

素食|黄花遍处

断桥妙伦禅师重九上堂:九日重阳节,渊明采菊时。黄花到处有,何止在东篱。诸人若也不信,且看折取一枝。拈主丈云:见么?雨中虽好,霜后尤奇。本日食单素煮重阳糕菊花雪梨饮-素煮-材 料大萝卜1根、素高汤适量、...

开示|太虚大师:欲令吾人安信志之心,定慧性之命,必求佛教之无上真正之道

开示|太虚大师:欲令吾人安信志之心,定慧性之命,必求佛教之无上真正之道

茫茫宇宙,譬如一大逆旅,吾人与万物并生此逆旅之中,要皆过客而已。逆旅未至销毁,即过客不绝来往。然逆旅依然存在,悠悠千古,一代一代之过客竟不知其何所归往?只少数所谓帝王、将相、圣贤、豪杰、名士、美人者,...

百喻经故事——偷犛牛(46)

百喻经故事——偷犛牛(46)

偷犛牛——《百喻经》经文譬如一村,共偷犛牛而共食之。其失牛者,逐踪至村。唤此村人,问其由状,而语之言:“在尔此村不?”偷者对曰:“我实无村。”又问:“尔村中有池,在此池边共食牛不?”答言:“无池。”又...

常识|弃贪欲盖

常识|弃贪欲盖

五盖,即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五种。这五法,能盖覆我人的自性清净心,因此称作五盖。弃除五盖,则内心不起,意地清净,堪伫道器。弃贪欲盖,此处贪欲是内意根中生欲,即前尘落谢影子,转入意地之中,追缘过去...

学处|《地藏菩萨本愿经》各品大意(三)

学处|《地藏菩萨本愿经》各品大意(三)

如来赞叹品第六经文正宗分分四大科,第二品讲的是明能化主。第三、四、五品是明所化机。而以下的六、七、八品是明度脱缘,说明度脱众生的机缘,只要多亲近地藏王菩萨,一定可以罪业消除,不会堕落地狱之中。如来: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