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故事——猕猴把豆(88)
猕猴把豆
——《百喻经》
经文
昔有一猕猴,持一把豆,误落一豆在地,便舍手中豆,欲觅其一。未得一豆,先所舍者,鸡鸭食尽。
释义
从前,有一只猕猴,手里抓了一把豆子,偶不小心,失落一颗。它立即把手里的豆子全丢了,去找那失去的一粒豆子。结果丢掉的一粒没找着,丢在地上的一把豆子全让鸡鸭吃光了。
寓意
修佛法的人,初毁一戒而不懂悔悟,如不及时忏悔,后来会越犯越多,弄得所有功行都弃尽了。
往期回顾:百喻经故事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猕猴把豆
——《百喻经》
经文
昔有一猕猴,持一把豆,误落一豆在地,便舍手中豆,欲觅其一。未得一豆,先所舍者,鸡鸭食尽。
释义
从前,有一只猕猴,手里抓了一把豆子,偶不小心,失落一颗。它立即把手里的豆子全丢了,去找那失去的一粒豆子。结果丢掉的一粒没找着,丢在地上的一把豆子全让鸡鸭吃光了。
寓意
修佛法的人,初毁一戒而不懂悔悟,如不及时忏悔,后来会越犯越多,弄得所有功行都弃尽了。
往期回顾:百喻经故事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临平道中【宋】寂寥道潜禅师风蒲猎猎弄春柔,欲立蜻蜓不自由。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诗僧在经行途中,通过对临平山一带如诗风光的细腻描绘,表现了一位出家清净的衲子对自然的无限热爱,同时表现了他作为...
玄奘法师,俗姓陈,本名袆,河南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县南境)人。他的曾祖、祖父都是官僚,到了他父亲陈惠,便潜心儒学不做官了。玄奘法师生于隋文帝开皇二十年(600),少时因为家境困难,跟着他二兄长捷法...
研究过《佛说阿弥陀经》的佛弟子都知道,在西方极乐世界里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包括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等。这些鸟类昼夜六时,以和谐幽雅的音声为我们演说种种法音,包括了五根、五力、七菩...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十月初三 道宣律师圆寂日佛戒弟子 依戒而住狂慧既兴 越畔而去师弘四分 戒光远著百世所依 法门一柱唐朝道宣律师是彭祖的后代,吏部尚书钱申的儿子,他的母亲有一天梦到一轮太阳投入自己的腹中,就这样便怀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