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大雪——万山冰雪连根冻 一片身心彻骨寒



小雪才过大雪前,萧萧风雨纸窗穿

而今共唱新词饮,切莫相邀薄暮天

——宋·梅尧臣《次韵和王道损风雨戏寄》


明日大雪节气,标志着仲冬的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至此而雪盛也

所谓大雪,顾名思义,雪愈大而天愈冷

北方许多地方,此时下的雪可积累在地面

经久不化,因此被称为坐冬雪

而在江南,尽管群山似染,枫叶仍红

但一连串的降温,伴随着“凄风冷雨”

也足以令人觉察到浓浓的冬意

尤其前几天的雪,正应了陆游的那句

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
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
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这是鲁迅先生笔下江南的雪
南方的雪,来之不易
也就自然让人生起珍重的心
每片小小的雪花,虽只那么一点点
若与望眼欲穿了一年的期待配合着
便有了十足的情韵与欢欣
恰似纳兰容若所吟咏的那般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为严寒中的人们带来小小的幸福


大雪三候

一候鹖鴠不鸣
此时天气寒冷,飞禽走兽无影无踪
连寒号鸟(鹖鴠)也不再鸣叫了

二候虎始交
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
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

三候荔挺出
荔挺为兰草的一种
也因感到阳气而抽出新芽


冬天是个收敛含藏的季节
结束一天劳碌,安稳地蜷缩在家中
或慢悠悠、静悄悄地回忆往事
或趁着炉火正欢,泡一壶茶
三五好友围坐一起说说笑笑
对修行人来说,这是一年之中
十分适合加功用行的时间
宗门下的丛林在冬天往往会举办禅七
为平日被冗杂事务打扰的师父们
“再加把火”,创造禅扉深掩的精进机会
以期早日“桶底脱落”,明心见性

演祖(五祖法演禅师)曰:“师翁(杨岐方会禅师)初住杨岐,老屋败椽,仅蔽风雨。适临冬莫,雪霰满床,居不遑处。衲子投诚,愿充修造。师翁却之曰:“我佛有言,时当减劫,高岸深谷,迁变不常,安得圆满如意,自求称足?汝等出家学道,做手脚未稳,已是四五十岁,讵有闲工夫事丰屋耶?”竟不从。翌日上堂曰:‘杨岐乍住屋壁疎,满床尽撒雪珍珠。缩却项,暗嗟吁,翻忆古人树下居。’”

——《禅林宝训·卷一》






云林节气




立春——瑞草生嘉运 林华结早春
雨水——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惊蛰——沉沉寂寂绝施为 触着无端吼似雷
春分——趁取春光 还留一半 莫负今朝
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冢只生愁
谷雨——一年弹指又春归
立夏——芳菲歇去何须恨 夏木阴阴正可人
小满——枇杷黄后杨梅紫 正是农家小满天
芒种——阳月渐收芒种雨 西风吹老稻花秋
夏至——昼晷已云极 宵漏自此长
小暑——熏风自南来 殿阁生微凉
大暑——大暑三秋近 林钟九夏移
立秋——萧飒凉风与衰鬓 谁教计会一时秋
处暑——新凉直万金
白露——叶下和秋吹 惊看两鬓毛
秋分——凉蟾光满 桂子飘香远
寒露——金风吹落叶 玉露滴清秋
霜降——一夜霜寒木叶秋
立冬——天水清相入 秋冬气始交
小雪——云物凄凉小雪初
大雪——红炉焰上看飞雪 刹刹尘尘海岳寒
冬至——玉律声中 又报新阳
小寒——晓日初长 正锦里轻阴 小寒天气
大寒——岁暮天寒宜思归 免教客子梦魂飞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新闻|“2022佛教论辩会”在杭州佛学院圆满闭幕

新闻|“2022佛教论辩会”在杭州佛学院圆满闭幕

2022年11月8日上午,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办,浙江省佛教协会协办,中国佛教讲经交流基地、杭州市佛教协会、杭州佛学院承办的“2022佛教论辩会”圆满完成各场论辩活动,在杭州佛学院举行闭幕仪式。闭幕式上还...

法讯|杭州灵隐寺众姓迎春吉祥普佛通启

法讯|杭州灵隐寺众姓迎春吉祥普佛通启

往期回顾☀藏识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

释教三字经|溯源流 知宗派 宗有十 分大小

释教三字经|溯源流 知宗派 宗有十 分大小

我们从前面的内容,可以知道佛教的源头以及一开始传入中国的情况。进一步,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则要说到佛教传入中国后,出现大、小乘共十宗:一、成实宗,二、俱舍宗,三、禅宗,四、律宗,五、天...

通启|2022年国庆期间杭州灵隐寺对外开放时间

通启|2022年国庆期间杭州灵隐寺对外开放时间

​因国庆节期间游客量增加,杭州灵隐寺于10月1日至7日寺院对外开放时间做如下调整:售票06:30检票06:30开门06:30停止售票18:00停止检票18:15清场18:30关门18:45往期回顾☀藏...

历史|明代居士对佛教的研究——中国佛教史略之明代佛教(八)

历史|明代居士对佛教的研究——中国佛教史略之明代佛教(八)

明代在家居士对佛教的研究,也形成一种风气。宋濂、李贽、袁宏道、矍汝稷、王宇泰、焦竑、屠隆等,都于佛学有相当理解,遗有许多有关佛学的著作。宋濂为明初翰林学士,曾三阅大藏,著有《宋学士文集》。所撰高僧塔铭...

参访寺院:为佛弟子须敬经像

参访寺院:为佛弟子须敬经像

很多佛弟子刚开始学佛时,虽然有猛利的发心,但是于日常的行仪则少有注意。学佛,原本是超凡入圣的事业,有一分恭敬,即有一分道德,想要自修有得、深入佛道,则必须要行仪审慎。凡是佛弟子,见佛像时,无论塑像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