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欣赏——不知身在寂寥中


绝句

【宋】法云重喜禅师

地炉无火一囊空,

雪似杨花落岁穷。

乞得苎麻缝破衲,

不知身在寂寥中。


这是一首意境清寂的描写修行生活的好诗。


前二句描写岁末的寒冷与寺宇的清冷。炉中无火,喻诗人身心无“火”旺炽,身心清静如洗。一囊空,更加深明示身心无望无欲。落地成裘的雪花飘扬于岁末之际,亦是诗人冰心如雪的写照。臻达此一境界,哪还在乎芒鞋破衲,只觉得这清贫孤苦,正好守节持操,让无欲的身心永浸于寂寥的禅意中。这寂寥的意趣,自有一番卓异的风骨,此正是诗中的禅意所在,也是诗人的诗兴所在。


学佛修道之人应当耐得住寂寞,当安静自处时,可观照当前的内心状态,与五蕴炽盛时的状态有何不同,能够体会五蕴之苦、思维轮回的过患,就不会向往无益的俗世喧闹,而安守一念清净。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学佛是对现实的消极逃避吗
学处|水陆法会都有哪些内容
学处|观众生苦 发菩提心
学处|放生思想的渊源

☀观照
观照|用功修行时总是起妄念怎么办
观照|持戒会妨碍我们的自由吗
观照|人生靠什么
观照|借彼威德 生我福德——礼敬佛菩萨的十种作用(中)

☀开示
开示|虚云老和尚:平常就是长远,一年到头,一生到死,常常如此
开示|来果禅师:未悟以前犹自可,已悟以后事更多
开示|印光大师: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
开示|太虚大师:离开一切众生,不能有菩萨,也别无佛觉可成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常识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③
常识|水陆法会的历史演变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根本烦恼①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根本烦恼③

☀素食
素食|离嗔
素食|补嘴空
素食|吃热汤
素食|养智慧

☀分享
分享|我是自己的第一位游客
分享|筝音起落间 处处皆禅意
分享|辩才无碍  内心无诤
分享|舌灿莲花 妙语连珠

☀赏析
赏析|牧溪(传)《五祖荷锄图》
赏析|明代木雕彩绘罗汉坐像
赏析|南宋禅画《药山李翱问答图》欣赏
赏析|义县奉国寺壁画

☀阅读
阅读|杯水不能熄车薪之火,萤光不能破幽谷之昏
阅读|玉琳国师: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阅读|虚心下贤,不存我慢
阅读|念佛不碍参禅

☀故事
故事|提婆达多的堕落
故事|无言的感化
故事|慧眼观六道
故事|割舍情爱

☀视频
视频|秋夜步月
视频|遥想吾师行道处 天香桂子落纷纷
视频|好雪片片,不落别处
视频|斜阳竹树影萧萧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开示|印光大师:阅读佛经不可亵慢

开示|印光大师:阅读佛经不可亵慢

至于阅经,若欲作法师,为众宣扬,当先阅经文,次看注疏。若非精神充足,见解过人,罔不徒劳心力,虚丧岁月。若欲随分亲得实益,必须至诚恳切,清净三业。或先端坐少顷,凝定身心,然后拜佛朗诵,或止默阅。或拜佛后...

百喻经故事——田夫思王女(76)

百喻经故事——田夫思王女(76)

田夫思王女——《百喻经》经文昔有田夫,游行城邑,见国王女颜貌端正,世所稀有。昼夜想念,情不能已。思与交通,无由可遂,颜色瘀黄,即成重病。诸所亲见,便问其人:“何故如是?”答亲里言:“我昨见王女颜貌端正...

参访寺院:读诵佛经的注意事项

参访寺院:读诵佛经的注意事项

很多人在开始学佛之后,必然要读诵佛经,研习经典。凡是佛弟子,读诵佛经,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一、不得污手持佛经、佛菩萨像、供养物、念珠、法器等。二、欲读经,须先静坐少时,方合掌舒经。读经必字字分明,与心...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201至300尊罗汉合集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201至300尊罗汉合集

五百罗汉,一般指释迦牟尼佛圆寂后参加第一次经结集的五百比丘,以大迦叶和阿难为首,还有一说为跟随释迦牟尼佛传道的常随众五百弟子。佛教传入中国后,五百罗汉在五代时得到特别尊崇。吴越王钱氏造五百铜罗汉于天台...

赏析|青州东魏贴金彩绘石雕右胁侍菩萨像

赏析|青州东魏贴金彩绘石雕右胁侍菩萨像

东魏贴金彩绘石雕右胁侍菩萨像,为一尊高浮雕背屏式造像的右胁侍菩萨,1996年于青州市龙兴寺遗址窖藏出土,残高110厘米,石灰石质。菩萨丹凤目,高鼻,面带微笑。黑发高挽,饰璎珞,着长裙,左手提贴金桃形物...

故事|提婆达多的堕落

故事|提婆达多的堕落

佛初次巡历迦毗罗婆国(佛的出生祖国)时,率领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同行。净饭王(佛的父亲)的心里寻思:“我儿子的弟子大多是婆罗门出身,我要从释迦族中选些人做佛的弟子。”一想到此,他下令全国各地,选出一批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