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北齐铜鎏金弥勒倚坐佛像

北齐铜鎏金弥勒倚坐佛像
通高26厘米,像高14厘米
博兴龙华寺遗址出土 

北齐弥勒倚坐佛像。像头顶上有隆起的肉髻,双耳垂肩,面带微笑,衣装形式虽然还部分保留了早期佛像特征,但其宽大的衣领披覆结构明显借鉴了此前流行的褒衣博带式袈裟特征。佛像背后铆接有镂空的华丽背光,增添了庄重、神圣的气质。倚坐姿造像在印度古代雕塑中颇为常见,中国内地早在5世纪的北魏也出现了弥勒倚坐佛像,这一坐姿在北魏中晚期成为辨别弥勒尊格的关键所在,与弥勒交脚坐菩萨像形成呼应关系。

关于弥勒,在中国早期翻译的佛教经典中就已经被提及,但多为菩萨尊格,真正确立弥勒信仰的是“弥勒六经”,其中《佛说观弥勒上生兜率天经》(刘宋沮渠京声译)、《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最为有名,前者对应的是上生居于兜率天宫为信众说法、决疑的弥勒菩萨,后者讲述弥勒在久远的未来世于龙华树下成佛,普度众生脱离苦海。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寺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巡觅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巡觅|思灵隐 愿重游
巡觅|信佛不是迷信
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学处
学处|学佛是对现实的消极逃避吗
学处|水陆法会都有哪些内容
学处|观众生苦 发菩提心
学处|放生思想的渊源

☀观照
观照|用功修行时总是起妄念怎么办
观照|持戒会妨碍我们的自由吗
观照|人生靠什么
观照|借彼威德 生我福德——礼敬佛菩萨的十种作用(中)

☀开示
开示|虚云老和尚:平常就是长远,一年到头,一生到死,常常如此
开示|来果禅师:未悟以前犹自可,已悟以后事更多
开示|印光大师: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
开示|太虚大师:离开一切众生,不能有菩萨,也别无佛觉可成

☀联灯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佛弟子如何过重阳节

☀物语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常识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善心所③
常识|水陆法会的历史演变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根本烦恼①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根本烦恼③

☀素食
素食|离嗔
素食|补嘴空
素食|吃热汤
素食|养智慧

☀分享
分享|我是自己的第一位游客
分享|筝音起落间 处处皆禅意
分享|辩才无碍  内心无诤
分享|舌灿莲花 妙语连珠

☀赏析
赏析|牧溪(传)《五祖荷锄图》
赏析|明代木雕彩绘罗汉坐像
赏析|南宋禅画《药山李翱问答图》欣赏
赏析|义县奉国寺壁画

☀阅读
阅读|杯水不能熄车薪之火,萤光不能破幽谷之昏
阅读|玉琳国师: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阅读|虚心下贤,不存我慢
阅读|念佛不碍参禅

☀故事
故事|提婆达多的堕落
故事|无言的感化
故事|慧眼观六道
故事|割舍情爱

☀视频
视频|秋夜步月
视频|遥想吾师行道处 天香桂子落纷纷
视频|好雪片片,不落别处
视频|斜阳竹树影萧萧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禅诗欣赏——拶着通身都是眼 半窗疏影对斜阳

禅诗欣赏——拶着通身都是眼 半窗疏影对斜阳

山居诗之一【宋】雪岩祖钦禅师一杯晴雪早茶香,午睡初醒春昼长。拶着通身都是眼,半窗疏影对斜阳。“一杯晴雪早茶香”,禅僧好茶,自古如是。该诗写的是在冬去春来的时节,山中尚有积雪未融。晨光微露之际,禅师就把...

参访寺院:灵隐寺的这座殿堂里画着济公的一生

参访寺院:灵隐寺的这座殿堂里画着济公的一生

来过灵隐寺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在灵隐寺药师殿东侧有一座殿堂,名叫“济公殿”。尽管在民间传奇的演绎和影视作品的传播下,“济公”在汉地可谓家喻户晓,但专为道济禅师设立殿堂的寺院却并不多见。而灵隐寺不仅有专...

百喻经故事——病人食雉肉(62)

百喻经故事——病人食雉肉(62)

病人食雉肉——《百喻经》经文昔有一人,病患委笃。良医占之云:“须恒食一种雉肉,可得愈病。”而此病者市得一雉,食之已尽,更不复食。医于后时见,便问之:“汝病愈未?”病者答言:“医先教我恒食雉肉,是故今者...

参访寺院:为佛弟子须敬经像

参访寺院:为佛弟子须敬经像

很多佛弟子刚开始学佛时,虽然有猛利的发心,但是于日常的行仪则少有注意。学佛,原本是超凡入圣的事业,有一分恭敬,即有一分道德,想要自修有得、深入佛道,则必须要行仪审慎。凡是佛弟子,见佛像时,无论塑像画像...

阅读|虚心下贤,不存我慢——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选读(三十五)

阅读|虚心下贤,不存我慢——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选读(三十五)

孚遂二座主太原孚上座①,于扬州孝先寺讲涅槃经,广谈法身妙理,有禅者失笑。孚讲罢,请禅者茶,白云:“某甲狭劣,依文解义,适蒙见笑,且望教诲。”禅者云:“不道座主所说不是,然只说得法身量边事,实未识法身在...

故事|无言的感化(中)

故事|无言的感化(中)

前文回顾:故事|无言的感化(上)美丽的摩甘蒂耶一见到佛陀,就对佛陀的高贵与庄严一见钟情。然而,早已彻底断除爱欲的佛陀微微睁开双眼,看了看眼前的婆罗门的妻子和女儿问道:“长者,请你告诉我,她们之中,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