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小雪——云物凄凉小雪初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唐·戴叔伦《小雪》

立冬后的天气,原还有些冷暖不定
小雪一到,阳光便收起最后的温暖
人们也裹上了厚实的冬衣
此时北方多地迎来入冬后的第一场雪
但都是些星星点点的小雪花
一触到手尖就化了,不易积雪
古人对此总结得很到位
时言小者,寒未深而雪未大也
此时的江南,虽是寒色未曾偏
却也能真切地感受到冬天的寒冷了


小雪三候

一候虹藏不见
进入小雪节气,气温明显降低
北方不再下雨,彩虹自然隐匿不见

二候天腾地降
近地面的冷空气继续下沉
空中相对较暖的空气持续上升
阴阳不交,天地不通

三候闭塞而成冬
正因此时天腾地降,万物停止生长
天地随之进入闭塞休眠状态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
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
正所谓温则为雨,寒则为雪
与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谷雨一样
小雪也体现了温度与降水的变化
没有山河冰封、鸟声绝迹、万径无踪
轻盈微小,清寒而有诗性
给沉闷的冬季带来些许明亮的欢喜
零零星星让萧索之地不再沉寂

绕寺千千万万峰,满天风雪打杉松
地炉火暖黄昏睡,更有何人似我慵
——宋·潘阆《宿灵隐寺》


密庵咸杰禅师

因雪上堂

满目纷纷呈瑞雪

填沟塞壑谁辨别

文殊无处顿浑身

普贤失却真妙诀

乌鸦变作白头鸦

铁树翻成银线结

报诸人,瞥不瞥

庭际无人立片时

便是太平底时节

喝一喝,下座






云林节气




立春——瑞草生嘉运 林华结早春
雨水——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惊蛰——沉沉寂寂绝施为 触着无端吼似雷
春分——趁取春光 还留一半 莫负今朝
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冢只生愁
谷雨——一年弹指又春归
立夏——芳菲歇去何须恨 夏木阴阴正可人
小满——枇杷黄后杨梅紫 正是农家小满天
芒种——阳月渐收芒种雨 西风吹老稻花秋
夏至——昼晷已云极 宵漏自此长
小暑——熏风自南来 殿阁生微凉
大暑——大暑三秋近 林钟九夏移
立秋——萧飒凉风与衰鬓 谁教计会一时秋
处暑——新凉直万金
白露——叶下和秋吹 惊看两鬓毛
秋分——凉蟾光满 桂子飘香远
寒露——金风吹落叶 玉露滴清秋
霜降——一夜霜寒木叶秋
立冬——天水清相入 秋冬气始交
小雪——寂寥小雪闲中过 斑驳轻霜鬓上加
大雪——红炉焰上看飞雪 刹刹尘尘海岳寒
冬至——玉律声中 又报新阳
小寒——晓日初长 正锦里轻阴 小寒天气
大寒——岁暮天寒宜思归 免教客子梦魂飞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赏析|敦煌五代绢画:药师琉璃光如来

赏析|敦煌五代绢画:药师琉璃光如来

十世纪 敦煌五代绢画 绢本设色规格:72.5 x 55.5 cm药师琉璃光如来头顶宝盖,法相慈悲安详,仪态庄严,乌发肉髻,双耳垂肩,著红色佛衣,坦胸露右臂,右手上举胸前结印,左手膝前捧药钵,双足跏趺于...

藏识|龙宫海藏散天香 灵隐盛夏晒经忙

藏识|龙宫海藏散天香 灵隐盛夏晒经忙

夏季天气闷热,气候湿润,万物极易发霉生蠹。寺院珍藏之佛经长年存放于“藏经楼”,尤患于此,因此每年农历六月梅雨季过后,灵隐寺常住法师会组织云林志工翻晒经书。今年7月中旬以来,杭州灵隐寺藏经楼每天请出馆藏...

赏析|唐代白石雕大势至菩萨立像

赏析|唐代白石雕大势至菩萨立像

唐代白石雕大势至菩萨立像高度:57cm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观无量寿佛经》这尊石雕大势至菩萨像头载宝冠,躯体呈三折枝式姿,前胸及腹部微微隆起,体态优美兼具...

学处|中秋一夜月 露洒满林珠

学处|中秋一夜月 露洒满林珠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唐代诗人皮日休曾于中秋之夜游览杭州灵隐天竺一带山水,留下上面这首名篇《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这首诗描述了寺院赏月品桂的场...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忍心生尊者(338)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忍心生尊者(338)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防护|年前返乡,这些防护要点你得知道

防护|年前返乡,这些防护要点你得知道

往期回顾☀藏识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藏识|“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清代诗歌及文艺(诗词)理论中的灵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