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威仪多尊者(313)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


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


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


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


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

第三百一十三尊至第三百二十八尊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

第叁佰壹拾叁尊

威仪多尊者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威仪多尊者铜像

诗 偈



千江万河向东流,天涯游子尽望乡。

不是故园休停歇,殷勤孝奉双高堂。


偈解


千江万河都向东流入大海,各地游子都心系故乡。不是家乡不要停留,应当早日回到故土,殷勤尽孝,奉养高堂。


此偈教导我们,修行应当练习让自己的心安定下来,而不是无止境地向外寻求,攀援外境。


尊者法相



尊者法相所现为正面而坐,面露威严,浓须卷发,左手高举法器。


灵隐寺五百罗汉画像碑刻



五百罗汉第叁佰壹拾叁尊威仪多尊者,威仪,指威严之态度,谓起居动作皆有威德有仪则,即习称之行、住、坐、卧四威仪。




行、住、坐、卧四种威仪。为比丘、比丘尼所必须遵守之仪则,亦即日常之起居动作须谨慎,禁放逸与懈怠,以保持严肃与庄重。佛教中之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等,皆不出行、住、坐、卧四者,一般以行如风、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之四威仪,最为重要。


尊者规度具足,慎行无误。在行、住、坐、卧的日常生活中能忍行坐苦,非时不卧,非时不住。无论是坐于床、地或者坐卧于枯草干叶之上,心中常念供养佛法僧宝,调协心思,排除世俗恶业的干扰。


尊者举手投足,无不循规合度,慎行无误,终于证得果位。



往期回顾:灵隐寺五百罗汉堂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1至100尊罗汉合集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101至200尊罗汉合集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201至300尊罗汉合集

无垢行尊者(301)

阿婆罗尊者(302)

声皈依尊者(303)

禅定果尊者(304)

不退法尊者(305)

僧伽耶尊者(306)

达摩真尊者(307)

持善法尊者(308)

受胜果尊者(309)

心胜修尊者(310)

会法藏尊者(311)

常欢喜尊者(312)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纪念|腊月十七 净土宗十二祖彻悟禅师往生日——世出世间思惟遍 不念弥陀更念谁

纪念|腊月十七 净土宗十二祖彻悟禅师往生日——世出世间思惟遍 不念弥陀更念谁

说着莲邦两泪垂,阎浮苦趣实堪悲。世间出世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彻悟禅师净土宗十二祖红螺山资福寺彻悟大师,讳际醒,字彻悟,一字讷堂,又号梦东,京东丰润人,俗姓马。大师幼而颖异,长喜读书,经史群籍,...

图集|不知谁是雪中人

图集|不知谁是雪中人

白雪漫漫高高孤顶雪濛濛,劫外行藏路不通。半夜岭头消息转,不关春色暗香浓。泉声日咽千岩雪,树杪云封万叠山往期回顾☀藏识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修无德尊者(352)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修无德尊者(352)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纪念|十月廿七 云岩昙晟禅师圆寂日——洞山之师 一派之源

纪念|十月廿七 云岩昙晟禅师圆寂日——洞山之师 一派之源

大雄虎子  忽追风来  俗气不除  一讶眼开乃惊药山  别有长处  折脚铛儿  出手提去百丈廿年  心灯不续&...

故事|帝须罗汉

故事|帝须罗汉

一天清晨,帝须来到一个地名叫阿练若的地方游猎,看见一名叫无德的比丘端坐在林中。这时,有只大象用鼻子从树上折下一段树枝,来到比丘身边,轻轻挪动树枝送上凉风。帝须看了十分羡慕,自言自语道:“我何时也能像这...

禅诗欣赏——宽却肚皮常忍辱 豁开心地任从他

禅诗欣赏——宽却肚皮常忍辱 豁开心地任从他

布袋和尚偈【五代】契此和尚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皮常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要使此心无挂碍,自然证得六波罗。布袋和尚一次外出化缘,有居士问他:“和尚何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