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光明灯尊者(335)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


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


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


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


灵隐寺五百罗汉碑刻

第三百二十九尊至第三百四十四尊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

第叁佰叁拾伍尊

光明灯尊者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光明灯尊者铜像


诗 偈


大智若愚保身心,恃才狂傲祸临身。

时人不审此中意,争争逐逐为虚名。


偈 解


大智若愚可保身心安稳,恃才傲物常招来祸患。现在的人往往不能理解其中深意,都是为了虚名而竞相争逐。


此偈教导我们,不管是恃才傲物还是争名逐利,其实都是因为迷于事理,不懂得人生的真相。因此,当时时回光返照,才能看清自己的内心。



尊者法相


尊者法相所现为正面而坐,面有皱纹,双手捧法物与胸前。


灵隐寺五百罗汉画像碑刻


五百罗汉第叁佰叁拾伍尊光明灯尊者,即光明灯菩萨,佛法如灯,照引众生,使众生由迷途向乐土。



光明,佛菩萨之发光。若由佛菩萨自身发出的光辉,称为光;而照射物体的光,则称为明。光明具有破除黑暗、彰显真理的作用。


此由佛菩萨身上所发出之光,又称色光、身光、外光;对此而言,智慧具有照见事物真相之作用,故称为心光、智光、智慧光或内光。佛之光明可分为常光(圆光)与现起光(神通光、放光)二种,前者指恒常发自佛身,永不磨灭之光;后者指应机教化而发之光。


尊者遵照佛陀教导,在无佛的世间广说佛法,劝导众生坚固佛心,礼敬佛、法、僧,其言如天灯照亮世界。



往期回顾:灵隐寺五百罗汉堂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1至100尊罗汉合集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101至200尊罗汉合集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第201至300尊罗汉合集

无垢行尊者(301)

阿婆罗尊者(302)

声皈依尊者(303)

禅定果尊者(304)

不退法尊者(305)

僧伽耶尊者(306)

达摩真尊者(307)

持善法尊者(308)

受胜果尊者(309)

心胜修尊者(310)

会法藏尊者(311)

常欢喜尊者(312)

威仪多尊者(313)

头陀僧尊者(314)

议洗肠尊者(315)

德净悟尊者(316)

无垢藏尊者(317)

降伏魔尊者(318)

阿僧伽尊者(319)

金富乐尊者(320)

顿悟尊者(321)

周陀婆尊者(322)

住世间尊者(323)

灯导首尊者(324)

甘露法尊者(325)

自在王尊者(326)

须达那尊者(327)

超法雨尊者(328)

德妙法尊者(329)

士应真尊者(330)

坚固心尊者(331)

声响应尊者(332)

应赴供尊者(333)

尘劫空尊者(334)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赏析|青州佛教造像精品:东魏石雕释迦三尊像

赏析|青州佛教造像精品:东魏石雕释迦三尊像

释迦佛三尊像 年代:东魏规格:高104公分 震旦博物馆藏佛教尊像的雕造由简而繁。中国的佛陀造像,承袭印度传统,五世纪初才出现一佛二菩萨的三尊像组合,这种形式一直流传至今。这是一铺山...

恭迎|腊月廿九 华严菩萨圣诞

恭迎|腊月廿九 华严菩萨圣诞

120壬寅年农历腊月廿九恭迎华严菩萨圣诞华严菩萨之名,载于《维摩诘所说经》、《佛说佛名经》、《贤劫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等经典中。要理解这位菩萨的殊胜功德,还要从他得名...

恭迎|冬月十九 日光菩萨圣诞

恭迎|冬月十九 日光菩萨圣诞

日光遍照菩萨圣诞2022 12.12 农历冬月十九惟日在天 光明朗耀 山川幽谷 无处不照垢不能浊 晴不能昏 如水中影 似影中痕心在众生 至神至灵 与佛...

2022灵隐回眸①——以爱国爱教为旗帜 坚定不移践行中国化方向

2022灵隐回眸①——以爱国爱教为旗帜 坚定不移践行中国化方向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2022年,杭州灵隐寺在省市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切实落实党中央关于宗教工作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探索推动新时代佛教场所建设,各...

阅读|牛头法融禅师《心铭》

阅读|牛头法融禅师《心铭》

心性不生,何须知见。本无一法,谁论熏炼。往返无端,追寻不见。一切莫作,明寂自现。前际如空,知处迷宗。分明照境,随照冥蒙。一心有滞,诸法不通。去来自尔,胡假推穷。生无生相,生照一同。欲得心净,无心用功。...

阅读|玉琳国师: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阅读|玉琳国师: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玉琳通琇禅师题《药师日课》语予辞恩绝尘,不暇披览。偶入藏,阅《药师如来本愿功德》,不觉手额失声,愿人人入如来愿海也。或问:何于此经惊叹如是?告之曰:予见世人,顺境沦溺者不一,富贵可畏,甚于贫贱。今此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