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霜降——一夜霜寒木叶秋



晓向高楼凝望,远树枝枝红酿

睡起眼朦胧,道是芙蓉初放

霜降,霜降,那是丹枫江上

——清·黄琬璚《如梦令·晓向高楼凝望》


霜雪相传是由青女吴洁(吴刚之妹)掌管

每年农历九月十四,青女下凡来到人间

站在青要山的最高峰上,手抚七弦琴

清音徐出,霜花也随琴音飘然而下

掩埋和荡涤世间的一切不洁

千百年来,人们只要目睹霜降大地

便知金秋已近尾声,凛冬将至

明日18:35,迎来秋天最后一个节气

——霜降



王充《论衡》曰:云雾,雨之征也
夏则为露,冬则为霜
温则为雨,寒则为雪
雨露冻凝者,皆由地发,非从天降
既然“皆由地发”,怎称为“降”呢
其实霜降之名只是用来形容这个时节
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征
此时北方入冬在即,风刀霜剑严相逼
该飘零的飘零,该潜藏的潜藏
而南方大部分地区正值三秋大忙
霜降见霜,米谷满仓
霜降节气若有霜,来年定有好收成


霜降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
豺狼将所猎之物先祭而后食
以兽祭天,为报本也

二候草木黄落
西风漫卷,催落了叶,吹枯了草
天地间种种尽皆展示着深秋萧瑟

三候蜇虫咸俯
蜇虫也开始减少日常的活动
蜷缩在洞中不动不食
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


清冷是暮秋的一半,而丰盛是另一半
霜,就像自然的最后一道催化剂
成就了味觉上的甜熟与视觉上的斑斓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正值柿子成熟,皮薄肉鲜味美
嶙峋枝条上挂着的那一只只小红灯笼
远远望去,仿佛暗夜深处的明灯
为已觉寒意的人们带来“柿柿如意”的希望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景物荣枯的对比愈发明显
从金黄到枯黄,目送着一个季节的流失
心底那一抹悲情也不由自主地氤氲着


其实,四季更迭的规律便是如此
既有生意盎然,便难免萧条衰败
矢志修行者的生命好像
深秋时节删繁就简的树
舍得、放下,主动落去不必要的枝叶
清傲独立、淡然物外

漫随霜叶论浮沉,独向空林幽处寻
柏子树残亲见道,桂花香发已明心
世间名利有清浊,物外烟霞无古今
好展襟怀包万象,云高水瘦示秋深
——颛愚观衡禅师






云林节气




立春——瑞草生嘉运 林华结早春
雨水——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惊蛰——沉沉寂寂绝施为 触着无端吼似雷
春分——趁取春光 还留一半 莫负今朝
清明——佳节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冢只生愁
谷雨——一年弹指又春归
立夏——芳菲歇去何须恨 夏木阴阴正可人
小满——枇杷黄后杨梅紫 正是农家小满天
芒种——阳月渐收芒种雨 西风吹老稻花秋
夏至——昼晷已云极 宵漏自此长
小暑——熏风自南来 殿阁生微凉
大暑——大暑三秋近 林钟九夏移
立秋——萧飒凉风与衰鬓 谁教计会一时秋
处暑——新凉直万金
白露——叶下和秋吹 惊看两鬓毛
秋分——凉蟾光满 桂子飘香远
寒露——金风吹落叶 玉露滴清秋
霜降——繁霜降兮草木零
立冬——一点禅灯半轮月 今宵寒较昨宵多
小雪——寂寥小雪闲中过 斑驳轻霜鬓上加
大雪——红炉焰上看飞雪 刹刹尘尘海岳寒
冬至——玉律声中 又报新阳
小寒——晓日初长 正锦里轻阴 小寒天气
大寒——岁暮天寒宜思归 免教客子梦魂飞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通启|飞来峰石窟艺术展征稿启事

通启|飞来峰石窟艺术展征稿启事

杭州素有“东南佛国”之称,历史上佛教兴盛,各时期都有不同规模的开窟造像,而位于杭州北高峰的东南,与千年古刹灵隐寺隔溪相望的则是飞来峰石窟。飞来峰石窟保存了堪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规模最大的佛教窟龛造像群,...

常识|五位百法:无为法

常识|五位百法:无为法

第五位无为法,为是造作的意思,一切有生灭的法,均由众缘造作而有生、有灭,故名有为。真如等六种,寂寞冲虚,湛然常住,无生灭造作,故名无为。略有四义:(一)不生不灭,即简生住异灭四相。(二)无去无来,即简...

通启|月德呈瑞红纸淘宝免费结缘方式说明

通启|月德呈瑞红纸淘宝免费结缘方式说明

送旧年,迎新岁,动用不离光影内。澄辉湛湛夜堂寒,借问诸人会不会。若也会,增瑕类;若不会,依前昧。与君指个截流机,白云更在青山外。——石霜鉴禅师上堂秉承着“慈悲、包容、感恩”的理念,从2012年的“龙年...

分享|国庆欢喜报四恩

分享|国庆欢喜报四恩

▲视频|云林志工国庆欢喜报四恩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佛陀教导弟子要知恩报恩,在世出世间中有四种恩德,需要所有众生皆去报答。这种四恩是:“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四、三宝恩。如是四恩,一...

纪念|九月十二 虚云老和尚圆寂日——问渠何故寻烦恼 担子加肩未敢休

纪念|九月十二 虚云老和尚圆寂日——问渠何故寻烦恼 担子加肩未敢休

✦  ++九月十二  虚云老和尚圆寂纪念日这个痴汉没来由,荆棘林中强出头。峰顶直钩寻钩鲤,海中拨火欲烹沤。作事岂从人所事,怀忧不为我而忧。问渠何故寻烦恼,担子加肩未敢休。...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11)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11)

十一、扫得开突然而去却说那首座对着济癫说道:“济师兄,这些衣钵,原是老师父传与你的。你若收去,就不必说;若是不要,还是存在常住里公用,还是派匀了分与众僧?”济癫道:“我却要他何用?常住自有,何消又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