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明代著名禅师(下)——中国佛教史略之明代佛教(五)



道衍(1335—1418)号逃虚子。成祖起兵时,任为军师,即位后,论功授僧录司左善世。永乐二年(1404)任太子少师,复姓姚,命名广孝。常居僧寺,冠带而朝,还仍缁衣。他除监修《太祖实录》及监修《永乐大典》外,著有《道余录》一卷、《净土简要录》一卷、《诸上善人咏》一卷、诗文《逃虚子集》十卷(《明史》卷一百四十五)。


溥洽(1346—1426)博究教典,并通儒书,曾任僧录司左善世。建文帝出奔时,成祖疑他与闻其事,把他拘禁十余年。后因道衍临终之请,始释其狱。寂后,杨士奇为撰塔铭(《补续高僧传》卷二十五)。


道成(1352—1432)出于万松法嗣雪庭福裕一系,尝住金陵天界寺,永乐初曾出使日本。


德宝门下出幻有正传,正传门下有密云圆悟、天隐圆修、雪峤圆信三名僧,各传道一方,时称为临济中兴。圆悟(1566—1642)重兴宁波天童寺,为明末禅宗著名宗匠。嗣法弟子有汉月法藏、浮石通贤、破山海明、费隐通容、木陈道忞等十二人。其法系蕃衍,遍于全国。



慧经(1548—1618)住江西新城(今黎川县)寿昌寺,倡导农禅,重振曹洞宗风。其法嗣四人,以博山元来、鼓山元贤二系最盛。由此二系的蕃衍,使曹洞一宗在江西、福建、广东三省和天童一系的临济禅形成对峙之势(《五灯会元续略》卷一)。元来(1575—1631)开法江西博山,门下出宗宝道独、栖壑道丘、星郎道雄等,其法系颇盛于广东。元贤(1578—1657)住福建鼓山,大唱曹洞禅,著有《补灯录》《继灯录》《永觉禅师广录》(三十卷)等二十余种。

圆澄(1561—1626)在法系上与元来、元贤为同门昆季。他开法绍兴云门显庆寺,法席大盛。门下麦浪明怀、石雨明方、三宜明孟、瑞白明雪等,都是禅宗知名者。著有《慨古录》《宗门或问及语录》八卷(《南宋元明僧宝传》卷十五)。

中国佛教史略 · 往期回顾

后汉
佛教


佛教究竟何时传入中国

后汉最著名的两位译经家:安世高与支娄迦谶

后汉其他译家与初期译经特点

汉地最初的佛教信仰

三国
佛教


除了英雄辈出,三国也是佛教戒律初传中土的时期

三国时期吴地的佛经翻译家与汉人西行求法的先驱

西晋
佛教


西晋时期的佛经翻译

西晋一代佛教的义学与传播
东晋
佛教


东晋时期佛教在中国北方的传播

东晋时期佛教在中国南方的传播


东晋高僧西行求法与朝廷信仰佛教

东晋时期南北两地的佛典翻译


东晋时期的佛教义学


东晋时期的佛教造像艺术

南朝
佛教


南北朝时南朝佛教的兴盛

南朝历代相承的佛典翻译事业


形成于南朝的佛教义学宗派雏形


摄论师与十诵律师


南朝的《涅槃经》“研究热”


南朝时期佛教与儒、道二教的论辩


南朝的佛教文学与艺术成就

北朝

佛教


汉传佛教历史上第一场“法难”


孝文帝后盛极一时的北魏佛教

北魏分裂后的佛教及北周武帝灭佛


北朝历代佛典翻译


由南朝传入北地的毗昙宗、成实宗和摄论宗


北朝的涅槃师、地论师和四论师


北朝的四分律师、净土师和楞伽师


北朝佛教之专重禅观


石窟造像在北朝的兴盛


宏伟庄严的北魏寺塔建筑

隋代
佛教


隋文帝、隋炀帝对佛教的提倡与限制


隋代佛典翻译和经录编撰


隋代佛教义学的发展及宗派的建立


隋代的佛弟子们如何修行


隋代佛教的艺术成就与国际传播

唐代

佛教


唐代三百年间佛教的兴衰

佛典翻译的兴盛与经录编撰的成熟


八宗并弘之天台宗与三论宗


八宗并弘之慈恩宗


八宗并弘之律宗与贤首宗


八宗并弘之密宗与净土宗


八宗并弘之禅宗


唐代佛教在民间的传播

唐代佛教和儒、道二家的争论与交流


唐代佛教的文学艺术与国际传播

五代
佛教


五代时期南北佛教的兴衰


禅宗与天台宗在五代时的传承


五代时北方佛教的义学与律学


五代佛教典籍的弘传与佛教艺术的发展
宋代
佛教

两宋佛教兴衰


宋代的佛典翻译与经录编撰


宋代三百余年间官私刻印的五部藏经


临济、云门、曹洞三宗在宋代的传承


南山律宗与贤首宗在宋代的发展


天台宗的山家山外之争


净土法门在宋代的盛行与禅教思想对儒家的影响


宋代佛教的国际传播和佛教文学艺术的发展

辽代

佛教


辽代诸帝对佛教的支持


辽代的寺院经济和佛教信仰


华严和密教在辽代的弘传


辽代净土、律宗及音释相关著述


辽代大藏经的刻印


保存至今的辽代佛教建筑

金代
佛教


金初诸帝对佛教的支持


金代的试僧制度与佛教管理


金代寺院的经济来源和慈善事业


禅宗在金代的弘传


金代的华严、密教、净土各宗


金代大藏经的刻印


金代佛教艺术之建筑、雕塑和壁画

元代

佛教


元廷对佛教僧众的礼敬


元代的佛教管理机构


元代寺院经济的畸形发展


元代的民间私刻藏经


元朝喇嘛教的著名人物


北方的曹洞和临济宗师


南方的禅门宗匠


元代天台、贤首二宗的代表人物


慈恩、戒律诸宗在元代的余绪

元代的佛像塑造及雕刻艺术

十一

中国佛教史略之元代佛教

明代

佛教


明太祖对佛教的整顿


明初的僧籍和寺田制度


明代诸帝对藏传佛教的优遇


明代著名禅师(上)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23)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23)

廿三  佛力癫中收万法却说济癫对沈一道:“人生在世,只为这具臭皮袋要吃,我看你又无老小,终日忙忙碌碌何时得了?倒不如随我到寺里去做个和尚,吃碗安顿饭罢!”沈一道:“我久怀此意,但恐为人愚蠢,...

通启|2022年国庆期间杭州灵隐寺对外开放时间

通启|2022年国庆期间杭州灵隐寺对外开放时间

因国庆节期间游客量增加,杭州灵隐寺于10月1日至7日寺院对外开放时间做如下调整:售票06:30检票06:30开门06:30停止售票18:00停止检票18:15清场18:30关门18:45往期回顾☀藏识...

观照|用功修行时总是起妄念怎么办?

观照|用功修行时总是起妄念怎么办?

我们很多人在学佛后都会有自己修行的法门,或诵经,或念佛,或参禅,或持咒。这些行持在外人看来似乎并不十分困难,但经过一段切身实践就会发现,想要做到打成一片还是需要长时薰修。当我们非常专心于自己所修行的法...

开示|倓虚法师:破无明见法性

开示|倓虚法师:破无明见法性

夫诸法实相,本自如如,无无明,亦无非无明,无法性,亦无非法性,奚必待破而始见?乃众生拘于习气,妄自思议,而初研教理者,又非如是不足以开悟,故随宜而申其说。然则无明者何?曰:对明而立之名也。若孤明独立,...

故事|龙施女出家修道

故事|龙施女出家修道

古时候,有一位名叫须福的长者,他有一个女儿,名字叫龙施。龙施从小聪明惹人喜爱,家教很好。在良好的家庭环境里,她无忧无虑地长大了。在她十四岁时,有一天早上,佛陀与弟子忽然来到她家的大门外。佛陀眉宇间放出...

赏析|青州东魏贴金彩绘石雕右胁侍菩萨像

赏析|青州东魏贴金彩绘石雕右胁侍菩萨像

东魏贴金彩绘石雕右胁侍菩萨像,为一尊高浮雕背屏式造像的右胁侍菩萨,1996年于青州市龙兴寺遗址窖藏出土,残高110厘米,石灰石质。菩萨丹凤目,高鼻,面带微笑。黑发高挽,饰璎珞,着长裙,左手提贴金桃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