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访寺院:经典那么多,我读哪部好?

    


佛教的经典很多,我们常说的《大藏经》,如果想要完整地看一遍,至少也得三年的时间,如果还想进一步,每一部都加以研究,就得尽此一报身地用功了。


对于很多初学佛的人来说,往往会苦于经典太多,不知道该从哪一部经下手。那么,初学佛的人,应先读诵哪些佛经呢?


按照中国的传统,净土宗相对更普遍,也最为大家所了解。因此,一开始接触佛教,可以先研究《佛说阿弥陀经》,同时念阿弥陀佛。同样,听过阿弥陀佛的,也都会知道观世音菩萨,因此也可以研究《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这两部经都翻译得很通顺,并不会像我们以为的那样难懂。虽然解经有深有浅,但是只要下一番功夫,相信都会有所了解和受益。因此,可以先把《阿弥陀经》研究好,再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研究好,接下来可以慢慢看遗教三经。


古时候的大德们,认为初学应该看这三部经——《佛遗教经》、《四十二章经》、《八大人觉经》,因此将这三部经编到一起,叫遗教三经。这三部经,经文相对也较短,很好研究。


    


遗教三经研究懂了,如果想知道佛教的大概情形,可以再看《释教三字经》,也叫佛教初学课本。《释教三字经》内容非常丰富,包含有性理,有释迦如来降生的原因,说法的次序,西天、东土传承的历史,大、小乘十宗的概要,最后举出了许多足以模范群伦的大德,拿来劝诫后学,用意极其深远,也可以说是悲心的流露。通过研究这部书,就可以了解到全体佛学的大概情形。


再进一步,可以看太虚大师作的《佛教各宗派源流》。中国大乘佛教一共有八大宗派,这八大宗派,都是什么人创起的?怎么样流传下来的?这本书都有详细的介绍。



    


如果发愿要弘法利生,《佛教各宗派源流》看好了,可以再看天台宗的《天台四教仪》,贤首宗的《五教仪开蒙》这两部书,把这两部研究通了,佛教的纲要,都可以了解。


要再多研究,就可以研究《大乘起信论》,把《起信论》研究好了,再研究《金刚经》、《楞严经》、《法华经》,这些大部经典,都可以再一部一部加以研究。


佛教的经典研究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名相不容易了解,因为它是专门的学问,好在现在有佛学大辞典,研究经典注解,有看不懂的名词,可以查佛学大辞典。


很多人觉得佛教难懂,往往是卡在名相这一关,如果能通过反复学习加以克服,则会发现佛经并不像我们以为的那样晦涩难懂。而且一经通,则经经通,把一部经研究通了,经经都通了,因为经上只有一个道理,没有两个道理。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尘空法师遗著《无我》
藏识|龙宫海藏散天香 灵隐盛夏晒经忙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巡觅
巡觅|冷泉初夏——草欹疑石坠 水定见鱼还
巡觅|在灵隐,邂逅的不仅仅是一场太阳雨
巡觅|访灵隐记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学处
学处|中秋一夜月 露洒满林珠
学处|忏悔业障至何时才能得罪业清净
学处|生宏律范 死归安养——灵芝元照律师是如何由轻谤净土转为专志西方的
学处|佛陀教我们如何爱国

☀观照
观照|久念功深 必定见佛
观照|修证即不无 污染即不得
观照|念念迁谢 新新不住 如火成灰 渐渐销殒
观照|渐渐鸡皮鹤发 看看行步龙钟

☀开示
开示|虚云老和尚:如何能脚踏实地呢?只有口诵心惟,朝斯夕斯的干
开示|太虚大师:人生进善之阶段
开示|印光大师:不可藐视净土以禅破净
开示|弘一法师: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

☀联灯
联灯|恒顺众生就是无原则地满足一切心愿吗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物语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常识
常识|五停心观
常识|三法印与一实相印
常识|五位百法:心法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遍行心所

☀素食
素食|中秋意
素食|欢喜
素食|修慈
素食|秋三月 静心

☀分享
分享|智孝之道报亲恩
分享|慈孝心 清凉行
分享|月光遍照 慈心流辉
分享|普护物命生慈心

☀赏析
赏析|松广寺朝鲜佛画:华严经变相帧
赏析|北齐石雕思惟菩萨及胁侍像
赏析|东魏石雕佛坐像
阅读|弘一大师传略

☀阅读
阅读|大道无成 业果先就
阅读|山色
阅读|心有则业有,阎老子铁棒未放汝在
阅读|弘一大师传略

☀故事
故事|路要自己走
故事|帝须罗汉
故事|爱生则苦生
故事|海中受苦的鲸鱼

☀视频
视频|荷叶团团擎翠盖 莲花灼灼斗红妆
视频|济公的主场——围棋在灵隐
视频|有人来问居山意
视频|空山新雨后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历史|明代著名禅师(上)——中国佛教史略之明代佛教(四)

历史|明代著名禅师(上)——中国佛教史略之明代佛教(四)

明初各宗派中,禅宗盛行,而以临济为最,曹洞次之。元末禅僧继续传法于明初的,有楚石梵琦、梦堂昙噩、愚庵智及。明初知名的禅僧有季潭宗泐、恕中无愠、呆庵普庄、见心来复、斯道道衍、雪轩道成、南洲溥洽等。中叶以...

新闻|杭州佛学院举行2022年秋季开学典礼

新闻|杭州佛学院举行2022年秋季开学典礼

9月4日上午,杭州佛学院2022年秋季开学典礼在法云校区禅堂举行。浙江省民宗委副主任倪卫东,浙江省民宗委宗教三处处长郭家明,杭州市民宗局二级巡视员周晓明,杭州市民宗局宗教处副处长舒修明,浙江省佛教协会...

常识|五位百法:心不相应行法③

常识|五位百法:心不相应行法③

前文回顾:常识|五位百法:心不相应行法①常识|五位百法:心不相应行法②无想异熟:即无想天,在色界第四禅的第三广果天中别有高楼处,是修习无想定者所得的果报。外道因为欣求无想果报而修习无想定,命终的时候,...

释教三字经|既明律 须研教 辨权实 判大小

释教三字经|既明律 须研教 辨权实 判大小

佛弟子既然已经明白了戒律,那么接着就必须研究经、论中的教理。释迦牟尼佛的说法,有权有实,有大乘,有小乘。佛弟子一定要将教理研究清楚,然后才能分辨什么经是权,什么经是实,什么经属于大乘,什么经属于小乘。...

赏析|北齐铜鎏金弥勒倚坐佛像

赏析|北齐铜鎏金弥勒倚坐佛像

北齐铜鎏金弥勒倚坐佛像通高26厘米,像高14厘米博兴龙华寺遗址出土 北齐弥勒倚坐佛像。像头顶上有隆起的肉髻,双耳垂肩,面带微笑,衣装形式虽然还部分保留了早期佛像特征,但其宽大的衣领披覆结构明...

学处|佛有三身,说法的是哪一身?

学处|佛有三身,说法的是哪一身?

佛有三身,所谓法身、报身、应化身,本觉性体即法身,始觉智圆即报身,慈悲应现即化身。法身,梵语毘卢遮那,译为遍一切处,唯指本来清净理体。法身又包含两义:一、自性清净法身,即众生本具之天真佛性。二、离垢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