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处丨佛陀教我们如何爱国



佛教素有护国爱国的优良传统,佛陀曾多次教导频婆娑罗王、波斯匿王、阿闍世王等印度国王如法修身治国,更强调佛弟子要报答国家恩要努力去庄严国土、爱护国家,在佛陀的教导开示中可以看到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今日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现从经典中摘录佛陀教导弟子如何爱国的法语,与大家共勉。


报国土恩

在佛弟子非常熟悉的“回向偈”中,有一句“上报四重恩”,出自于《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佛陀说在世出世间中有四种恩德需要我们去报答: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四、三宝恩。“如是四恩,一切众生平等荷负。” 其中“国王恩”又译作“国家恩”“国土恩”,佛弟子不仅要爱教,而且必须爱国,这不仅是我们作为国民的责任,也是佛教“知恩报恩”的要求。

庄严国土

《大方广佛华严经》中说:“菩萨摩诃萨……教化众生,庄严国土,施作佛事,现大威德,无有休息。”大乘菩萨在因地精进修行时,要发大誓愿,以种种方便,修无量功德,去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庄严国土是大乘菩萨自利利他精神的具体展现,每一位佛弟子都应该积极参加祖国的各项建设,以慈悲的精神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而不懈努力。


爱国护国

《梵网经》中说:“佛子不得为利养恶心故,通国使命、军阵合会,兴师相伐、杀无量众生。而菩萨不得入军中往来,况故作国贼。”意思是说,作为佛教徒不得为了名闻利养而有通敌叛国、卖国的行为,不可以做破坏祖国统一、搞分裂、闹独立的事情。


在《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中,佛陀为波斯匿王等印度十六国王详细讲说了护国的方法,如“我为汝等说护国法,一切国土若欲乱时,有诸灾难贼来破坏,汝等诸王应当受持、读诵此般若波罗蜜多,严饰道场置百佛像、百菩萨像、百师子座、请百法师解说此经。于诸座前然种种灯,烧种种香,散诸杂花,广大供养衣服卧具,饮食汤药房舍床座一切供事。每日二时讲读此经,若王大臣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听受读诵、如法修行、灾难即灭”。意思是说,在国家有难的时候,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所有佛弟子,有责任和义务以举行法会、读诵经典、讲经说法、设斋供养等方式,参与护国救难运动,所谓“护国”就是守护、爱护、护卫国家的意思,佛教的护国体现的也就是爱国主义思想。


遵纪守法

《优婆塞戒经》中说:“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若犯国制,是优婆塞得失意罪。”已受戒的在家佛弟子,应该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如果犯了国家的制度或法规,不仅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而且还要承受触犯相应的戒律之罪。遵守世间的法律是受持佛教戒律的内容之一,甚至可以说是前提,触犯法律也必然会触犯戒律。

依法纳税

《优婆塞戒经》云:“若优婆塞受持戒已,商估贩卖,不输官税,盗弃去者,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漏国税,就是不逃税漏税,纳税是为了造福社会、造福人群,是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如果佛弟子不尽义务纳税,不仅犯法,同时也违犯了佛所制戒。

佛陀在各种经典中教导佛弟子,守五戒,行十善,修六度万行,首先要忠诚于国家,做一名奉公守法的好公民,进而再修出世法。时刻心怀国家,为促进人心向善、社会安定、国家富强起到表率作用,这是爱国,也是爱教。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尘空法师遗著《无我》
藏识|龙宫海藏散天香 灵隐盛夏晒经忙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巡觅
巡觅|冷泉初夏——草欹疑石坠 水定见鱼还
巡觅|在灵隐,邂逅的不仅仅是一场太阳雨
巡觅|访灵隐记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学处
学处|什么是事忏与理忏
学处|中秋一夜月 露洒满林珠
学处|忏悔业障至何时才能得罪业清净
学处|生宏律范 死归安养——灵芝元照律师是如何由轻谤净土转为专志西方的

☀观照
观照|久念功深 必定见佛
观照|修证即不无 污染即不得
观照|念念迁谢 新新不住 如火成灰 渐渐销殒
观照|渐渐鸡皮鹤发 看看行步龙钟

☀开示
开示|虚云老和尚:如何能脚踏实地呢?只有口诵心惟,朝斯夕斯的干
开示|太虚大师:人生进善之阶段
开示|印光大师:不可藐视净土以禅破净
开示|弘一法师: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

☀联灯
联灯|恒顺众生就是无原则地满足一切心愿吗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物语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物语|桂花香处露真机

☀常识
常识|五停心观
常识|三法印与一实相印
常识|五位百法:心法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遍行心所

☀素食
素食|中秋意
素食|欢喜
素食|修慈
素食|秋三月 静心

☀分享
分享|智孝之道报亲恩
分享|慈孝心 清凉行
分享|月光遍照 慈心流辉
分享|普护物命生慈心

☀赏析
赏析|松广寺朝鲜佛画:华严经变相帧
赏析|北齐石雕思惟菩萨及胁侍像
赏析|东魏石雕佛坐像
阅读|弘一大师传略

☀阅读
阅读|大道无成 业果先就
阅读|山色
阅读|心有则业有,阎老子铁棒未放汝在
阅读|弘一大师传略

☀故事
故事|路要自己走
故事|帝须罗汉
故事|爱生则苦生
故事|海中受苦的鲸鱼

☀视频
视频|品味千年宋韵
视频|荷叶团团擎翠盖 莲花灼灼斗红妆
视频|济公的主场——围棋在灵隐
视频|有人来问居山意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顶生尊尊者(358)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顶生尊尊者(358)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学处|佛教四纲目——信、解、行、证

学处|佛教四纲目——信、解、行、证

对于很多刚开始接触佛教的人来说,佛法可谓如汪洋大海,深广无涯,很难有一个宏观上的把握与认识,而只能望洋兴叹。其实,佛教有一个醒目的总纲,通过了解这个总纲,就能让我们对于佛法有一个总体的认知,并得以按部...

新闻|杭州云林公益基金会与杭州市消防救援支队举行“关注消防”项目签约仪式

新闻|杭州云林公益基金会与杭州市消防救援支队举行“关注消防”项目签约仪式

10月25日,杭州云林公益基金会与杭州市消防救援支队举行“关注消防”项目签约仪式,杭州云林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魏宏伟和杭州消防救援支队政治部主任缪捍东签订“关注消防”项目协议。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杭州灵隐...

历史|清初及清末唯识学代表人物——中国佛教史略之清代佛教(十一)

历史|清初及清末唯识学代表人物——中国佛教史略之清代佛教(十一)

慈恩一宗,自明末昭觉广承于杭州莲居庵讲《唯识》,其弟子灵源大惠、古德大贤、新伊大真等继之,入清传承不绝,时称莲居派。大惠曾讲《唯识》于京师及苏杭等地,著有《唯识自考录》。大贤弘法云栖,智旭曾从他听《唯...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27)

高僧行迹|济癫僧传(27)

廿七  榜文叩阍惊天子 话说松长老又买酒来请济癫吃得醉了,十分快活,济癫便提起笔来写道:伏以大千世界,不闻尽变于沧桑;无量佛田,到底尚存于天地。虽祝融不道,肆一时之恶;风伯无知,助...

分享|佛陀出家日话感恩

分享|佛陀出家日话感恩

请至杭州灵隐寺入口处右转【云林志工团】办公室咨询报名往期回顾法讯|杭州灵隐寺癸卯年二月十九观世音菩萨圣诞普佛法会法讯|杭州灵隐寺启建癸卯清明梁皇法会通启☀藏识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