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欣赏——安心是药更无方


病中游祖塔院

【宋】苏轼

紫李黄瓜林路香,

乌纱白葛道衣凉。

闭门野寺松阴转,

欹枕风轩客梦长。

因病得闲殊不恶,

安心是药更无方。

道人不惜阶前水,

借与匏樽自在尝。


村路上紫李黄瓜一阵阵芳香,乌纱帽白夏布道袍十分清凉。野寺里闭门休息任他松阴转移,斜靠枕头睡在风凉的窗下午梦正长。因病得到闲暇确实不错,安心就是医治一切疾病的良方。僧人不吝惜阶前甘洌的泉水,借给我容器让我随意品尝。


人生一世,忙忙碌碌,为功名,为财富,却没有一刻是为自己生命的解脱,最终的归宿。我们生命活得太忙碌、太焦虑了,功夫用了不少,思想依然浅薄,内心越来越浮躁不安。其实忙碌之余,应当懂得自我调解心态,从日常熟悉的状态当中抽离出来,从先贤圣哲的著作中汲取智慧,从听闻佛法与禅定修持中得到安心,只有“安心”才是最好的药方。






往期回顾




藏识
藏识|尘空法师遗著《无我》
藏识|龙宫海藏散天香 灵隐盛夏晒经忙
藏识|“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唐代诗歌中的灵隐寺
藏识|“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宋代诗词中的灵隐寺

☀巡觅
巡觅|冷泉初夏——草欹疑石坠 水定见鱼还
巡觅|在灵隐,邂逅的不仅仅是一场太阳雨
巡觅|访灵隐记
巡觅|关于在灵隐寺许下的和实现的愿望

☀学处
学处|什么是事忏与理忏
学处|中秋一夜月 露洒满林珠
学处|忏悔业障至何时才能得罪业清净
学处|生宏律范 死归安养——灵芝元照律师是如何由轻谤净土转为专志西方的

☀观照
观照|久念功深 必定见佛
观照|修证即不无 污染即不得
观照|念念迁谢 新新不住 如火成灰 渐渐销殒
观照|渐渐鸡皮鹤发 看看行步龙钟

☀开示
开示|谛闲法师:如来禅与祖师关之区别
开示|虚云老和尚:如何能脚踏实地呢?只有口诵心惟,朝斯夕斯的干
开示|太虚大师:人生进善之阶段
开示|印光大师:不可藐视净土以禅破净

☀联灯
联灯|恒顺众生就是无原则地满足一切心愿吗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物语
物语|七叶树——根苗自是不寻常 托质偏于古道场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常识
常识|五停心观
常识|三法印与一实相印
常识|五位百法:心法
常识|五位百法:心所法之遍行心所

☀素食
素食|中秋意
素食|欢喜
素食|修慈
素食|秋三月 静心

☀分享
分享|智孝之道报亲恩
分享|慈孝心 清凉行
分享|月光遍照 慈心流辉
分享|普护物命生慈心

☀赏析
赏析|圆悟克勤禅师《印可状》
赏析|松广寺朝鲜佛画:华严经变相帧
赏析|北齐石雕思惟菩萨及胁侍像
赏析|东魏石雕佛坐像

☀阅读
阅读|学佛应当心大而胆小
阅读|大道无成 业果先就
阅读|山色
阅读|心有则业有,阎老子铁棒未放汝在

☀故事
故事|变成大鱼的国王
故事|路要自己走
故事|帝须罗汉
故事|爱生则苦生

☀视频
视频|品味千年宋韵
视频|荷叶团团擎翠盖 莲花灼灼斗红妆
视频|济公的主场——围棋在灵隐
视频|有人来问居山意

编辑|海涛

责编|妙声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观照|人生靠什么?(下)

观照|人生靠什么?(下)

前文回顾:观照|人生靠什么?(上)第二、靠自力不靠神意在《阿含经》里,佛陀曾告诫弟子说:“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是教信徒根据佛法的指示,自己去精进行持,才是学佛的正法;若学佛的人自己不努力,依赖...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喜见尊尊者(362)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喜见尊尊者(362)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忍心生尊者(338)

灵隐寺五百罗汉堂——忍心生尊者(338)

阿罗汉,包含杀贼、不生、应供三义: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

释教三字经|为沙弥 持十戒 比丘僧 具足戒 戒二百 又五十 尼增百 戒始足

释教三字经|为沙弥 持十戒 比丘僧 具足戒 戒二百 又五十 尼增百 戒始足

第二、讲到沙弥戒了。什么叫做沙弥呢?出家的人在未受比丘戒、比丘尼戒以前,不管他(她)的年龄大小,男性都称为沙弥,女性则称为沙弥尼。沙弥,译成中文叫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的意思。沙弥、...

百喻经故事——夫妇食饼共为要(67)

百喻经故事——夫妇食饼共为要(67)

夫妇食饼共为要——《百喻经》经文昔有夫妇,有三番饼,夫妇共分,各食一饼,余一番在,共作要言:“若有语者,要不与饼。”即作要已,为一饼故,各不敢言。须臾有贼,入家偷盗,取其财物,一切所有,尽毕贼手。夫妇...

纪念|正月十三 牛头法融禅师圆寂日

纪念|正月十三 牛头法融禅师圆寂日

牛头法融禅师,俗姓韦,润州延陵人(今江苏镇江市)。法融禅师十九时,便学通经史,不久开始阅读大般若经,对般若真空之旨,有所悟人。他曾感叹道:“儒道世典,非究竟法。般若正观,出世舟航。”于是产生了出家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