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处|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六祖惠能大师写下“菩提本无树”偈颂后,五祖为了保护他,一边淡淡地说了一句“亦未见性”,一边却潜往碓坊,以杖击碓三下来暗示六祖。六祖领会了五祖之意,便于当夜三鼓入室,五祖以袈裟遮围,为他解说《金刚经》。


讲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六祖言下大悟,对五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五祖听后,便对他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这是六祖说出五句“何期自性”后,五祖对六祖的充分肯定,认为他已“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堪绍佛种,遂将衣钵相传。


这则佛教史上著名的公案反复提到“自性”、“本心”、“本性”,其实含义相同,这便是我们修学佛法,尤其是研究禅宗的唯一宗旨和目的——我们根据什么东西来修,具体又修什么,说到底也就是在自性本心上下功夫。

《六祖坛经·般若品》中惠能大师有一段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其中的重要性:“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可见,“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乃是修行证果之第一要着。未识本心未见本性者,虽然口说修行,那也是一种盲修瞎炼,能不能解脱是很成问题的。因为佛法是围绕着我们每个人“迷”与“悟”这两种心态来展开教化的。我们之所以流浪生死,轮回六道,不得出离,就是因为我们不识本心,始终处于迷的状态,故而祖师才有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那么本心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常常听到,心有“真心”和“妄心”的不同,如《大乘起信论》上面开宗明义地讲“一心生二门”,即“心真如门”和“心生灭门”。心真如门就是真心,心生灭门就是妄心。那真心和妄心是一个什么关系呢?事实上,真妄并非两个东西,而是一体不二的,“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就是这个道理。而这一类话的关键在这个“即”字上面,离开了烦恼去求菩提,离开了生死去找涅槃,都是骑驴觅驴,不会有什么结果的。同样的道理,真妄也是一个事物的一体两面,离真无妄,离妄无真。


既然真心与妄心是不二的,我们又何必还要去“识自本心,见自本性”,进而舍妄归真呢?需要说明的是,真妄不二是从理体和果德上来讲的,在没有证得无分别智之前,众生往往处于二元分立的状态,换言之,我们凡夫通常都是处于迷失真性的无明状态,整天在那里追逐妄心,随着妄心流转,所以我们要通过修行来背尘合觉、舍妄归真。修行的关键就在于妄心起时能回光返照,识其性空,能悟性空之理,那么妄心的当下即是真心。果能以真心为依处,则真心与妄心都不复存在,这才是真正地实现了真妄同体的不二之“”。

这个过程说起来好像并不复杂,可是当我们真正用功时就会发现,无论是参禅、念佛、持咒,还是修行其他法门,自己的心不是在想过去,就是在想未来,妄想不断,想要让心念专于一境,不攀缘,不散乱,不驰求,这并不容易。通过长时间的努力,能够做到安住当下,没有过去,没有未来,乃至连现在也不去执着,那就是“坐断三际”。三际一旦坐断,心不迷乱,安于当下,历历孤明,开悟和见性便指日可待了。


坐断三际的境界是一个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的任何时刻都有可能体验得到的,并不神秘。古来的祖师听见石头扔出去碰着竹子的一响,过河的时候看见自己的影子,或是接被开水烫到了手而打碎了茶杯,都会开悟,就是因为他对明心见性孜孜以求,全神贯注于修行这一件事上,没有片刻离开。以此类推,念佛的人若能够如此用心,念念安住当下,时刻照顾好当下那一句佛号,字字念得清楚、听得分明,自然能与阿弥陀佛相应,一心不乱、念佛三昧也就指日可待。


参禅的人能够明心见性,念佛的人能得念佛三昧,乃至学教的人能够大开圆解等等,这才能称得上是“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以此为基础就路还家,才算是真正的起步修行。由此可见,“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修行的首要在明心见性,而想要明心见性的先决条件和下手切要,又在于通过念兹在兹的不懈用功,真正做到把握当下、坐断三际。






往期回顾




延期截稿,面向全国摄影人:第二届“东南佛国杯”佛教文化摄影大展

藏识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佛智端裕禅师
藏识|76年前的端午节 太虚大师在灵隐寺写了首诗
藏识|尘空法师遗著《无我》
藏识|龙宫海藏散天香 灵隐盛夏晒经忙

☀巡觅
巡觅|走出失去亲人的痛 观世音菩萨教我的两件事
巡觅|《佛说八大人觉经》之大心普济觉
巡觅|冷泉 我记忆中的清静之地
巡觅|冷泉初夏——草欹疑石坠 水定见鱼还

☀学处
学处|功德普皆回向 成就广大善法
学处|盂兰盆节供佛及僧 功德利益殊胜难思
学处|愿求无上佛道 度脱一切众生
学处|《地藏菩萨本愿经》各品大意

☀观照
观照|既然“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现在何必着急呢
观照|每日念佛多少比较好
观照|忆佛念佛 久久为功
观照|佛是已觉悟的人 人是未觉悟的佛

☀开示
开示|慈舟法师:念阿弥陀佛与普贤十大行愿
开示|太虚大师:人生之解析
开示|弘一大师: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
开示|印光大师:阅读佛经不可亵慢

☀联灯
联灯|恒顺众生就是无原则地满足一切心愿吗
联灯|佛弟子悲心遍及一切众生 为何还会有国家的观念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物语
物语|七叶树——根苗自是不寻常 托质偏于古道场
物语|梅子熟也
物语|苟非一片金刚地 难使菩提叶叶辉
物语|睹见莲花思妙法

☀常识
常识|五停心观——对治烦恼的五种法门
常识|世界各地的佛弟子们如何庆祝卫塞节
常识|无限的慈悲:菩萨因何名观世音
常识|四谛法之道谛四行相

☀素食
素食|解知足
素食|咬秋
素食|净心
素食|徐行处暑天

☀分享
分享|雨中的青绿
分享|法水长流愿无量
分享|五年皈依路
分享|智孝之道报亲恩

☀赏析
赏析|犍陀罗浮雕 “大光明之神变”
赏析|明代木雕彩绘罗汉坐像
赏析|唐代白石雕大势至菩萨立像
赏析|敦煌藏经洞绢画地藏菩萨像

☀阅读
阅读|诵经时打妄想会怎样
阅读|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附科判)
阅读|华严不如艮卦?
阅读|皮袋歌——纪念虚云老和尚诞辰182周年

☀故事
故事|净藏净眼转邪心
故事|实语守信的须陀须摩王
故事|佛陀的广长舌相
故事|树神也来抢功德

☀视频
视频|飞来峰元代造像——尊胜佛母龛
视频|云林走读之灵鹫飞来
视频|品味千年宋韵
视频|荷叶团团擎翠盖 莲花灼灼斗红妆

编辑|妙声

责编|海涛




点我:
标签: 灵隐寺

相关文章

通启|月德呈瑞红纸淘宝免费结缘方式说明

通启|月德呈瑞红纸淘宝免费结缘方式说明

送旧年,迎新岁,动用不离光影内。澄辉湛湛夜堂寒,借问诸人会不会。若也会,增瑕类;若不会,依前昧。与君指个截流机,白云更在青山外。——石霜鉴禅师上堂秉承着“慈悲、包容、感恩”的理念,从2012年的“龙年...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色欲障道

每日一偈|《佛说四十二章经》:色欲障道

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欲:又作乐欲,意谓希求、欲望。欲有五欲、六欲、三欲等多种:(一)五欲,爱着色、声、香、味、触等五境者,称为五欲;被爱...

百喻经故事——奴守门(45)

百喻经故事——奴守门(45)

奴守门——《百喻经》经文譬如有人,将欲远行。敕其奴言:“尔好守门,并看驴索。”其主行后,时邻里家有作乐者,此奴欲听,不能自安。寻以索系门,置于驴上,负至戏处,听其作乐,奴去之后,舍中财物贼尽持去。大家...

隐踪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隐踪巡觅|学习佛法二、三事

编者按本公众号为增强与广大善信、游客互动,特开“隐踪巡觅”栏目,主要内容为信众、游客参访灵隐寺的游记(图文、视频等均可)或其他与灵隐寺、佛教等相关内容。今日刊发陈耿的投稿《学习佛法二、三事》,愿大家福...

100件作品正式入选“祝福亚运”第二届“东南佛国杯”佛教文化摄影大展

100件作品正式入选“祝福亚运”第二届“东南佛国杯”佛教文化摄影大展

窟艺寻踪  朱晓明  摄影严格评选机制 严把程序环节第二届“东南佛国杯”佛教文化摄影大展评审公示结束100件正式入选作品全网公布“祝福亚运”第二届“东南佛国杯”佛教文化摄影大展由浙...

历史|佛教中国化的开拓者——道安法师对汉传佛教的贡献

历史|佛教中国化的开拓者——道安法师对汉传佛教的贡献

前文回顾:纪念|二月初八 道安法师圆寂日——分经雅合亲光 释姓颇同增一道安法师,河北常山人,12岁出家,受具足戒后外出参学,在邺城师事佛图澄大师(232—348),当时已有“漆道人,惊四邻”的美誉。佛...